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七章第四五节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七章第四五节
外国新闻传播史
3
3、宣传配合战争
在德国吞并捷克之前,纳粹煽动捷克境内的日耳 曼人在布拉格、布鲁恩和伊格劳等城市寻衅闹事。 捷克警察奉命不得采取行动,以防事态扩大。德 国报刊却捏造捷克人迫害“可怜的日耳曼人”的 消息,并据此进行宣传。这些消息连标题都是由 戈培尔确定的,如“捷克野兽击倒怀孕的日耳曼 女人,”“捷克蛮人使赤手空拳的日耳曼人普遍 受到血浴。”这样,希特勒便成了德国同胞名正 言顺的保护人。
外国新闻传播史
2
2、与此同时,纳粹分子还利用无线电广播展开了针 对同盟国的宣传战。
纳粹政府还利用无线电广播展开了针对同盟国的 宣传战。1940年5月,德国进攻法国之前,首先 对法国进行了强大的谣言攻势。他们利用三个功 率强大的电台,开始播放一些捏造的法语新闻, 使听众感觉好像是法国官方的消息。据德国保安 总局国外政治情报处长沃特·舒伦堡的回忆,正是 这些假新闻成了法国人恐怖与混乱的根源。
第四节、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
一、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 二、意大利法西斯的战争宣传 三、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宣传
外国新闻传播史
1
一、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
1、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推到对手身上,从而 塑造正义和自卫的形象。 希特勒曾告诫纳粹宣传人员,“应该把 大战的责任完全加到敌人的身上去,即 使与事实不符合,也要把它当作真实的 情形看待。”
德国侵略波兰之前,纳粹党人又成功地制造了战 争理由。
外国新闻传播史
4
4、前线报道队伍军事化。
二战中的PK连( 德语Propaganda Kompanie的 缩写) 。其任务首先是鼓舞国内公众和所在部队 的士气,其次是对敌军和居民展开宣传。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二、意大利法西斯的战争宣传
秘密地下报刊成为组织各种抵抗活动的中心, 最有影响的是《团结报》。
外国新闻传播史
13
外国新闻传播史
6
总的说来,在宣传战方面,缺乏一以贯之 的宣传方略和强有力的领导人物,战时宣 传意大利政府远不如德国、日本、英国那 样娴熟、老练,也没有它们那样成功。 “二战”期间,军队既没有宣传指导机构, 又没有新闻宣传媒介,这在各大国中是绝 无仅有的。
外国新闻传播史
7
三、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宣传
外国新闻传播史
10
2、歪曲事实,掩盖真相
在战争还局限于中日两国之间时,新闻报 道还有一些真实的成份;而在太平洋战争 的中后期,新闻媒介就几乎全是歪曲事实, 颠倒黑白。
外国新闻传播史
11
表现为夸大战果,缩小己方的损失。此种情形在
太平洋战争期间尤为显著。据日本学者春原昭彦 统计,日本报纸在1943年底发表的综合战果同实
另方面,报刊又竭力缩小日军损失,据《大本营
战斗公报》的统计,1943年日本海军损失被缩小
的程度分别是:战斗舰艇为1/5;辅助舰艇为1/
5闻传播史
12
第五节、战争报道的两难选择
一、忠于正义,还是忠于祖国? 二、是服从新闻统制,还是维护新闻自由? 三、生命第一,还是事业第一?
战读 争卖 的新 报闻 道关
于 太 平 洋
外国新闻传播史
8
外国新闻传播史
日 军 侵 华 宣 传
9
1、新闻界的战时动员
为了实现国家总动员和举国一致的战时体制,新 闻界内部也实行了战争动员。
据1941年《日本新闻年鉴》统计,在“七七事变” 后4个星期内,各报派往前线的记者有400余人, 同年10月中旬,增至600人。至武汉陷落时,又 增至1000人。到1940年3月,再增至2300多人。 各新闻单位派出记者最多时,同盟社、《朝日新 闻》、《每日新闻》各派1000,《读卖新闻》独 派500名。随着战争的激烈化,军方废除了各报 自由派遣记者的制度,而改为军方征调报道班员 制。除新闻记者外,还征调作家、画家、诗人、 音乐家等从事战争报道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