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公法作业2

国际公法作业2

国际公法作业2
作者:姜吉(双鸭山广播电视大学)
一、选择题
1、B
2、D
3、A
4、A
5、B
6、A B C D
7、A B C
8、A B C D
9、A B
10、C D
二、名词解释
1、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本国领土具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这种主权在国际法上称为国家的领土主权。

P86
2、边境制度:为了保护国家安全维护边界线和便利当地居民的生活,国家通常需要在边境地区建立的法律制度。

P97
3、专属经济区:是指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P132
三、简述题
1、简述公海上的管辖权。

答:公海上的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公海上的船舶及其人员和发生的事件的管辖权。

这种的管辖权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船旗国(船的国籍国)
对本国船舶在公海上的航行事项和内部纪律事项,发生在公海上的碰撞事件有专属管辖权。

另一种情形是各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贩运奴隶、非法广播及贩运毒品等行为都具有的管辖权。

这种管辖权的行使一般由军舰或其他执行政府公务的船舶行使。

也可由军用飞机或执行政府公务的飞机行使。

2、简述外空活动的制度。

答:外空活动的主要法律制度,三项:
(1)责任制度。

这个责任是指国家从事外空活动的合法行为,给别国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所应该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责任的第二个要点,要掌握责任的主体,承担外空活动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以及类似国家的实体。

如欧洲航天局。

发射国:直接操作发射外空物体的国家;促进发射的国家;从你的领土,你提供的设备上发射的外空物体的国家都是发射国。

外空责任范围和原则:外空的发射国家对他的外空物体给地球表面以及飞行中的航空器造成的损害,要承担绝对责任。

这个只看结果。

对地面表面或飞行中航空器有损害--严格责任原则;另外一种原则外空发射物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不包括飞行中的航空器,给别国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只有当发射国的过失所致,他才承担责任,叫无过失无责任。

(2)救助、送回和归还制度有一个营救协定,要求任何国家,都有营救别国遇险遇难的宇航员的责任。

发现了外国的遇险遇难的宇航员后,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予以救助,保护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还应该把发现的宇航员通知给他的登记国和联合国秘书处。

以便国际合作去调查,协助。

另外还有一项,发现的国家无论在哪儿,发现别国散落的外空发射物体,应该归还。

(3)登记制度。

按照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和登记公约,要求各国发射的外空物体,无论是人造卫星等等,都必须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各国应该保留一份登记册。

登记得目的是由联合国把你发射的外空物体的情况公布于全世界,以便各国科学界可以查阅。

P185—188
四、论述题
(一)论述中国领海及毗连区的法律制度
答:我国领海的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有:
1、中国领海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邻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有各相邻几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

领海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海床及
底土。

2、中国领海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领海具有主权,这种主权给予领海上空,临海的海床及底土,外国航空器只有根据该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签订协定,协议或者经中国政府或者其授权机关的批准或接受才可进入中国领海上空。

3、中国领海的航行制度,外国非军用船舶享有依法无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的权利,外国军用船必须经中国政府批准才可以进入中国领海;外国潜水艇和其他潜水器同国领海时必须在水面航行并展示其旗子;外国核动力船舶和载运核物质、有毒物质或者其它危险物质的船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持有有关证书,并采取特别预防措施。

4、中国领海中的管辖权。

中国对其领海中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辖权,外国船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安全和良好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和制止对领海的非无害通过。

中国的毗连区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的宽度为十二海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外部界线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等于二十四海里的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在此毗连区内,为防止和惩处在其陆地领土、内水或者领海内违反有关安全、海关、财政、卫生或者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行为行使管制权。

中国有关主管机关有充分理
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中国法律、法规时,可以对该外国船舶行驶紧追权。

P119、126
(二)试述《蒙特利尔公约》。

答:《关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公约》简称《蒙特利尔公约》,1971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的航空法外交会议上签订,1973年1月26日生效,已有144个国家参加,公约共有16条。

它是在《海牙公约》基础上,进一步对防止危害干涉、破坏和损坏民用航空安全的各种非法行为作为规定。

主要内容有:
1、关于危害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确定。

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实施以下行为属于犯罪:①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②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而不能飞行或危及它的飞行安全;③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④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⑤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这些犯罪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犯行为均属犯罪。

2、关于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管辖权同《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相比,该公约将处罚范围扩大到使用中的航空器,即指从地面人员或机组为某一特定飞行而对航空器进行飞行前的准备时起,直到降落后24小时止。

综合《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的规定,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以下几类国家有管辖权:①航空器的登记国;②航空器降落时,
被指称的嫌疑犯依在该航空器内,该航空器的降落地国有管辖权;③在租来时不带机组的航空器内发生犯罪或针对航空器的犯罪,承租人的主要营业地国或其永久居所地国有管辖权;④罪行发生地国有管辖权;⑤嫌疑犯发现地国;⑥依各国国内法规定的其他管辖权。

中国于1980年9月10日加入该公约,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不受关于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的规定的约束,这表明我国在申请加入《蒙特利尔公约》时声明对公约第14条第1款持保留态度。

同年10月10日公约对中国生效。

五、案例分析
答:(1)符合。

根据《海牙公约》第9条。

(2)韩国拒绝引渡卓长仁等罪犯不违反国际法。

因为关于劫机犯的引渡,《海牙公约》规定非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应视为可引渡的罪行,但并为规定缔约国之间的引渡人犯之义务。

当时,我国与韩国均为《海牙公约》的缔约国,但两国并无外交关系和缔结引渡条约,因此韩国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将劫机犯引给中国。

(3)中国请求引渡卓长仁等罪犯的根据是《海牙公约》的第4条,我国是被劫飞机的登记国和罪犯的国籍国,对他们的罪行有管辖权。

(4)参考课本17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