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伦勃朗(1606-1669)是荷兰(国家)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其绘画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
2.伦勃朗的创作经历大致可分为两个大时期,三个小时期
①早期(艺术积淀期1623-1632年):
此时伦勃朗未到阿姆斯特丹定居,其学习绘画,在乡下开办画室,积累了一定的绘画经验,能够运用光影较为真实地再现人物形象。
②中后期(阿姆斯特丹时期1632-1648年):
a.创作成熟期( 1632 年- 1640 年)
伦勃朗在阿姆斯特丹定居,这段时间是他创作的成熟阶段。
成名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突破传统团体肖像画呆板
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
他在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
类似的杰作还有《画家及其妻莎士基亚》、《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
b.艺术创作深化期( 1640 年- 1648 年)
1642年,伦勃朗的妻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而当今世界三大名画之一的《夜巡》也在这一年问世,此画进一步突破了传统画法,采用更加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含蓄地描绘画面上的主要人物。
但这一画作一开始不被人理解,订画者拒收,一度形成僵局,最终使伦勃朗惹上了官司。
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
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
3.伦勃朗的绘画技法
伦勃朗掌握着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明暗法。
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伦勃朗光线是一种普遍而善用的光线,用精确的三角立体光,勾勒出人物的轮廓线,让其余部分隐藏于光暗之中。
给人以稳定庄重的感觉。
他的油画一贯采用“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黒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主要or次要?)部分。
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从而使画面富有动感,极具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