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急救药物的分类❖中枢兴奋药降压药❖镇静、安定药平喘药❖镇痛药利尿脱水药❖抗休克药止血药❖改善微循环药抗凝血药❖强心药抗过敏药❖抗心率失常药激素❖血管扩张药解毒药❖水电解质平衡药一、中枢兴奋药(呼吸兴奋药):尼可刹米(可拉明)、洛贝林(山梗菜碱)1、尼可刹米(可拉明)❖药理:选择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微弱兴奋作用。
本品吸收好,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暂,一次静注只能维持5~10分钟。
❖应用: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用法:静注每次0.25~0.5g(约1支)。
极量一次1.25g (约3.3支),必要时可在1~2小时内连续给4~6个剂量。
小儿常用量:6个月以下一次75mg(1/5支),1岁一次125mg (1/3支),4~7岁一次175mg (约0.5支),注射液每支0.375g 。
❖注意事项:反复或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增高、心悸、出汗、呕吐、震颤、肌僵直等,应即时停药。
若出现惊厥,可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小剂量硫喷妥钠对抗。
运动员慎用。
2、.洛贝林(山梗菜碱)❖药理: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作用迅速而短暂。
对呼吸中枢无直接兴奋作用。
❖应用: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
常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引起的窒息、吸入麻醉剂及其它中枢抑制药(如阿片、巴比妥类)的中毒及肺炎、白喉等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用法:皮下或肌注:儿童一次1~3mg,成人一次10mg 。
极量:一次20mg,一日50mg。
静脉注射:儿童一次0.3~3mg,成人一次3mg。
极量:一次6mg,一日20mg,必要时每30分钟可重复1次,静注须缓慢。
❖注意事项:大剂量可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甚至惊厥。
二、镇静、安定药❖苯巴比妥钠(鲁米那)❖地西泮(安定)❖氯丙嗪(冬眠灵)三、镇痛药:❖吗啡❖哌替啶(杜冷丁)❖曲马多四、抗休克药❖肾上腺素(副肾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拉明)❖多巴胺(儿茶酚乙胺)1.肾上腺素(副肾素)❖药理:本品是具有α和β受体双重兴奋作用的内源性儿茶酚胺。
对血压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常用剂量使收缩压上升而舒张压不升或略降,大剂量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
口服后有明显的首过效应。
皮下注射由于局部血管收缩使之吸收缓慢,肌内注射吸收较皮下注射为快。
❖应用:①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由于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驰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次,也可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 ml缓慢静注。
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静滴。
②抢救心脏骤停:可用0.5~1mg稀释成5~10ml溶液,立即静注,可每隔3~5分钟重复应用数次。
必要时以0.25~0.5mg心内注射,同时作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和纠正酸血症。
③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能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
必要时可重复注射一次。
❖注意事项:常见的副作用有头胀、头痛、心悸、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
有时可引起心动过速等各种心率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
甲亢、心动过速、心率失常、高血压等患者禁用,心脏复苏时例外。
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时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导致脑溢血。
药液变色后不宜使用。
2.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为β受体激动剂,对β1和β2受体均有强大的激动作用,对α受体几乎无作用。
❖应用:救治心脏骤停,心腔内注射0.5~1mg。
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每分钟不及40次时,可用本品0.5~1mg加在5%葡萄糖200~300ml内缓慢静滴。
❖注意事项:常见有心悸、头痛、头晕、喉干、恶心、软弱无力及出汗等副作用。
剂量过大易致心动过速,也能引起心率紊乱,甚至猝死。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甲亢患者禁用。
3.去甲肾上腺素❖因其收缩周围血管,使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冠状动脉扩张和冠脉血流增多,似对心脏复苏有益。
但它可致心肌坏死出血,收缩肾血管,损害肾功能,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室性心率失常等,故已建议不用于心脏复苏。
❖仅用于心脏复苏后伴有周围血管阻力低的顽固性低血压或休克,可小量使用。
常用剂量2~4µg/min静滴。
❖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注射液1~3ml,每日3次,加入适量冷盐水服下。
❖注意事项: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患者禁用。
出血性休克禁用。
用药浓度过高、时间过久或药液外漏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过久用药也会使重要内脏器质性损害。
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会使血压下降,故应逐渐停药。
避光保存,并不得与碱性药物配伍。
4.间羟胺(阿拉明)❖药理:为人工合成的升压药物。
有较强而持久的血管收缩作用和中等度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使休克病人的心输出量增加。
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很少引起心率失常,对肾血管的收缩作用较弱。
❖用法:肌内及皮下注射2~10mg/次,静脉注射5~10mg/次,静脉滴注10~100mg+5%GS100ml 间羟胺作为抗休克药有以下优点:升压作用可靠。
维持时间较持久(1.5~4h)。
用药途径多,可静滴,亦可肌肉、皮下给药。
比去甲肾上腺素较少出现心悸、尿少等不良反应,故在抗休克治疗中,可取代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短期内连续应用,作用会逐渐减弱,可出现快速耐受现象。
因最大作用不能立即出现,用药后必须观察10min以上,方可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和用量。
5.多巴胺(儿茶酚乙胺)❖应用:用于各种类型休克,特别对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患者尤为适宜。
❖用法:一般20~4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0~300ml中静滴,开始20滴/min左右,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或加大浓度。
情况紧急时,也可用20mg稀释至20ml液体中缓慢静脉推注。
❖注意事项:大剂量时可发生恶心、呕吐或引起呼吸加速、心率失常,停药后可消失。
使用本品前应先补足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
五、改善微循环药1、.654-2(山莨菪碱的人工合成品)❖药理:本品为M胆碱受体阻断剂,作用与阿托品相似或较弱。
可使平滑肌明显松驰,并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同时有镇痛作用,其扩瞳和抑制腺体作用较弱,且极少引起神经症状。
因此较阿托品有毒性低、选择性高、副作用较小的优点。
本品是治疗休克的不可缺少的药物。
❖用法:轻症:每次可用10~40mg,小儿0.3~2mg/kg,静注或肌注。
需要时每隔10~30分钟可重复给药,情况不见好转可加量。
感染性休克:每次可用2~4mg/kg,甚至可达每次6mg/kg,静注或静滴。
❖注意事项:可能出现口干、面部潮红、视力模糊、轻度瞳孔散大等。
个别患者有心率加快及排尿困难等,多在1~3小时内消失。
若排尿困难,可肌注新斯的明0.5~1mg或加兰他敏2.5~5mg以解除症状。
脑出血急性期及青光眼患者忌用。
六、强心药❖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毛花洋地黄苷)❖地高辛(狄戈辛)1、西地兰(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特点:作用快、排泄快、蓄积性小、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洋地黄强心苷。
❖应用: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首次剂量0.4~0.6mg,2~4小时后可再给予0.2~0.4mg(葡萄糖溶液)。
饱和量1~1.2mg。
❖注意事项:1.过量时,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头痛、心动过缓、黄视等不良反应。
2.有蓄积性,可能引起恶心、食欲不振、头痛等中毒现象,故本品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严重心肌损害及肾脏功能不全者慎用。
4.禁与钙注射剂合用。
5.近期用过其他洋地黄类强心药者慎用。
6.钾低者慎用。
2、地高辛(狄戈辛)❖药理:为中效强心苷,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较洋地黄苷强而迅速,增加心肌功能不全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显著地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故可提高衰竭心脏的工作效力,且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应用:用于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伴有心房颤动和心率过速者疗效尤为显著。
❖用法:通常口服给药,对严重心力衰竭者则采用静脉给药。
成人全效量:1~1.5mg,于24小时内分次服用。
小儿:2岁以下0.06~0.08mg/kg,2岁以上0.04~0.06mg/kg,静脉注射:每次0.25~0.5mg,极量每次1mg。
❖注意事项:过量时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动过缓等,由于蓄积性小,一般停药后1~2天消失。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显著心动过缓、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及心绞痛频繁发作者禁用。
七、抗心率失常药❖利多卡因❖阿托品1、利多卡因❖优点:本品是目前治疗严重室性心率失常的首选药。
静注后15分钟左右生效,2小时达峰效应。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且可无先驱的兴奋,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嗜睡、痛阈提高;随着剂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亚中毒血药浓度时有抗惊厥作用。
❖本品在低剂量时,可降低心肌的自律性,而具有抗室性心率失常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对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房室传导和心肌的收缩无明显影响;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可引起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使心排血量下降。
❖应用:适用于心肌梗死、洋地黄中毒、外科手术等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注意事项:剂量过大可引起惊厥及心跳骤停。
严重房室、室内传导阻滞者禁用。
肝功能不全、酸中毒、心力衰竭、休克及老年患者,用量不当可出现低血压、嗜睡甚至癫痫样抽搐等毒性反应。
脊髓注射或外用利多卡因均可能导致致命的支气管痉挛。
2、阿托品❖药理:为典型的M胆碱受体阻断药。
能解除平滑肌痉挛,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于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基础。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小儿慎用。
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上腹疼痛等胃肠道症状。
也可能有皮疹、瘙痒、视力模糊等副作用。
大剂量、静注过快(超过4mg/min)可出现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
十一、止血药❖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定)❖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维生素K3十二、抗过敏药——异丙嗪(非那根)❖药理: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l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能对抗组胺所致之毛细血管扩张,降低其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
因较易进入脑组织,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加强催眠药、镇痛药及麻醉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其抗胆碱作用亦较强,防治晕动症效果较好。
❖应用:用于各种过敏症(如哮喘、荨麻疹等)、孕期呕吐、乘舟等引起的眩晕等。
❖用法:肌注,每次25~50mg,亦可静滴,但不宜皮下注射。
❖副作用:有困倦、思睡、口干,偶有胃肠刺激症状、皮炎。
如用量过大,可对症注射地西泮和毒扁豆碱。
必要时给予吸氧和静脉输液。
孕妇使用本药后,可诱发婴儿的黄疸和锥体外系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