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政策》PPT课件

《货币政策》PPT课件

– 所谓失业率是指愿意接受现有工作条件而找不到工 作的人数和全部劳动力人数之间的比率。劳动力的 计算牵涉到劳动力的年龄规定、判断丧失劳动能力 的标准以及学生和家庭主妇如何划分等问题。而对 失业人数的计算则牵涉到没有工作的时间长短的规 定。其次,如何计算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也就是 失业率多少可以认为已经实现充分就业。
• 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失衡,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都 会给该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2020/11/7
16
• 逆差
– 经常项目逆差,表明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超过出口,很可能造成国内 有效需求和国内资源利用不足,包括劳动力资源
– 资本项目逆差,可能是资金外逃,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结果会造成
国内货币的贬值和国内经济发展停滞。
– 无法计算实现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环境 污染问题。
– 不增加社会福利的劳动和成本也被计入国民生产总 值,如步行上班改为乘车上班后,并没有增进乘车 者的福利,乘车的负效用却作为购买乘车的服务被 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020/11/7
15
国际收支平衡
•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 往来而引起的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 收支。国际收支平衡就是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 出基本平衡
1978年,《哈姆弗里●霍金斯法》进一步进
2020/行11/7 了修订,确立了多重目标体系
26
• 现在的选择: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长期 政策目标
2020/11/7
27
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的,从 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 相当长的作用过程,目前人们对这一个过程 还缺少足够精确的了解。货币政策要对最终 目标发生作用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 过对一系列中间变量的设定、调节和影响来 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6年1季度》
2020/11/7
6
• 货币政策目标是随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而逐步形 成的。上世纪30年代以前,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货币政策作用有限,不完全的金本位制要求货币 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和汇率。
• 30年代大危机以后,失业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充 分就业成为主要目标。
11
充分就业目标
• 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失业使家庭断去收入来源,触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货币政策通过影响社会
总支出或总产出水平来作用于失业率。劳动市场均衡即为充分就业状态,此 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是动态变化的。
2020/11/7
12
• 充分就业作为政策目标,首先是对充分就业的 测定。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使用失业率指标测 定充分就业
29
◆可控性
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准确、 及时地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 效的贯彻其货币政策意图
否则即使发现偏离政策目标也没有办法对其修 正,失去建立中间指标的意义。
2020/11/7
30
◆相关性
指中央银行选定的中介目标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的 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显著的影响到最终目标,中央银行通过对中介目标 的控制和调节就能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
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统计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有关 项目及其构成就能及时得到银行信用总量和构成数据
可控性:对信贷规模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控制,另一种是间接 控制(准备金率、贴现率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 )
3
货币政策举例
•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 继上周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2960亿元后,本周央 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依然不减。本周二,人民银 行在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发行了600亿元1年期央 票,比上周减少150亿元,但仍维持在近一个月以 来的高位水平,发行利率也与上周继续持平。同 时,央行还进行 了两期正回购操作,分别为28天 期限和91天期限正回购操作,合计交易量350亿元, 这样1天时间内央行就回笼了950亿元的流动性。
2020/11/7
23
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国内经济的增长会使国民收入增加, 支付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对进口商品 及国内本来用于出口的一部分商品的 需求,此时如果出口贸易的增长不足 以抵消这部分需求,必然会导致贸易 收支的失衡
2020/11/7
24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对于开放经济而言,中央银行稳定国内物价的 努力常常会影响到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 例如国内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当局为 了抑制通货膨胀,有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利率或 降低货币供应量。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 利率的提高可能导致资本流入,资本项目下出 现顺差,同时由于国内物价上升势头减缓和总 需求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常项目下可 能出现顺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2020/11/7
第十章 货币政策
2020/11/7
1
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货币政策目标 货 币 政 货币政策工具 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2020/11/7
2
什么是货币政策?
•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 • 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采用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
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020/11/7
• 经济增长促进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生产要 素的投入、产品增加和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
– 矛盾性
• 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往往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在非充分 就业均衡中运行,存在货币幻觉,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伴随适度的 通货膨胀。
• 为了稳定币值,必须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总需求,降低经济增长率。 反之,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总需求,导 致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2020/11/7
20
四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 着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
π
PC
u
2020/11/7
21
•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统一与矛盾
统一性
• 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 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
•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兴起,既要实现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货币供应量的大量增加,同时也要实 现币值稳定。在战后布雷顿体系下,国际收支均 衡也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
2020/11/7
7
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 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按照中央银 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影响速度及施加 影响的方式,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 个层次:
2020/11/7
19
• 因此,国际收支目标也可以根据经济运行和增长 的需要以及国际收支的结构,以若干年为平衡周 期。前者称为静态平衡,后者称为动态平衡
• 目前在国际收支管理中动态平衡正受到越来越多 的重视,由于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市场的货币供 应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开放条件下的宏观 经济而言,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有效性正面临严 峻的挑战
2020/11/7
28
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可测性
一是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如M0、 M1、M2,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等。
同时有关中介目标的准确数据应能为中央 银行及时获取,以便于观察、分析和预测
中间目标的指标,只有在政策“偏离轨道” 时能比最终目标更快发出较为准确的信号 才是有用的
2020/11/7
2020/11/7
10
稳定物价(币值稳定)
• 物价稳定是中央银行的传统目标。 • 物价波动特别是通货膨胀会造成不确定性,引发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使
个体理性行为与社会整体理性的资源配置不一致,资源配置扭曲,价格机制 配置资源的效率降低。低通货膨胀或零通货膨胀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目标。
2020/11/7
最终目标
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
2020/11/7
8
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时期 内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相对固定,基 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 因此也可以成为战略目标或长期目标
2020/11/7
9
四个最终目标
• 最终目标着眼于一个国家长期的宏观经 济发展
• 主要关注: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 定、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市场稳定)
2020/11/7
22
充分就业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
•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对美国经济的分析,发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 在这样的关系,失业率提高1%,经济的潜在产出与现实产出的缺口增大3.2%, 被称为“奥肯定律”。
• 一般来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必然采取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措施,由此带动经 济增长。因此,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25
选择的历程-美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
1913年《联邦储备法》中,国会对美联储的 职能提出一个单一的目标:提供一种弹性货 币
1946年,《就业法》要求政府的经济政策以 充分就业、充分产出和充分购买力为宗旨
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提出美联 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维持价格 稳定、保持长期利率的适度上升
2020/11/7
4
• 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次数 公布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幅度 次日沪指表现
4 08年05月12日 16% 16.5% 0.5% 下跌1.84%
3 08年04月16日 15.5% 16% 0.5% 下跌2.09%
2 08年03月18日 15% 15.5% 0.5% 上涨2.5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11/7
17
• 顺差
– 经常项目顺差 一般来说会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但是,也往 往容易招致贸易摩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