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育学习心得

美育学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美育学习心得
篇一:让学生在美育中感受审美快乐
龙源期刊网.cn
让学生在美育中感受审美快乐
作者:张国会
来源:《新课程·小学》20XX年第05期
美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学家尹少淳也曾说过:“美术是最具人性意味和最
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着美术
这门艺术,这集中表现在当他们对世界的意识还处在朦胧阶段时,就开始了通过涂鸦来愉悦内心。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审美能力与艺术细胞,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情感,通过提高审美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在美
术学习中展示本能与个性方面的教育。

现今许多美术作品的功利心太盛,缺少内心的真实情感,而对于小学生现有认知来说,他们的内心更为纯洁、真实,从而作品也就更体现学生的本能。

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教育手段都不如让学生亲身感知生活与大自然,从而获得创作灵感来得有效。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用宽容的心去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让学生自由创作。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欣赏他们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对美术的热爱。

美术这门学科带给学生的是放松,是自由,是舒服。

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审美方式与教育手段去随意破坏学生在课堂展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本能,而是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生体会美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同时想象力也是创作与进步的源泉。

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空间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首旋律悠扬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创作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自身的想象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美术教学,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去欣赏艺术作品,去感悟、去融入其中。

在学生感悟之余,互相讨论自己欣赏过后的想法,在讨论过后,教师可以总结
并说一说自己的感悟、想法,互相汲取认同对方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能够享受审美,陶冶情操。

在小学生美术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将传统教学方式革除掉,给学生自己一个美术创作、美术欣赏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热情,不要让课堂失去生机活力。

美术教育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在美育中感受审美的快乐。

编辑韩晓
篇二:对美术教育的心得体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

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

从初中开始接触美术,直到现在从事美术教育教学,我认为:美术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美。

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它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如何巧妙地学习美术,我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采用实物、多媒体教学与讲授相结合。

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缤纷、风格各异的绘画及工艺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学生,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更加直白的进行感受。

教师在对这些作品一一讲解的同时,把书中的知识点巧妙地穿插进去。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增长了学生见识,又学到了知识,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其次,要针对性地去制定教学目标。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

比如,有的同学技法比较熟练,但是色调的搭配上不是很好,也有的人色彩搭配很合理,但是手法不纯属,因此做不出完美的作品。

再次,美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好方法。

学生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他们的内心会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并急于将它表现出来。

教师要启发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潜能,选取适合表现美的物质材料,经过艺术想象,借助艺术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尝试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创造生活的美。

教学中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篇三: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艺术领域学习心得
艺术领域学习心得一:学习《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心得体会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

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
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由此
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

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
方面来思考的。

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幼儿艺术教育中该如何体现《指南》理念:《指南》建
议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艺术表现与创
造能力的培养,首先从文章的基本思想及原则的三方面可看出:要达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像催化剂一样,激发幼儿不断去实践,去探索。

对幼儿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兴趣培养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前提。

由于幼儿的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他们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

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

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

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而孩子的兴趣还来自教师积极的评价,每个孩子都有被老师肯定的心理需要。

如:在艺术教育中我常用赏识、赞扬的口气肯定幼儿独特的构思,奇异的想象抓住作品中某一闪光点加以肯定、表扬,常以“你进步了”“要是你??,那会更棒”的口气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

二、通过艺术活动体验审美愉悦
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室里有意识设置艺术角,提供油画棒、颜料等绘画材料,提供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文学作品、故事书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创设良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