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秋季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

2018秋季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

如土地、阳光、森林、水、风能、水能等。

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自然资源,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如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核燃料等。

知识点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

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①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②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③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④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⑤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缓解资源紧缺的措施是①改进技术、加强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再利用②扩大资源进口的渠道③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④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基础过关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土地、淡水、铁矿石B.空气、汽油、野生动物C.钢铁、闪电、阳光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2、下列哪组资源只要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实现可持续利用()A.耕地、水B.煤炭、森林C.天然气、水D.森林、铁矿3、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分布不均B.资源更新缓慢C.自然资源浪费严重D.人口太多能力提升1、2017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又称为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中,成为首个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可能会提高C.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D.不需要再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2、阅读材料回答总题。

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见右图)材料二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却远低于世界水平。

(1)材料一反映了问题(2)产生材料二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3)近年来,我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进口国,主要原因是()A.我国石油产量逐渐减少B.石油现在已接近枯竭C.因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增大D.不重视石油开采知识点3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少(新)(旧)1、土地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可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

(1)农业用地包括耕地、草地和林地(2)工业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3)难以利用土地指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2、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及特点(1)从(新)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2)农业用地中草地、林地多,耕地少。

(3)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知识点4地区分布不均知识点5合理利用第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受破坏,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

期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2、针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基础过关1、我国农业用地类型中,比重最小的是()A.林地B.可利用草地C.耕地D.建设用地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叙述错误的是()A.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利用类型齐全,分布较均匀C.草地、林地多,耕地少D.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3、我国土地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主要是()A.水土流失现象只有耕地资源发生B.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C.草地被破坏主要是工厂、交通占用D.耕地被破坏主要是交通设施占用能力提升1、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相符合的是()A.耕地——横断山脉B.耕地——东北平原C.草地——长江中下游平原D.林地——内蒙古高原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有利的方面表现在()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B.人均耕地少C.利用类型分布不均D.山地多,平地少3、下列四省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的是()ABCD知识点6时空分布不均1、水资源通常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2、我国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1)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2)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3)影响:①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②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不稳定③水资源不足成为制约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知识点7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1)水资源季节变化大解决措施:修建水库(夏季蓄水防洪,冬季放水抗旱)(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2、我国水资源现状: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却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水污染严重,加剧了缺水程度。

3、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基础过关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是()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B.东少西多,北多南少C.东多西少,北少南多D.东少西多,北少南多2、下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3、下列措施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是()A.海水淡化B.修建水库C.发展节水农业D.跨流域调水能力提升1、读图,水资源与耕地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南方区B.北方区C.西北区D.西南区2、为解决水、土资源匹配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南方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C.南水北调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问题D.区外调水与节水是解决北方缺水的长远之策3、下列生活习惯起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是()A.过量使用清洗剂B.水龙头漏水C.刷牙时关上水龙头D.用流水解冻食物4、造成我国水资源南北方分布不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高低的影响B.人类活动的影响C.纬度高低的影响D.季风气候的影响单元综合练习1、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南水北调 B.兴修水库C.节水灌溉D.大水漫灌2、下列组合中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天然气、水、土地B.铁矿石、可燃冰、煤炭C.风能、阳光、石油D.石油、煤炭、温泉3、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少地多,类型齐全,区域差异不明显B.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C.土地国策要求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D.耕地所占比重大4、我国半湿润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旱地B.水田C.草地D.林地5、有关我国耕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B.水田分布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C.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200至400毫米之间的地区D.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6、我国人与地突出的问题是( )A.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合理B.后备耕地资源丰富C.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D.草场过度放牧,草地遭受破坏,数量减少7、从1994年开始,“中国水周”是( )A.3月22日—28日B.4月22日—28日C.6月1日—7日D.7月1日—7日8、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A.输水线路较短B.人口少,最为经济C.有京杭运河及天然湖泊可以利用,且取水有保证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9、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气候骤变D.乱占耕地10、我国土地资源类型,但各类土地类型构成不尽合理。

主要是比重小,难以利用的荒漠、石山等土地比重,不足。

11、我国土地日是________;“世界水日”是________。

1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___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

13、________水库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上的________水库,为我国最大的水库。

14、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

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分别从长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将我国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河流)的水调往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河道,经过、、、和五个省区。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水库调水,经过、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输入北京、天津。

(5)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