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与纪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榕江实验高级中学邹元生一、什么是法律、纪律和道德?法律是由立法机关或机关国家制定或认可,以维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规范体系。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的法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法律有以下特点:1、法律是由立法机关或机关国家制定或认可,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2.、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因此,具有强制性。
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相相互结合的具体体现,尽到了义务,就会有相应的权利。
纪律是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
纪律也同样具有强制性,违反纪律的行为,受到的是纪律处分。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用浅显明白的语言解释就是:道德是人类分辨善与恶的标准,区分好与坏的标准,辨别美与丑标准,知道好与坏的标准。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其历史发展,有助于我们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加强道德修养可以使自己更具人格魅力,可以增加更多的朋友,使得自己的交际圈更广。
加强道德修养,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总之,到的涉及到个人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三、道德的功能、的作用和性质1、性质: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社会和经济关系的伦理思考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
2、功能:道德,伦理的功能是指社会意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能力的有效性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识别的功能和调节。
道德认知功能指的是社会现实的道德反思,尤其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通过道德评价等手段的道德调节功能,引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做法,成效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此外,伦理等方面也具有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3、作用:社会影响和实际结果和实现所产生的道德功能,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是:道德的形成可以影响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的重要精神力量的生产力;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内在动力的全面发展;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四、道德对个人的重要意义道德经过长期的发展,都与人类的发展进步、与人类的行为离不开的。
人的行为影响道德的发展,道德同时规范人们的行为。
我们正是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
确定我们个人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关系,形成了个人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个人的健康发展。
道德同时影响我们的意识、行为和品格,对于优化自己起到重要作用。
它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优化我们的环境。
个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则可以使我们的个人魅力得到很大提高。
人无德则不立。
如果我们不遵守道德规范则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同样也不会有朋友。
遵守道德也会使我们形成各种优良品质,如谦虚礼让、恪守诚信。
遵守道德也显示一个人的修养高低。
在一个正常生活的群体中也总是不断有道德败坏的人做各种坏事,这个群体之所以没有垮下去,正是因为有多数坚守道德信条的人在起作用,越是在社会道德风气败坏时,仍能不为之所动,越能显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
在公民道德实践中,各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作用是互相渗透、交叉并行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涵盖各个领域,适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大学生是公民中文化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既是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更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
学生应在三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实践:一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二是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三是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五、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加强道德修养,使得它能够反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繁荣、昌盛。
道德使得人们形成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人们认为为了社会这个集体的利益付出都是值得的。
人们都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使得社会更加和谐。
公民道德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和教化作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活动和利益关系,其主体也是利益活动和利益关系,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实质上就是一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公民道德调节社会生活,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态度的角度,去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
公民道德立足于现实,又指向理想,因此,它以规范为基本形式,以价值为实践指向,为人们的相互关系的调节和行为选择提供一种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
道德是人性的自觉产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规定性之一。
道德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因此,充分发挥公民道德的调节作用,价值导向作用和教化作用,对于调整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利益矛盾与冲突,以此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不仅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价值,而且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良好道德的具体体现有哪些?良好道德可以概括为十个字仁,“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有道是道德仁为本,好人爱心存。
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万事贵于义,义举百物兴。
诚,意思是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
《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 诚信立身本,通天感神灵。
敬,尊重,有礼貌地对待,敬有两个内涵:一个是敬仰,另一个是敬畏。
敬的第一个内涵来源于程子。
程子说:“主一之谓敬、一者之谓诚。
”所谓一者,即善良的本性,敬便是敬仰这个善良的本性。
孝,孝是指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
古人仁:齐家孝悌本,百善孝为先。
和,和是和睦、和谐、和平相处的意思,包含着团结、友爱、互助等内容。
俗话说“礼用和为贵,民安福气升”,“和气生财”。
勤,做事尽力,不偷懒:勤劳.勤快.勤奋.勤政(勤奋于政事).勤谨.勤勉.勤恳.克勤克俭.廉,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
不贪污:廉洁。
廉正。
廉明。
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称之善,相对是恶。
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这句话值得让同学们知道并铭记在心。
天地人为本,做人积善行。
做人要做好事。
法,法为治国宝,古有刑鼎铭。
1.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 韩非子说,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3. 管仲讲,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七、道德模范事迹1、义---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
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
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死后在他的腰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