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香蕉案

欧盟香蕉案


第一和第二香蕉案均未能使欧共体改正其 有关香蕉进口体制措施,美国及若干拉美 国家在WTO成立后,继续寻求问题的解决。
第三香蕉案(Bananas-III)
1996年5月8日,世贸组织成立DSB (Dispute Settlement Body)专家组。 专家组结论认为,《洛美协定》可以使欧 盟免除GATT中“非歧视数量限制”的义务, 但其香蕉进口许可证制度及分销体制在具 体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超出“洛美豁 免”的范围。第二年,欧盟表示愿意接受 相应裁决,修改其香蕉进口体制。
一个香蕉引发的血案—— 欧共体“香蕉案
姚天昊 廖倩 潘薇
背景介绍
欧共体(欧盟的前身)成立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 香蕉消费市场,年均消费量多达几百万吨,价值近60亿美元。 而且香蕉问题一直是一项敏感议题,原因在于,一方面, 香蕉是不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换取外汇的主要产品; 另一方面,从哪些国家或地区进口香蕉,每年具体进口数额 的多少,又是欧共体各国贯彻其对外经济和外交政策的重要 杠杆。
1992年,拉美国家(包括哥斯的黎加、哥伦比亚、 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和委内瑞拉等)首先利用 GATT争端解决程序对欧共体的香蕉进口体制提出 异议,宣称欧共体对于香蕉的进口制度违反了 GATT规则。
应这些国家要求,GATT理事会成立了专家 组来审理此案。专家组于1993年6月3日裁 决,欧共体的配额体系违反了GATT第1条 和第11条的规定。 但由于GATT争端解决机 制中要求全体缔约方(包括败诉方在内)“一
而欧盟则表示已竭尽权利,做到了既履行 《洛美协定》义务,又满足了WTO的要求, 是两方面折中的最好结果。
双方由此开始了进一步的纷争…………
1999年4月,在专家组的讨论报告结论中, 专家们也认为欧盟新体制并未完全克服旧 香蕉体制的缺陷,依然有超越世贸组织授 权范围,不恰当使用数量限制和过分偏袒 非、加、太国家之处,违背了最惠国待遇 和国民待遇义务。最后,专家组报告获得 通过,欧盟也表示不再上诉。
香蕉共同市场配额体系
来源地
配额
关税
欧共体
854000吨(20.12%)
免税
非、加、太地区
857700吨(20.02%)
免税
其他拉美国家
2553000吨(59.86%)
注:ECU为欧元产生之前的欧洲货币单位。
配额以内,每吨75ECU
配额以外,每吨 750~850ECU
解决过程
中美洲各国针对欧共体进口的分销体制及配额、 关税等存在的歧视性做法先后诉诸GATT争端解决 机制。欧共体表示愿意与申诉国谈判,以求达成 和解。欧共体与非、加、太国家共同向理事会提 出申请,希望理事会根据总协定第25条第5款 (P54)授予豁免。年底,缔约方全体大会授权 欧共体豁免最惠国待遇的义务。豁免条件是: 《洛美协定》签字国必须每年向GATT提交年度报 告,当其他国家提出异议时,欧共体必须就优惠 待遇产生的问题进行协商或解决纠纷。
致同意报告的通过”,导致第一香蕉案的 裁决由于欧共体和ACP国家的阻挠而未能 正式通过。
第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蕉案(Bananas-II)
在第一香蕉案之后不久,欧盟理事会通过 了“EEC第404/93号规则”(regulation), 整合了欧共体成员国的香蕉进口监管模式, 并成立了香蕉共同市场组织(Common Market Organization, 下称“CMO”)。目的 在于保护共同体内蕉民的收入,确保欧共 体对非、加、太国家特惠措施的实现,对 不同原产地的香蕉保持合理配额,防止因 价格和成本差异而过分依赖某一来源的香 蕉。
解决
1999年9月6日,欧盟对外承诺:欧盟将在 了解争议,确保对非、加、太国家承担义 务并竭尽一切努力避免新的国际贸易争端 的三大基础上,最迟于2000面遵照WTO裁 决和要求,完成对香蕉体制的修改。
法律分析
专家小组报告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分 析和裁决: 1.《GATT1994》第1条、第3条、第10条和 第13条 2.《进口许可程序协议》第1条 3.《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第17条
许可证分配方法(404/93号规则)
A类许可证
占总配额的66.5%,分配给经营“美元香蕉”的进口商
B类许可证
占总配额的30%,分配给ACP香蕉进口商
C类许可证
占总配额的3.5%,适用新加入香蕉共同市场的成员
美国和其他申请国认为欧共体关于香蕉进 口、分销和销售的新制度只是对原有规则 换汤不换药的修改,仍继续保留了原制度 中的歧视性。
《洛美协定》:欧共体与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地区国家 签署的一项有关贸易与经济合作的国际协定。其特点是欧盟单 向对这些非、加、太国家(ACP countries)提供优惠。
1990年欧共体香蕉市场供货来源
• 欧共体内部及其海外领土 21% • 非、加、太地区(即《洛美协定》受惠国)
18% • 中美洲和南美洲国家(“美元香蕉”)
进一步的纷争
1998年7月20日,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了第 1637/98号规则,对原有的404/93号规则中 受到争议的措施进行了修改,但对香蕉的 进口管理依然以关税配额为基础。此外, 欧共体委员会于1998年10月28日通过了第 2362/98号规则,对1637/98号规则中的某 些执行细节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和部分 修改。上述两个规则均于1999年1月1日生 效。
1.(1)《GATT1994》第 1条(最惠国待遇 原则)
“各缔约国间对于进出口货物及其有关的
关税、规费、征收方法、规章手续、销售 和运输等方面,一律适用于最惠国待遇原 则。一缔约国对原产于或运往任何国家的 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 应当立即无条件的给予来自或运往其他缔 约国的相同产品。”
61% (原产于拉丁美洲国家或地区的香蕉因为 产量丰富、质优价廉,在欧共体市场中长 期占据优势竞争地位。)
第一香蕉案(Banana-I)
20世纪50年代后期,欧共体与ACP国家中的几个 前欧洲殖民地国家(《洛美协定》受惠国)建立 了优惠性的贸易安排,其中包括免税进口这些国 家的香蕉,目的在于使这些香蕉与来自拉美的香 蕉相比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