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思品八上32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教案2

沪教版思品八上32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教案2

八年级思想品德《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教案
上海市新农学校唐丽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共设施是我们社会的公共财物,懂得爱护公共设施是爱护公物的表现,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也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社会实践调查、检索政府对大型公共设施的投入情况,以及课堂讨论和课后拓展实践活动,认识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提高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觉增强爱护公共设施的廉洁意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把廉洁、诚信、俭朴等优良品质的养成贯穿于学习、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养成保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宣传片:
《我为奥运添光彩》
观看并交流,说说在
这个宣传片中,我们
看到首都市民为迎接
奥运都在做什么?
通过宣传片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是高尚
的社会公德。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
应尽的义务,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探究新课1、爱护公共设施是爱
护公物的表现
2.爱护公共设施是公
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

3.爱护公共设施是尊
小组汇报(一):学校
内相关公共设施的使
用情况
阅读思考:
为什么庄阿姨能想到
并自觉坚持每天清洗
健身器械?
小组汇报(二):社会
生活中不爱护公共设
施的不文明行为
多媒体显示:
通过汇报、讨论,懂得:置物箱、计算机、
课桌椅等都是学校的公共设施,也是公共
财物。

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这些公共设
施保证了我们能够正常地学习。

作为学
生,我们应该加倍爱护它们,并自觉抵制
人为损坏公共财物的不文明行为。

通过阅读教材案例和列举社会生活中经
常看到的那些不爱护公共设施的不文明
行为,懂得:爱护公物对每个居民来说
都责无旁贷。

不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是不
文明的行为,是社会公德所不容的。

公共
设施的完好与否,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
程度。

通过具体数据了解到:国家在公共设施方
重劳动成果的表现
情景活动
如果你看到他人有损坏或恶意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时,你会怎么做?市政府对大型公共设
施的投入
课堂活动:
亮出你的金点子
在保护公共设施方
面,你有哪些金点
子?
面的投入相当巨大。

公共设施实际上是劳
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所以,爱护公共设
施实质上就是尊重所有为建设和维护公
共设施作贡献的人,就是爱护劳动者的劳
动成果的表现。

通过活动,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情境之
中,敢于制止人为损坏公共设施的不良行
为,善于提出保护公共设施的有效建议,
增强了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意识。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讨论学习收获学生自主交流本课学习感悟,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和创造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整节课推向高潮,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课后延伸课后拓展实践选派学生小组采访学
校总务处,了解学校
每年维修置物箱、课
桌椅等各类公共设施
的费用,由全班讨论
后提出爱护学校公共
设施的倡议书。

关注学生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真正使学
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自觉爱护公共设
施的文明人。

本课落实廉洁教育的教学设计说明和思考
公共设施是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高度确立爱惜、维护公共设施的意识,是初中生思想品德成长的重要内容。

本框从道德层面逐层分析爱护公共设施是社会公德的要求,是公民文明程度的表现。

有的人可能会讲:初中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廉洁这一问题离他们还比较遥远,现在没必要谈及。

本课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其实廉洁这一问题离他们并不遥远,廉洁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

校园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体育设施、校园的教学设备……都需要我们去自觉爱护。

同样,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作为国家和集体的公共财产需要我们自觉爱护。

“学校公用教室调查、健身器械的保洁员、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政府对大型公共设施的投入、社区设施的监护员、亮出你的金点子”等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悟到损害公共设施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给社会生活带来不便以致危害,同时让学生明白公共设施实际上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爱护公共设施既是爱护公物的表现,也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培养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习惯,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

“当你在细心照顾学校的花草,捡起花草边的垃圾时,当你主动关上还在滴水的水龙头时,当你自觉扶好被风吹倒的宣传牌时,当你……,其实你的内心就闪动着廉洁之光。

”这是一位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感悟中写到的,说心里话,当我看着这段文字时,我的内心非常欣慰,我想,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把握教材,积极关注学生,认真探索规律,将廉洁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