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练习8

高考复习专题: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练习8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八)三十六涉务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外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

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

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

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

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1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2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品藻古今,若指诸掌A.出则车舆,入则扶侍肤脆骨柔,不堪行步B.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C.晋朝南渡,优借士族体羸气弱,不耐寒暑D..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三十七、《湖南文征》序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

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

《易》、《书》、《诗》、《仪礼》。

《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

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

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

二者人人之所固有。

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斯皆自然之文。

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

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

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

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悱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

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

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

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

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

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

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

前哲之倡导不宏,后世之欣慕亦寡。

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

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齿:年龄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陈:陈述C.间.以婀娜之声间:间或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薄:接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三十八、醉书斋记郑日奎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明窗素壁,泊如也。

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

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

内子出,复忘之矣。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

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

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

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

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

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

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胜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

”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①科头:不戴帽子。

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

《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知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怪僻。

D.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成之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

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三十九、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

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

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堪:忍受B、拜住袖.其疏入谏袖:藏在袖里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拜:拜访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少:稍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C、不得已而.为盗耳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