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手机——接近人类最本初的传播。

绪论WHATWHYHOW什么是新闻?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人咬狗,狗咬人”采写(录摄)、编(播)、评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董桥什么是传播?Who says what to whom in which channel with what effect. 要素:传者、内容、受众、媒介、效果(反馈)历史是什么?过去?往事?记忆?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历史绝不是锁在书本里的僵死知识,而是融汇在活生生的现实人生里的记忆。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历史是一门经验科学,讲述的是人类的经验及后人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加进了许多因素,如社会形态,人等——李大钊我们对一切历史的认识,都掺入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和理解,我们····课程重点媒介——Channel媒介发展变化的历史及成因史:报纸、广播电视、数字媒体论:新闻传播发展变化的关键要素及相互关系、媒介演化的脉络和传播生态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要学新闻传播史?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习新闻传播史是为了理解现在新闻业的发展状况,并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服务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坐标强调两点:更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知识。

要学会的是如何用历史的方法(也就是历史性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以及找到自己的生存坐标。

重要的是了解人类传播发展的整体脉络和主导倾向,理解传播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本因素。

绪论古代新闻传播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中国近现代报业政党报刊西方现代包哦也世界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史丁金林高教外国新闻事业史邓超然等人大推荐:《美国新闻史》爱默生新华《西方媒介史》让纳内广师《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三联(重点推荐)《历史研究》汤英比商务《历史的话语》汤英比等广师课后思考学习新闻传播史的意义是什么?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媒介的基本理想是什么?第一章古代传播:从口语到文字口语传播: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高峰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的欲求“古之时,本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之卧之詓詓,起之吁吁。

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班固《白虎通·号》传播是人类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上古时期已有传播结果存在,如舜任命龙为纳言之官。

口语传播已有非常严密的编码系统,语言,艺术都已非常成熟,如诗经,荷马史诗。

口语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与接受者处于相同的时间空间,反馈非常及时。

媒介是人自身,利用了人发言的能力,以及将声音传递出去的能量;传播符号:口头语言,对口头要素进行编码的智慧;基于口语的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基础,迄今为止依然是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明显的传播方式传播规模: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按层级体系来传播)大众传播借助一个职业(专业)媒介机构向全社会公众传递信息。

口语传播局限空间范围的限制:同一个空间,无法超越例如:柏拉图说,一个城市的大小以,一个人站在市中心发出的人声到达的范围为宜时间范围的限制:同一个时间,无法保存;例如:诗经等口头文学的传播方式语言种类的限制例如:《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例如:地域限制与方言种类:全世界现在还有不下三千种语言和重要方言土语。

如:斯瓦西里语,豪萨语,乌尔都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阿萨姆语,僧伽罗语,他加禄语口语传播对空间束缚的突破案例一:马拉松长跑的来历1.媒介文学史上的启示:在无法借助于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突破空间限制只能依靠人自身的奔跑能力。

2.为了突破空间限制,口语传播必须消耗巨大的能量,甚至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3.军事情报(信息)的传递是促进媒介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这种情况一直贯穿于近现代各种媒介的诞生。

突破空间的成本案例:印加帝国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空间:2400公里时间:10天(240个小时)速度:每小时10公里?另一个结论:突破空间的时间成本大量的人体能量。

10天/240小时的时间成本口语传播对空间束缚的突破身势语言语气语调突破时空。

从口语到文字的过渡形态:1.时间型媒介:绘画媒介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德国科学家斯巴恩在巴西河岸上看到土人画的一条鱼,按图索骥,在河中打到了鱼2.媒介发展史上的启示1信息要突破时间限制(在时间轴上延伸),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这称作突破时间按的空间成本。

2信息传播过程中,突破空间需要消耗时间,突破时间需要空间,这种双向的矛盾和规律被称作“时空互为成本”3每种媒介对于时间或空间成本的依赖也称作“媒介的偏向”3.空间型媒介: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战火连三处,烽烟照五京”例一:爱琴海的由来:——一次失败的旗鼓传播烽火戏诸侯——一次失败的烽烟传播新闻传播史学上的启示在社会生活中,对媒介的误用滥用,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可祸国殃民,倾朝覆国,这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媒介对于国家,安全,经济,社会的重要性。

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新闻传播史学上的启示:1,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新闻传播媒介的种类,样式与存在方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2,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是有其延续性的,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媒介的消亡。

3,媒介的演化类似于生物的进化,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结果,不过与物竞天择的自然界不一样的是,媒介的进化源自于人的选择。

文字的发明: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发明文字?文字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哪些功用?文字传播“人类传播的第二个高峰”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古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时效性,公开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竹子劈成片称为筒,筒以绳相穿,称为策,筒上面可以用笔书写字传之四方(“韦编三绝”)中国古代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样式,主要是竹,帛,露布)文字产生于公元前三四千年的奴隶社会时期,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字文明。

文字传播的优势跨越时间:低成本跨越空间:为节约成本提供便利符号层面:语言体系上承袭了口语的特点,对信息的传递非常成熟和自由技术优势:与之后各种技术的成功结合——造纸术,印刷术,电报,计算机第二节中国古代报纸传播奇迹/静态媒介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报纸开始出现——唐朝物证:唐,进奏院状英国伦敦,不列颠国古代雏形报纸特征: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信息为主,由地方落镇派驻宋代邸报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称为邸报。

机构:进奏院报纸特征:封建官报色彩对邸报的管理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一)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据现在资料研究小报特征A 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印刻B内容引人注目,但消息难免失真C传播及时及时便捷(二)统治者对小报的限禁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1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元代存在较短,体制不完备,没有建立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官投的制度。

二、明朝的邸报抄传制度明朝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通政司:处理臣民奏章内廷外廷皇帝与臣民六科:吏户礼兵刑工辅助皇帝处理公务堤塘:地方在京处理文书的官员特点:A内容更为丰富:皇帝谕旨,宫廷消息,官员动态军事行动臣僚奏疏,农事天象,灾害报道,社会行业已成雏形。

C发行:逐日发抄,每日一本B形式:书册样式,没有报头,称谓不一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发展四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起义传播,工具:竹筹,揭帖,旗报,牌报扩大农民军影响,瓦解敌人士气,传播军情,捷报,鼓吹起义二、清代官方新闻传播制度堤塘官们发行过一种小报,又称小抄,为前代所无。

二、北京的民间报房与京报地方新闻小结:中国古代报纸的基本特点名称:通称邸报内容:中央机关公告材料,没有专门采写的新闻,无广告,有官文书色彩,形式:只是材料堆砌,无分栏,无标题,无体裁之分,无版式和固定用纸规范。

印刷:官方除宋代外均1主要为手抄,民间报纸自明代起有印刷发行:官方发布,水陆驿站传递,不由振馆发行,不是独立的行业。

第一章近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美国:1690年本杰明·哈里斯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只出了一期,即被查封。

1704年《波士顿新闻信札》开创了邮政局长当报纸新闻工作者的先例。

集权主义出版传统1528年出版物“皇家特许制度”1570年皇家出版法庭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传播1586年“出版法庭命令”检查制度新闻自由的代表作——密尔顿《论出版自由》英国在世界新闻史上的地位——300年争取新闻自由的历史法国:第一家周报——1631年巴黎的《威尼斯公社》第一家周报——1631年巴黎《各地见闻》意大利手抄新闻发祥地:《威尼斯公报》16世纪天主教对新闻的残酷迫害1714年的《罗马新闻》是近代意大利第一家长期发行的报纸俄:1703年《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他事件新闻》是俄国第一份近代报纸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两地出版。

美日报的出现:作为大众传媒的报纸需要具备的条件。

a.定期出版b.机械手段c.商业性的d.综合性的e.普通文化水平f.及时,稳定,连续,统一德国:莱比锡英:《每日新闻》法:《巴黎新美:《宾夕法尼亚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创二、新闻通讯社——“消息的总汇”电讯社1.通讯社产生的关键条件物质条件:1838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廉价报纸的出现:报纸对新闻的需求大为增加;近代报纸在工业革命后的快速发展,数量剧增2.世界大通讯社的创立(1)哈瓦斯通讯社,1835年(现为法新社)(2)沃尔夫社,1849年(现为德新社,德通社)(3)路通社:1851(4)美联社1848年(5)合众社:1907年(6)塔斯社:1918年成立了罗斯塔通讯社1925年改组为塔斯社3.世界新闻垄断的形成哈瓦斯社和沃尔夫社分享欧洲大部分地区路透社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大英帝国美联社主要是负责美国1870年11月17日,三社四边协定(哈尔斯,沃尔夫,路透,美联)规定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4.中国通讯社的成立(1)1924.4 中央社成立于广州1927. 5 月迁南京(2)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苏区成立红色新华社(红中社)《红色中华报》1931.12.11日创刊,1927年1月29日改名为《新中华报》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三.广播事业和其他电子传播媒介的起源1.广播的诞生技术前提:赫兹发现无线电波,马克思发明无线电报,1908年平安夜广播1诞生,加拿大人费辛顿在美马萨诺塞州试验无线电广播成功——世界上第二次语言广播1912年马克明尼公司泰坦尼克号消息广播是一个最有效的传播媒介。

1920年11月2日无线电事业的开端,美国匹兹堡西屋公司的KDKA广播电台借助总统选举报道揭开了广播事业的序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