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形态术语

植物形态术语

第二章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第一节一般名称一、根据植物生长的场所划分陆生植物生长于陆地上的植物,通常根着生于地下,莲生于地上,由于环境条件的多样性,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沙生植物、盐生植物和高山植物等。

水生植物生长于湖泊、河流里的植物。

一些生于沼泽的植物叫沼生植物。

附生植物指那些附着生长于其它的植物体上,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无需吸取被附生者的养料而独立生活的植物。

如兰科中的一些植物。

寄生植物指那些寄生于它种植物体上,通过特殊的寄生根吸取寄主养料的植物。

如莬丝子、肉苁蓉、锁阳等植物。

腐生植物生长于腐殖质较多的林下或由其它菌类植物提供养料的植物。

如兰科的天麻、珊瑚兰等。

二、根据植物的性状划分乔木有明显主干而比较高大的树木。

如松树、柏树、杨树等。

灌木主干不明显,从地面即分枝形成丛状,通常高不超过3m,如丁香,珍珠梅等。

小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

如沙区常见的麻黄属,红沙属等植物。

半灌木植株中下部茎干木质化,上部半木质化或草质。

如胡枝子、沙蒿等植物。

草本植物植物体本质部不发达,茎草质,柔软。

藤本植物一些植物茎细长,不能直立,只能缠绕或攀援其它植物或物体向上生长,根据茎的木质化程度,又可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属)和草质藤本(如铁线莲属,野碗豆属中的一些植物)两类。

三、根据植物(主要指草本)生活期的长短划分1.一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即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在一个生长期内即可完成,然后植株枯死。

2.二年生植物的生活周期为2年,即种子当年萌发生长,第二年再开花结实,然后整个植株枯死。

3.多年生植物体的生命超过2年以上,地上部分每年死去,地下部分仍能越冬,如针茅属的植物,多年生的植物一生中大多能多次开花结实。

4.短命植物(短生植物)在荒漠地区,有些植物能在短暂的降雨期间或在早春融雪期间迅速生长发育,在1~2个月内完成其生命周期,以种子度过漫长的干旱季节。

如旱麦草、荒漠庭荠等植物。

5.类短命植物(类短生植物)与短命植物相似,但它们以鳞茎、块茎、根状茎度过干旱季节,因此是多年生的。

如胀囊苔草、分枝顶冰花等。

第二节根根是由植物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的器官。

通常向土中生长,既支持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又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根不分节,一般不形成芽。

—、根的类型根据根的发生情况,可分为:1.主根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胚根所形成的根,通常粗大而直立向下。

2.侧根由主根上生出的各级大小支根。

3.须根种子萌发不久,主根即萎缩而停止生长,由茎基部形成许多形状相似呈须毛状的根。

如禾本科植物的根。

4.不定根由茎、叶或老根上所形成的根,没有固定的位置。

二、根系的类型一株植物所有的根总称为根系。

它又可分为:1.直根系有明显的垂直向下生长的主根以及各级分枝的侧根。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全由须根形成的根系。

三、根的变态(图版1)一些植物的根因其功能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形态特征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改变。

根的变态可分为:1.肉质根一些草本植物的地下越冬器官,贮存了大量营养物质,因而肥大肉质。

依其形态,又可分为:图版 1 根、茎的变态1-4.肉质根;5,6.根状茎;7.块茎;8.球(1)肥大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成,粗大单一,形状有茎;9.鳞茎.圆柱形、圆锥形及球形等,如大头菜、胡萝卜。

(2)块根由侧根或不定根发育而成,肥大成块状。

如甘薯、大理菊等。

2.寄生根(吸器) 寄生植物形成的不定根伸入寄主体内吸取养料和水分,称为寄生根,如莬丝子、锁阳等。

3.支持根 一些植物在近地面的茎节处可形成不定根,伸入土层中,以增强支持和吸收作用,如玉米,高粱等。

第三节 茎茎是种子萌发时,其胚芽向上生长,在地面上形成的中轴。

茎的叶腋处有腋芽,萌发后形成分枝。

茎和枝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各节之间的部位叫节间,叶柄与茎间的夹角叫叶腋,茎既是支持叶、花、果的器官,又是水分及营养物质运输的通道。

—、茎的类型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茎 茎垂直于地面。

这种类型最为常见。

2.斜升茎 最初偏斜,后变为直立。

如斜茎黄芪。

3.斜依茎 茎基部斜依地面。

如马齿苋、扁蓄等。

4.平卧茎 茎完全平卧于地面。

如蒺藜、地锦等。

5.匍匐茎 茎也平卧于地面,但节都生有不定根。

如叉子圆柏、鹅绒委陵菜等。

6.攀援茎 以卷须、小根,吸盘等变态器官攀援于它物上升的茎。

如葡萄、豌豆等。

7.缠绕茎 茎本身缠绕于它物而生长,如啤酒花、牵牛等植物。

二、茎的变态(图版1) 地下茎变态1.根状茎 茎在地下的延伸,呈根状,常横走于土中,有节和节间,并有鳞片状的退化叶,节上有不定根,芽可形成地上如沙鞭,芦苇等;有的根状茎肥厚多汁,如莲藕,黄精等。

2.块茎 短缩肥厚的地下茎。

顶端有顶芽,侧面有螺旋状排列的芽眼及侧芽,如马铃薯等。

3.球茎 肥大肉质而扁圆的地下茎。

顶端有粗壮的顶芽,侧面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部有干膜质的鳞片及腋芽,下部有多数不定根。

如荸荠。

4.鳞茎 极度短缩而扁平的地下茎,其上着生许多肥厚多汁的鳞叶或芽。

根据其外围有无干燥膜质的鳞叶,又可分为有被鳞基,如葱头、蒜等及无被鳞茎,如百合。

地上茎变态1.叶状茎或叶状枝 茎或枝扁平或圆柱形,绿色如叶状,行使叶的作用。

如天门冬属的植物及扁竹蓼等。

2.枝剌 枝变成尖锐而硬化的棘剌,着生的位置是枝条上芽的位置,如沙枣、沙棘、霸王等。

3.卷须 一些攀援植物的枝常变态成卷须,着生的位置常在叶腋或与叶对生处,如葡萄、草白蔹等。

第四节 叶叶是由芽的叶原基分化而形成,通常绿色,是植物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和蒸腾水分的器官。

一、叶的组成部分(图版2~I)1.叶片通常是扁平的,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它又可分为叶尖、叶基、叶缘等部分。

2.叶柄是连接茎和叶片的部分,常为半圆柱形或扁平。

无叶柄的叶叫无柄叶;其叶片基部抱茎的,叫抱茎叶;叶片基部下延于茎上形成翅或棱的,叫下延叶;叶片或叶柄基部形成圆筒状而包围茎的部分,叫叶鞘,如禾本科,伞形科的植物。

3.托叶是叶柄基部两侧的附属物,形状多样,有呈叶状的、鳞片状的、针刺状的、鞘状的,等等。

也有的叶无托叶。

以上三部分都具有的,叫完全叶;如果缺叶柄、托叶和二者缺一的,叫不完全叶。

二、叶序(图版2~II) 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可分为: 1.互生每一节上只着生1个叶,上下叶的位置是图版2~II ,叶的组成部分:1.叶柄;2.托叶; 3.叶片;4.叶基,5.叶尖;6.叶缘;7.中脉; 8.侧脉;II.叶序:9.互生;10.对生;11.轮生;12.簇生复叶的类型;13.单状羽状复叶; 14.双数复叶;15.二回羽状复叶;16.三岀复叶;17.掌状复叶.图版3 I.叶形:1.针形;2.条形;3.披针形; 4.倒披针形;5.矩圆形;6.椭圆形;7.卵形; 8.倒卵形;9.圆形;10.菱形;11.匙形;12.扇形; 13.肾形;14.三角形;15.条状披针形;16.心形; 17.倒心形;18.鳞形。

II.叶尖:19.锐尖;20.渐尖;21.钝圆;22.微凹;23.圆形;24.倒心形; 25.骤尖;26.凸尖;27.芒尖;28.尾状. 相互错开的。

如杨树、柳树、榆树等。

2.对生每一节上相对着生2片叶。

如丁香、梭梭。

3.轮生每一节上着生3片和3片以上的叶,环绕茎的节部,呈轮状排列。

如杜松、夹竹桃、茜草等。

4.簇生在短枝上,因节间极度缩短,叶片成簇着生。

如银杏、落叶松、白刺等。

5.基生叶片集中着生在地表的茎上。

如马莲、矶松等。

6.束生松属植物的针叶2、3、5针成束着生在短枝上,基部有叶稍包围,叶鞘宿存或脱落。

三、单叶与复叶—个叶柄上只生1个叶片的叫单叶;在一个总叶柄上有2个以上叶片的叫复叶;总叶柄又叫叶轴,其上的叶片叫小叶,小叶有的也有托叶,叫小托叶。

复叶(图版2~III )根据其小叶数目,排列方式及叶轴分枝的情况,又可分为:1.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呈羽状,如叶轴上着生的小叶为单数,则叫单(奇)数羽状复叶,如甘草、小花棘豆等;如叶轴上着生的小叶为双数,则叫双(偶)数羽状复叶,如白拧条、银沙槐等。

上述情况是叶轴不发生分枝,这叫一回羽状复叶;如叶轴的两侧有呈羽排列的分枝,分枝上再着生羽状排列的小叶,这叫二回羽状复叶,其分枝称为羽片;如羽片再发生一次分叶,则叫3^回羽状复叶。

2.掌状复叶几个小叶集中生于叶轴顶端,并齐展呈掌状,如大麻,如果叶轴再发生掌状分枝,则可形成二回、三回掌状复叶。

3.三出复叶叶轴上只有3片小叶。

如II 生小叶有柄,侧生小叶橫出的,叫羽状三出复枝,如苜潸、草木眾等;如三小叶集生于叶轴顶端的,叫掌状三出复叶,如沙冬青、车轴荜等。

四、脉序叶片中的叶脉主要是由维管束组成的,是叶片中的输导系统。

叶片中有一至数条较粗大的脉称主脉,主脉上的第一次分枝叫侧脉,连接各侧脉之间的次级脉叫小脉。

叶脉在叶片中的分布方式叫脉序,它可分为:1.网状脉 叶脉数回分枝后,相互连接成网状,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脉属此类型。

如叶片中只有1条主脉,侧脉在两侧呈羽状排列的,叫羽状脉,如杨树、榆树等;如叶片中有几条较明显的叶脉在基部呈掌状排列的,叫掌状脉,如葡萄、瓜类;如果叶片中有3条较明显的叶脉由基部伸出的,叫掌状三出脉,如朴树。

2.平行脉叶片中主要的叶脉平行排列,叫平行脉,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叶均属此类。

其中主脉与侧脉平行排列的叫直出脉,侧脉与主脉垂直、侧脉彼此平行的叫侧出脉。

3.弧形脉叶片多为椭圆形或矩圆形,主要的叶脉呈弧形排列,如车前、玉竹等。

五、叶片的形状(图版3~I )根据叶片的长宽比、最宽处的位置及叶片的整体形状,可将叶片分为:1.针形 细长而先端尖锐,如松属植物叶。

2.条形长 而狭,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上下约等宽。

3.披针形 长约为宽的4~5倍,最宽处在中下部,先端渐尖;如最宽处在中部以上者,为倒披针形。

4.椭圆形 长约为宽的3~4倍,中部最宽,基部钝圆,先端尖或钝。

5.矩圆形(长圆形) 长约为宽的3~4倍,两边近于平行。

6.卵形 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在中下部;如最宽处在中部以上,即为倒卵形。

7.圆形 形如圆盘。

8.心形 长宽比如卵形,基部宽圆而凹陷;如先端宽圆而凹陷者,为倒心形。

9.菱形 近等边的斜方形。

图版 4 I.叶缘:1.全缘;2.锯齿缘;3.重锯齿缘;4.牙齿缘;5.钝齿缘;6.波状缘;7.睫毛状;II.裂叶: 8.羽状浅裂;9.羽状深裂;10.羽状全裂;11.掌状半裂, 12.大头羽裂 10.肾形 叶片宽大于长,基部凹入。

11.扇形 顶端宽而圆,基部渐狭。

12.三角形 叶片三边近相等,基部近平。

13.匙形 叶狭长,先端宽而圆,基部渐狭。

14.剑形 叶长而稍宽,较坚韧,先端尖。

15.鳞形 形如鳞片。

以上的叶形只是比较典型的类型。

有的叶形介于上述两种叶形之间,则可用两者的复合名称来形容,如条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三角状卵形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