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连续性和阶段性,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是质变。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学前儿童是0-7岁。
2. 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特点:1,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
2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3. 胎内环境中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1孕妇的营养2孕妇的疾病3药物4辐射5孕妇的情绪
4.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1从上至下2由远至近3由粗到细
5.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方向性和顺序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6.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1反射行为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
7. 朱智贤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1.5-7岁能较固定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2.7-9岁初步掌握左右的相对性3.9-11岁,灵活概括掌握左右概念
8. 幼儿观察力: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持续性3观察的细致性4观察的概括性
9. 儿童话语发展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3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10. 与一般孩子相比,智力超常儿童有哪些典型行为特征:1心理与身体特征2在游戏方面3家庭背景,性别,出生次序4成人对智力优异儿童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11. 婴儿笑所经历的阶段:1自发的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12. 影响怯生的因素: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4抚养者的多少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6婴儿接受的刺激
13.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2系统脱敏法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
14. 道德感分为: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15.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1父母的管教活动2家庭结构3家庭的物理环境
16. 性别差异的表现:1身体和动作方面2认知方面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17. 依恋发展过程:1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2对人有选择反应阶段3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
18. 依恋类型:1回避的2安全的3反抗的
19. 同伴的作用: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20. 儿童的友谊发展:1未形成友谊的概念2单向帮助阶段3双向帮助阶段4亲密的共享阶段5最高阶段
21. 游戏的种类:1按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3教学性4活动性)2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3象征性的游戏4创造性的游戏)3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单独一人的行为4平行的行为5联合的行为6合作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