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篇过程装备制造工艺8典型压力容器
第二篇过程装备制造工艺8典型压力容器
U形管式换热器
(四)填料函式换热器
1.只有一个管板,结构简单; 2.管子可以抽出,管间易清洗; 3.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4.管内不便清洗,不易更换; 5.结构不紧凑。
填料函式换 热器
1—纵向隔板; 2—浮动管板; 3—活套法兰; 4—部分剪切 环; 5—填料压盖; 6—填料; 7—填料函
填料函式换热器
图图77-5-3 带带膨补胀偿节器的的固固定定管管板板式式换换热器热器
隔板:增加管程数,提高管内流体流速。 流速增加,传热效率提高;但流动的阻力 也同时增加。
折流板: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和湍动程度。
当壳体和管子之间的温差较大(60~70℃ )且壳体承 受压力不太高时,可采用补偿圈(又称膨胀节)。
膨胀节的作用:由于两块管板都与壳体固定,当 壳体、换热管受热、受压都会发生变形,加入膨 胀节减少热应力来吸收热膨胀差。
膨胀节 定距管 换热管
壳程接管
管程接管
排污口 支座
冷却器(cooler) 冷凝器(condenser) 加热器(一般不发生相变)(heater) 蒸发器(发生相变)(evaporator) 再沸器(reboiler) 废热锅炉(waste heat boiler)
四、换热器的基本类型
按传热方式或工作原理分类 1、直接接触式
结垢的场合。
(三)U形管式换热器
特点: 1.一端可自由伸缩— 不产生热应力; 2.管束可以抽出,管内外均易清洗; 3.填料将壳程介质与外界隔开,易外 漏,介质受限制;
U形管式换热器
图图7-78-6 U型U形管式管换式热换器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承受能力强,不会产生 热应力。 缺点:布板少,管板利用率低,管子坏时不易更换。 适用场合:特别适用于管内走清洁而不易结垢的高 温、高压、腐蚀性大的物料。
管板尺寸、材质等有关,不宜做统一要求。 例如: 20钢,Φ25×2.5mm钢管胀接 取内径增大率 K=0.8%~1.6%, 相当于壁厚减薄率W=4%~8%。 若管子直径大、管壁薄,胀管率取小值; 管子直径小,管壁厚,胀管率取大值。
欠胀 胀管率过小,不能保证必要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
过胀 a 胀管率过大,它可能使管子壁厚减薄量过大,硬
釜式重沸器 平盖管箱,管箱内直径600mm,圆筒内直径
1200mm,管程设计压力2.5MPa,壳程设计 压力1.0MPa,公称换热面积90㎡,普通级冷 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2管程釜式重 沸器,其型号为:
AKT-600/1200-2.5/1.0-90-6/25-2Ⅱ
浮头式冷凝器 封头管箱,公称直径1200mm,管程设计压
(b)在清洗换热管内时,仅将平盖拆下,不及拆除连接管道,易 清洗和检查。目前设计中采用较多。缺点是用材较多。
(c)将管箱与盖板焊成一体。可避免在管板密封处的泄漏, 但管箱不能单独拆下,检修清洗不方便,很少采用。
(d)多程隔板安置的一种形式。其接管安装形有多种。如图。
◆ 换热器的型号
××× DN — pt -- A-- LN -- Nt --Ⅰ或Ⅱ
ps
d
Ns
管束的级别
管程/壳程数,单壳程时只写Nt
公称长度/换热管外径,m 公称换热面积 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压力相等时只写pt 公称直径,mm; 分别表示前端管箱、壳体、后端结构形式
例 浮头式换热器 平盖管箱,公称直径500mm,管程和壳程设
计压力均为1.6MPa,公称换热面积54㎡,较
图7-4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 简单、紧凑、 能承受较高 的压力,造 价低,管程 清洗方便, 管子损坏时 易于堵管或 更换。
缺点:不易清洗壳程,壳体和管束中可能产生较大 的热应力。
适用场合: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 清洗以及温差不大或温差虽大但是壳程压力不大的场 合。 为减少热应力,通常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设置柔性 元件(如膨胀节、挠性管板等),来吸收热膨胀差。
第Ⅱ篇 过程装备制造工艺
8 典型压力容器
主要内容: 8.1 管壳式压力容器 8.2 高压容器的制造
8.1管壳式换热器
换热器是用来完成各种不同传热过程的设备。 是许多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的通用工艺设备。通常, 在化工厂的建设中,换热器约占总投资的10%~ 40% 。 为什么呢?换热器台数占工艺设备总台数的25-70%; 质量占工艺设备总质量的25-50%;检修工作量占总检 修量的60-70%。 ◎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目的:
化现象严重,甚至产生裂纹; b 还可能使管板产生塑性变形,使胀接强度下降。 c 过胀后很难修复。
液压 胀管器
液压胀接
机械胀接
适用范围:换热管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 合金钢,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300℃, 且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原因:温度升高,残余应力减小,使管子与管板 间的胀接密封性能、紧固性能都下降,故设计温 度≤300℃ 。
设置膨胀节。
一端管板固定,另一端管板可 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大;
浮头式
在壳体内移动;管壳间不产生 浮头处发生内漏时不便检查; 温差应力;管束可抽出,便于 管束与管体间隙较大,影响传
清洗。
热。
管束一端可自由膨胀;造价比 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 填料函式 浮头式低;检修、清洗容易; 壳程中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燃、
热流体
冷流体
传热效果好,但不能 用于发生反应或有影
响的流体之间
热流体
冷流体
图7-1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2、蓄热式
温度较高的场合, 但有交叉污染,
温度波动大
冷
热
流
流
体
体
热
冷
流
流
体
体
图7-2蓄热式换热器
3、间壁式
重点
——又称表面式换热器
利用间壁(固体壁面)进行热交 换。冷热两种流体隔开,互不接 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间壁传递 给冷流体。
热交换,加热,冷却,冷凝,蒸发……
传热效率,流体阻力,强度,结构可靠度,耗材量, 成本,制造,安装,检修……
1.先进性 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材料省
2.合理性
可制造加工,成本可接受
3.可靠性 满足操作条件 ,强度足够,保证使用寿命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
接管法兰 容器法兰 管板 管箱
排气管 拉杆
折流板
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长6m,4管程
单壳程的浮头式换热器,其型号为:
AES500-1.6-54-6/25-4Ⅰ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封头管箱,公称直径700mm,管程设计压力
2.5MPa,壳程设计压力1.6MPa,公称换热面 积200 ㎡,较高级冷拔换热管外径25mm,管 长9m,4管程单壳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其型号为:
填函处泄漏能及时发现。 易爆、有毒的介质。
U型管式
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 程;
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自 由膨胀。
管内不便清洗; 管板上布管少,结构不紧凑,
管外介质易短路,影响传热效 果; 内层管子损坏后不易更换。
(一)胀接
利用胀管器挤压伸入管板孔中的管子端部,使管端发生 塑性变形,管板孔同时产生弹性变形,取去胀管器后, 管板与管子产生一定的挤压力,贴在一起达到密封紧固 连接的目的。
(a)胀管前
(b)胀管后
图7-14 胀管前后示意图
胀管过程发生: 管子端部——塑性变形; 管板孔边缘——弹性变形。
胀管结束後: 管板孔边缘弹性回复,
挤压管端并贴紧。
优点:工艺简单方便; 消除间隙——避免间隙腐蚀。
缺点:温度升高时,管端会发生松弛 ——泄漏。
适用条件:p≤4.0MPa , t≤350℃。 注意:管端硬度<管板硬度。
力2.5MPa,壳程设计压力1.0MPa,公称换热 面积610㎡,普通级冷Ⅱ 拔换热管外径25mm, 管长9m,4管程单壳程的浮头式冷凝器,其 型号为:
BJS1200-2.5/1.0-610-9/25-4Ⅱ
基本类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U形管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换热器
(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填料函式密封
图7-9 填料函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造价低,管内和管 间清洗方便。 缺点:填料处易泄漏。 适用场合: 4MPa 以下,且不适用于易挥发、易燃、 易爆、有毒及贵重介质,使用温度受填料的物性限制。
列管式换热
器
优点
缺点
种类
管外清洗困难;
固定管板式
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相对 管壳间有温差应力存在; 其它列管式换热器其管板最薄。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必须
为什麽? 如何实现?
保证紧密性的方法:
•管板孔开槽;
•胀接周边保证清洁;
•管子硬度低于管板孔周边 硬度。
保证管端硬度较低并且低 于管板硬度的方法:
•管端退火处理。
•选材考虑。
胀管率 就是管子、管板的变形率;就要控制合理的胀
管率,保证胀接质量。 胀管率的计算
推荐两种计算方法: 管子内径增大率K; 管子壁厚减薄率W。
计算胀管率需要测量的数据
测量胀接前管 子内径d1
测量胀接前管 子外径dw
测量胀接后的 管子内径 d2
测量管板孔径 D
计算胀管率的公式
管子内径增大率 K=[(d2-dl)-(D-dw) ]/D ×100%
管子壁厚δ减薄率 W=[(d2-dl)-(D-dw) ]/2δ ×100%
胀管率的合理值 它与胀接接头的形式、管子的规格及材质、
要求管板硬度大于管子硬度,否则将管端退火 后再胀接。
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说序号 2、3、8、12、21各代表什么零件?
图7-3 换热器构件名称
1-管箱(A,B,C,D型);2-接管法兰;3-设备法兰;4-管板;5-壳程接管;6-拉杆;7-膨胀节;8-壳 体;9-换热管;10-排气管;11-吊耳;12-封头;13-顶丝;14-双头螺柱;15-螺母;16-垫片;17防冲板;18-折流板或支承板;19-定距管;20-拉杆螺母;21-支座;22-排液管;23-管箱壳 体;24-管程接管;25-分程隔板;26-管箱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