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法规 疏散楼梯

建筑法规 疏散楼梯


(2)洞口盖板宜设自闭装置,人员通过后即能回弹关上,洞 口在相邻层错位布置(即隔层相同),以免一通到底而造成不 安全感和意外事故。
(3)距地1.5米以上的爬梯应设保护罩,防止人员未抓牢时仰 面跌下。 除此之外,办公室或居室的一般阳台也能起到辅助疏 散的作用。人员可通过有联系的阳台,如连通式阳台,也 可用较宽的水平遮阳板来联系,从起火的房间或单元先转 移到另一房间或单元,然后再向安全区域疏散,
Ⅰ.临空三面的栏板应做成不小于1.1米 的实体栏板墙。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 平台,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且平台 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小时。 Ⅱ.室外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0.9 米,坡度不应大于45°。室外楼梯宽度可 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 Ⅲ.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 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 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 (《高规》6.2.10)
(3)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特点:
人员必须通过封闭的前室和两道防火门,才能到达楼 梯间内。
优点:
可靠外墙布置,亦可放在建筑物核心筒内部。平面布 置十分灵活,且形式多样。
缺点:
防排烟比较困难;位于内部的前室和楼梯间须设机械 防烟设施,设备复杂和经济性差,而且效果不易完全保证。
★利用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
(1)塔式住宅 (2)一类公共建筑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高规》6.3.1)
2.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
(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时,应设1台。 (2)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时,但不大于4500 ㎡时,应设2台。 (3)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4500㎡时,应设3台。 (4)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 消防电梯的要求。 (《高规》6.3.2)
★利用机械排烟的防烟楼梯间



对于位于建筑物内核的防烟楼梯间,只能采用机械加压防 烟楼梯间。加压方式有仅给楼梯间加压(图Ⅰ)和分别对楼梯 间和前室加压(图Ⅱ)以及仅对前室加压(图Ⅲ)等不同方式。
4.剪刀楼梯间
剪刀楼梯,又称为叠合楼梯或套梯。它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 一对相互重叠,又相互隔绝的两座楼梯,剪刀楼梯在每层楼之间 的梯段为单跑楼梯。
1.12疏散楼梯
当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如未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烟措施,因 供电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此时,楼梯便成为主要的垂直疏散 设施。它是楼内人员的避难路线,是受伤者或者老弱病残人员的 救护路线,还可能是消防人员灭火进攻路线。
楼梯间相当于一个大烟囱,如果不加防烟设施,火灾时烟火 就会拥入其间,不仅能造成蔓延,增加人员伤亡,还会严重防碍 救火。
(2)带开敞前室的防烟楼梯间
特点:
以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疏散人员须通过开敞的前室 和两道防火门才能进入封闭的楼梯间内。
优点:
自然风力能将随人流代进的烟气迅速排走,同时,转 折的路线也使烟气很难袭入楼梯间,无须再设其他的排烟 装置。因此,这是安全性最高的和最为经济的一种防烟楼 梯间。
缺点:
只有当楼梯间靠外墙时才有可能采用。
5.避难袋
避难袋的构造共有三层:最外层有玻璃纤维制成,可 耐800℃的高温;第二层为弹性制动层,能束缚往下滑的人 体和控制下滑速度;最内层张力大而柔软,使人体以舒适 的速度向下滑落。 避难袋可以用在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用于建筑物外 部时,装设在低层部分窗口处的固定设施内,失火后将其 取出向窗外打开,即可通过避难袋滑落到室外地面脱离危 险。当用于建筑物内部时,避难袋设于防火竖井内,人员 打开防火门进入按层分段设置的袋中之后,即可滑到下一 层或下几层。
(9)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 限不低于2.0h的隔墙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 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 共用楼梯间时,宜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入口 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 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高规》6.2.8)
普通楼梯间楼梯宽度、数量及位置应结合建筑平面,根据规范 合理确定:
(1)疏散楼梯最小宽度为1.1米。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 边设有栏杆的疏散宽度可不小于1米。 (2)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 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米处。 (3)楼梯间最好靠外墙,并设通风采光窗。
(1)封闭楼梯间的设计标准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下列建筑应 采用封闭楼梯间: Ⅰ.高层建筑中,高度小于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 Ⅱ.10层及11层通廊式住宅,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 Ⅲ.与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直接相连的附属裙房; Ⅳ.超过五层的公共建筑和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
(2)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规定
2.阳台应急疏散梯
在高层建筑的各层设置专用的疏散阳台,其地面上开 设约600cm×600cm的洞口,火灾时人员可打开洞口的盖板, 沿靠墙的铁爬梯或悬挂的软梯至下层,再转如其他安全区 域疏散至底层。
阳台应急疏散梯
阳台应急疏散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防火门将阳台和走道进行分隔。对阳台所在的墙面、 防火门以及阳台、栏杆等的要求与室外疏散楼梯基本相同。
6.疏散楼梯间的设计要求
(1)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 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 口。 (2)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 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3)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 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 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高规》6.2.5) (4)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高规》6.2.1)
剪刀楼梯间扩大前室
5.室外疏散楼梯
在建筑外墙上设置简易的、全部开敞的室外楼梯,且常 布置在建筑端部。 优点:
它不易受到烟气的威胁,在结 结构上,可以采用悬挑方式。此外, 侵入楼梯处的烟气能迅速被风吹走, 不受风向的影响。
缺点:
室外楼梯易造成心理上的高空 恐惧感。 室外疏散楼梯
(1)室外疏散楼梯设计要求
1.普通楼梯间
普通楼梯间是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该楼梯间的典型特征 是:不论它是何种形式,其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敞开在建筑物内。 楼梯间很少设门,有时为了管理方便,也设木门、弹簧门、玻璃门 等,但它仍属于普通楼梯间。 普通楼梯间在防火上是不安全的,它是烟、火向其它楼层蔓延 的主要通道。因多层建筑层数不多,疏散较方便,加上这种楼梯直 观、易找,使用方便、经济,所以是多层建筑中使用较多的楼梯间 形式。
6.缓降器
高层建筑自救缓降器,是从高层建筑下滑自救的器具, 操作简单,下滑平稳。消防队员还可带着一人滑至地面。 对于伤员、老人、体弱者或儿童,可由地面人员控制而安 全降至地面,也可携带物品下滑或停顿在某一位置。因此, 它又是消防队员在火灾抢救人员和物资时随身携带的器具。
1.14消防电梯
1. 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5)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 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楼梯和走道楼梯不应采 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 10°,且每级离扶手0.25M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限制。 (《高规》6.2.6)
(7)公共建筑内袋形走道尽端的阳台、凹廊,宜设上下层连 通的辅助疏散设施。(《高规》6.2.11) (8)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米 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 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 宽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高规》6.2.9) 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
1.13辅助疏散设施
1.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 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 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 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M。 (2)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宜小于0.9M。 (3)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4)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高规》6.1.14)
2.封闭楼梯间
不设前室的封闭楼梯间,即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墙体和门 将楼梯与走廊分隔开,使之具有一定的防烟、防火能力。当发生 火灾时,设在封闭楼梯间外墙上的窗户打开,若外墙面处于高层 建筑的负压区,起火层人流进入楼梯间带入的烟气,即可以从窗 户排除室外。 若封闭楼梯间,设有窗户的外墙面处于高层建筑迎风面时, 一旦发生火灾打开窗户,起火层人流进入封闭楼梯间时,从窗户 吹进来的风会阻挡欲进入楼梯的烟气,以保障发生火灾情况下的 人员安全疏散。
3.避难桥
避难桥分别安装在两座高层建筑相距较近的屋面或外 墙洞处,将两者联系起来,形成安全疏散的通道。此桥由 梁、桥面板及扶手等:
(1)桥面的坡度要小于1/5,当坡度大于1/5时,应采用阶 梯式踏步。有坡度的板面要有防滑措施。踢脚板的高度不得 小于10cm,扶手的高度不得小于1.1米,其支杆之间的距离不 应大于18cm。避难桥要用不燃烧的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 作。 (2)避难桥要用不燃烧的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 避难桥一般适用于建筑密集区,两座高度基本相当而距 离较近的高层建筑,也可一座为高层建筑,相邻一座为多层 建筑,特别适用于人员较多而安全出口数量少的建筑。


设于走廊的两种防烟 楼梯间,只要在外墙开设 面积不小于2㎡窗户的防烟 楼梯间,称为利用自然条 件的防烟楼梯间。这种楼 梯间的工作条件是:保持 由走道进入前室和由前室 进入楼梯间的门必须是乙 级防火门。平时或火灾时 乙级防火门处于关闭状态, 前室外墙上的窗户,平时 可以是关闭状态,但发生 火灾时窗户应全部开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