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一年级语文限时检测(五)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C.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二、课内文言知识(每题3分,共30分)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遑:闲暇,空闲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B. 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垝:高大的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C. ①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②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D. 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溅湿,浸湿②老使我怨老:年老5.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②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③三岁为妇,靡.室劳矣④王事靡.盬,不遑启处A.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B. 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 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6.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芳菲菲其弥章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⑤缅规矩而改错⑥信誓旦旦,不思其反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⑥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狁孔棘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宁溘死以流亡..兮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哀民生之.多艰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以.尔车来,以我贿迁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兄弟不知,咥其.笑矣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10.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有( )A.《离骚》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由屈原创作。
屈原另有《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9分)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遗B. 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C. 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D. 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遗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C. 发展壮大的行业,使得“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1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四、默写(每空1分,共6分)14.《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15.《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两句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五、翻译下面句子(每题5分,共10分)1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一年级语文限时检测(五)答题卡班别:姓名:得分:四. 默写(6分)14. ,。
15. ,。
16. ,。
五、翻译(10分)17..。
18..。
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一年级语文限时检测(五)答案1、B【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错误,偷换概念。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说明应是故乡“已呵护了乡村记忆”而不是“活化了乡村记忆”。
故选B。
2、C【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C项,“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故选C。
3、B【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表述过于绝对,由第一段末句可知在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中,不让乡愁变乡痛的一个重要举措是“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C项,“必须完好保存”以偏概全,由第二段中可知要“进行综合甄选”;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曲解文意,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
故选B。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4、A【解析】B项,垝:倒塌的;C项,耽:沉溺;D项,老:相伴到老的心愿。
5、C【解析】①句的“三”是虚指,“三岁”是多年②句的“三”是实指,“二三”意为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③④两句的“靡”意思都是“无,没有”。
6、A【解析】①“于”通“吁”,叹息声。
②“章”通“彰”,明显,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