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与初中化学教学
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
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只有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四大要素。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
臭氧层严重遭到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大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任意排放,使用核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由此可见,搞好绿色环保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户意识势在必行。
对于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环保教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担。
下面我来谈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育中的环保教学。
一、立足于教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
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等当今国际社会的环境焦点问题放在教学设计中。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当讲到
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接触到,这样,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对环保教育做了个铺垫。
(2)、当讲到“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知识时,可以介绍“酸雨”的知识。
它的形成原因是含硫、氮燃料的过量燃烧以及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
同时让学生测算所在地一年由于烧含硫物质向空气中排放多少so2,所形成的酸雨中酸的含量是多少,酸雨对大自然有的危害有多严重,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直观可信地介绍给学生,如上世纪40-5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的“酸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嘲黑雨”。
接着,介绍它的危害:“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建筑物、古文物腐蚀。
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减少酸雨:(1)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燃料,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
(2)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的安全开发利用。
(3)
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
这样的课堂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利用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环保素质
1、利用药品的贮存方法,规范化体验环保。
如易挥发的浓硝酸、浓盐酸等要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醛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毒品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体验环保。
如在讲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排放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3、规范实验操作使实验在严密的情况下进行,体验环保。
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
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
严格教育学生规范操作,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
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
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
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
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
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
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防止使用过量药品实验体验。
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
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弯制各种可加热的替代实验仪器、安培瓶、点滴版等进行微型系列实验。
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
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如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要求学生不用试管做实验,而是改用点滴版,实验时只需取一滴稀盐酸在孔穴处,在取一滴硝酸银溶液滴在孔穴处,立即可见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取一滴稀硝酸滴入沉淀中,沉淀不溶解。
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操作中不仅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渗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实践,培育学生的环保行动
实地参观社会调查。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
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及对策调查等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展览板报、墙报。
利用教室及校园的黑板报、墙报进行环保展览宣传,以增强环保安全等意识。
组织学生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减少噪音,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量。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以上的各种途径,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环保的主人,进而让全社会都关注环境问题,这是我们持续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