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学校绿化设计说明

(整理)学校绿化设计说明

学校绿化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1、社会经济情况蒙自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东部。

辖10镇4乡,总面积2228平方千米,总人口34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壮、回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89%。

蒙自建县始于元朝,迄今已有726年的历史。

从古至今,因驻军多,素有滇南“军事重镇”和“兵城”之称。

近代商贸繁盛,外贸总额曾占全省的80%以上,为“云南之代”,堪称“滇南商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蒙自迎来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1992年,省政府批准蒙自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接着又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县。

1999年,蒙自被确定为“个开蒙城市群”中心片区定位为红河州政治、经济、文化、科研、金融、商贸中心。

2001年,州级行政机关搬迁蒙自奠基仪式在开发区举行。

随即决定,2003年州级机关将正式到蒙自办公。

蒙自迅速掀起了红河州行政中心转移和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的热潮,城区面积扩大到9平方千米,开发区建成道路67条(段),总长56.9千米。

招商引资累计引进项目307个,计划投资23.52亿元,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一个生态质量优良的现代化园林城市正在滇南边陲崛起。

2、环境气候蒙自县地处云南低纬度高原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中穿过,干湿季分明,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数为2234小时。

霜期41天,多年平均气温为18.6℃。

常年为南风,平均风速为3.4m/s。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27.2㎜,多年平均蒸发量2346.0㎜(蒸发皿口径20㎝),干旱指数2.92,为云南省比较干旱地区之一。

气候在总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旱涝交替,以旱为主。

3、建设地段①高级中学工程建设地点位于蒙自县新城区凤凰路西侧扁、红河大道以南;②初级中学工程建设地点位于蒙自县经济开发区与县城北二环路交汇处,昆河公路南侧;③双河小学建设地点位于双河小区内;4、绿化目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系列连续且变动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其设计功能,以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5、学校情况说明双河小区小学学生按1800人规模的规划,位于双河小区内,州交通局旁,占地面积41.663亩,建筑面积13255平方米(教学楼6842平方米,综合楼3202平方米,办公楼1529平方米,阶梯教室410平方米,游泳用房、配电室、水泵房、厕所、自行车棚等1272平方米);建筑容积率0.477。

运动场地16500平方米(含200米田径场、篮球场、游泳池、课间操场地等)。

新城区初中学生按2500人规模的规划,需占地面积130.9亩,总建筑面积55107平方米(教学楼8376平方米、综合教学楼2600平方米、试验楼2980平方米、电教图书综合楼7474平方米、学生公寓14742平方米、食堂5630平方米、厕所187平方米、自行车棚1080平方米、温室884平方米、配电室、泵房、锅炉房、值班室等424平方米、浴室、开水房658平方米、室内活动馆1470平方米、游泳馆2200平方米、生活服务中心1782平方米、办公楼2500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2120平方米);建筑容积率0.631。

运动场地28500平方米(含400米田径场、篮球场、游泳池、课间操场地等)蒙自县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学生按3000人的规模规划,需占地面积199亩。

总建筑面积85714.19M2。

其中:A教学楼6728.06M2,B教学楼7070.26M2,实验楼8214.42M2,图书馆4602.79M2,科学艺术楼5618.8M2,大阶梯教室兼礼堂2153.84M2,行政楼3097.36M2,游泳馆风雨操场1984.74M2,体育馆5905.08M2,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4985M2,学生及教师宿舍37778.94M2;建筑容积率0.646;建筑密度15.8%。

6、现状分析:设计地段地势平坦,为景观的建设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条件,但是景观可借资源贫乏,景观敏感度底,四周为新建筑群,这为营造新校园提供了条件,在建筑主体工程完工之后可进行绿化景观工程施工。

二、设计依据(一)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及规范》;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7、《城市道路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8、《儿童心理学》;9、《青少年心理学》三、主要群体心理分析对校园绿化的指导小学生:这一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岁到12岁,他们活泼、淘气、好动、天真、联想力及潜能力丰富。

但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主观意识容易被改变,不愿意自身的活动被约束。

因此创造一个儿童乐园式的学校最贴切孩子们的需要。

同时,也能让他们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相互间的游戏中学到更多的西。

我们的绿化设计必须为孩子们营造这样一个环境。

初中生:这一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1岁到是15岁,这个时间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高峰期,需要面对许多新问题,这也可以帮助提高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能给予一个科学有效的利于心理恢复的环境,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

因而我们在初中的绿化设计中,致力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生:这一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4岁到是18岁,生理发育基本在这个阶段完成,心理活动也逐步成熟。

大部分进入正式公民年龄,自主承担法律责任,享受和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考虑到自己毕业后的前途,比较远大而深刻的,青年已经能够自觉地追求知识,顽强地学习,并且这种自觉性已相当稳定。

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能动性,这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专长和尊重学生的兴趣走向,已成为高中教育培养中的很大一块值得开发的领域。

为此我们在蒙自县第一高级中学的绿化设计应该围绕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来展开。

四.构思框架1人本思想的导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三个学校的设计定位。

2面向师生,通过景观组织、校园文化的表达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通过建立绿色的空间载体,为师生提供一个传播知识的和谐、互动空间。

3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根据学生在几个主要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来展开设计思路和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通过不同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带去不同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在变迁的环境中生活,并在思想和精神上得到提高和升华。

4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规整简洁的广场及行道绿化设计来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通过后现代的设计手法、文化设计方案来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然、柔和、轻松的休闲设计来缓解和降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压力和学习恐惧症。

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

五、设计定位:校园景观的特色、地域性、文脉感及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是本次景观规划设计成功的关键。

同时植物的合理搭配及其与建筑、学校特色的完美有机结合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营造各具特色、优美、和谐、恬静、清洁、舒适的良好校园生态环境是本次设计的目标定位。

六、规划设计原则1、实用——充分考虑现状特征,所用材料及施工工艺等均采用实用的原则,满足其功能要求;2、自然——贯彻“亲近自然,与之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考虑周边生态环境及当地地质气候等相关资料,如光照、温度、降雨等,材料尽量采用自然材质,减少人工的痕迹,力求塑造一个具有景观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生态效益显著环境景观;3、文化——注重文化的主题特色,充分考虑图书馆的文化特色,以读书文化穿插于设计元素当中,具体表现为“学海”广场和“书山”林地休闲的设计,同时把一些座凳小品、花架等加入读书、知识的文化特色,营造图书馆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4、特色——设计着重突出环境本身的地域和文化特色,通过景观的穿插、植物景观、灯光等的配置,形成独特的氛围,并加以强化,有助于增强道路及周边环境的特色和识别性;5、经济——作为铺地、道路、绿化、等都应充分考虑现状因素,道路、铺地、游园步道等尽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力求以最经济的投入达到最佳的绿化景观效果;6、协调——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景观环境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道路环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铺地与绿化环境的融合,创造一个和谐的景观空间。

七、规划总体布局小学:景观功能分区分区原则小学阶段是培养少年儿童优良品质的最佳时期,所以,在校园的环境分区布置上,一方面要服务于教学、生活,为学生提供赏心悦目、清新自然、健康和谐的物质空间,一方面还要发挥其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入口广场区:正门入口命名“开拓广场”,中心以“眼睛+翻开的书本”造型的花坛为主,寓意通过从小的学习让自己不断的开拓眼界、认识世界。

选用冠幅大、树干高的董棕作为主要的乔木树种,给人挺拔向上的视觉感受;左右花坛分别散植乡土树种——蓝花楹和热带植物——大王椰子。

通过这两种大乔木左右呼应,支撑整个入口立面景观效果。

后门入口为时令草花花坛。

教学办公区:该区域绿化主要是行道树和沿路花灌木色带的选择。

教学区的行道树主要为黄槐,配以流畅线条的色带,体现轻松活泼的气氛。

休闲娱乐区:本设计的重点就在于休闲区的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主旨。

考虑到小孩子天性好动的性格,在休闲区空出适当的活动区域,包括内庭的“童贞游园”、教学楼后的“梦想广场”和校区南侧的“寸金池”、“健身广场”、“桃源”。

尽可能的减少构件等硬质景观而更多的用植物造景来丰富校园景致。

植物多选用开花、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和热带植物,包括:本地木棉(攀枝花)、红河榕、橡皮榕、花石榴、碧桃、黄槐等,以强化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感觉。

“童贞游园”主要是给小孩子提供在课间休息、游戏的空间,左侧为规则的银杏树阵,右侧为自然式的人造地形,推崇“参与式”园林,小孩子可以零距离的接触自然界万千植物,中间的小广场用彩色马赛克拼成大大小小的圆圈,以体现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性格。

直线条也将内庭和入口广场区连成一体,形成一条主要景观轴线。

“梦想广场”:选用花石榴作为主景植物,强化硕果累累、充实丰盈的意境。

地面铺装用象征“理想泡泡”的圆圈将内庭的铺装放大,象征着梦想会慢慢成真的过程。

“寸金池”:以桂花为此树阵的主要树种,“八月桂花飘香”时,满树金黄,桂香四溢,寓意“寸金难买寸光阴”。

“健身广场”:做小面积的活动广场,课余时间给小孩子带来无限的乐趣。

游戏中取胜带来的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

“桃源”:以碧桃为主景植物,在色彩上区别于“寸金池”,这样的设计就是要让小孩子领略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生命的神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