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1 第十讲 孩子说谎怎么办 盛静卫改编

幼1 第十讲 孩子说谎怎么办 盛静卫改编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幼儿1第10讲单位: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保安希望小学姓名:盛静卫第十讲孩子说谎怎么办——关注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情景对话早上,妈妈像往常一样,送4岁的依依去幼儿园。

依依:“妈妈,我又肚子疼,去不了幼儿园了。

”妈妈把依依抱在怀里,用关切的口气说:“肚子疼可不是小事,妈妈这就带你去医院打一针,然后再送你去幼儿园。

”依依一愣,但马上回应说:“妈妈,说不定你给我喝口热水就好了,不用打针呢!”于是,妈妈给依依倒了一杯热水,让她喝下。

依依:“妈妈,我的肚子不疼了,可以上幼儿园了。

”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有意识地给依依讲了“狼来了”的故事,目的是告诉依依,撒谎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听完故事后,依依有些紧张地问:“妈妈,你相信我今后会做个诚实的孩子吗?”妈妈朝着女儿微笑着肯定地点点头:“孩子,妈妈当然相信你!”心灵独白(妈妈):依依好多次在去幼儿园的时候说自己肚子疼,可到医院检查又什么事都没有,每次我都不放心,只好留在家里陪她。

但后来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我也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八成是孩子不想去幼儿园而故意撒谎,但今天我没有戳穿她的谎言,也没有像以往那样留下来陪她,而是决定打完针后再送她去幼儿园。

结果,聪明的孩子从我的话里明白了,自己不仅不能留在家里,还得白白挨一针,所以,她找个理由又去上幼儿园了。

我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但4岁的孩子就知道撒谎,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任由孩子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我该怎么呢?教育故事依依妈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教育专家孔老师。

把孩子的事情简单地介绍完后,依依妈妈着急地问:“孔老师,我女儿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这可怎么办呢?”看着这位焦虑的母亲,孔老师冲她微微一笑,开导她说:“您先不要那么焦虑,小孩子说谎是很常见的,再说,孩子目前还谈不上‘习惯’,只能说她有说谎的行为,应该说很容易就纠正过来的。

”依依妈妈依然不放心:“可是孔老师,她欺骗我很长时间了,还不是‘习惯’吗?我一直以为她不可能说谎,我真是太伤心了。

”孔老师温和地说:“您先不要伤心,其实不是依依让您伤心,她说谎也是您造成的啊。

”“怎么能是我造成的呢?我可从没有教过她说谎呀!而且我一直教育她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依依妈妈一脸困惑的说。

孔老师赶紧安慰她:“您先不要着急,听我给您分析分析。

您先告诉我依依说什么谎了?”依依妈妈不知道孔老师为什么忽然问这个问题:“刚才说了啊,就是早上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会撒谎说自己肚子疼。

”孔老师接着问:“一开始您是怎么做的呢?”依依妈妈说:“我先是带她去医院,然后就请假在家陪她一天。

”孔老师继续问:“您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依依妈妈莫名其妙:“我陪孩子在家呆了一天。

”孔老师帮她分析:“一个4岁的孩子为了能不去幼儿园而找点理由是很正常的。

孩子第一次为不去幼儿园撒谎说肚子疼的时候,您是真以为孩子病了,所以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虽然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但您因为不放心,还是在家里陪了孩子一天。

在家里,孩子和妈妈在一起,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小朋友的打闹和争抢,孩子自然很高兴。

当然,孩子第一次对你说谎时一定很害怕,她知道说谎是不对的,也怕被您识破真相,受到您的训斥。

但是,孩子很幸运地骗过了您。

之后,一次次欺骗的成功给了她莫大的鼓舞,所以,她一到自己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就说自己肚子疼。

您想想,这是不是您一手造成的?”此时,依依妈妈已经平静了许多:“孔老师,听您这么一说,孩子说谎的确有我的原因。

”孔老师接着说:“但是,最后这一次您做得很对!孩子再撒谎说自己肚子疼的时候,您没有戳穿她的谎言,而是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孩子,到医院打完针后再送她去幼儿园。

孩子从您的话里明白了,她不仅要去幼儿园,还白白挨一针,所以,她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后又去幼儿园了,你的孩子可真聪明啊!”依依妈妈担忧地说:“就怕孩子不把聪明用在正道上,哎!”孔老师笑笑说:“这您就多虑了!”依依妈妈摇摇头说:“我不是多虑,我又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前不久,孩子的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里不睡午觉,还经常和小朋友在一起打闹。

为了孩子听老师的话,好好睡午觉,我答应孩子每天睡午觉的话,就给她一个小奖品。

可您猜怎么着?孩子天天回家说她睡午觉了,老师都表扬她了。

直到有一天老师又向我反映孩子不睡午觉的事,我才知道孩子一直在骗我。

”孔老师真诚地说:“这更是您的错了!小孩子都特别在乎那些小奖励,那些小东西太有吸引力了,如果您的要求她做不到那就只好想别的办法来得到它们了,于是她对您说了谎,而您同样没有发现孩子的谎言。

为了得到她想要的小奖品,她就一次次地撒谎。

毫无疑问,是您不当的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孩子的撒谎,这怨不得孩子。

再说,有的孩子天生觉少,白天很难让他们午睡,估计依依就是这样的孩子,而您非要她养成午睡的习惯,还得睡着。

如果是单纯的午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有必要的,但是没有必要一定睡着,显然这个要求对依依来说完成起来有点困难。

另外,午睡是幼儿园的规定,是她应该做的,您没有必要再去奖励她什么东西,特别是这样功利的物质奖励,对孩子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依依妈妈不无感慨地说:“听您这么一说,我明白了,真是口服心服呀!”孔老师微笑着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您注意,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撒谎肚子疼,让您在家里陪她的原因,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您平时陪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孩子太需要妈妈了,她不得不通过一定的手段达到和您在一起的目的。

”依依妈妈眼里闪着泪花,说:“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以后我一定改!尽可能多陪陪孩子,您放心吧!”临近咨询结束的时候,孔老师找来一本书,翻到一页递给依依妈妈看: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和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五十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

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的一位服刑犯人。

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

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的,十分喜欢,非常想要。

这时妈妈将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地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

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

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谁都想要得到它。

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这很公平,你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听完孔老师的分析,依依妈妈已经明白了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看完文章后更是有些后怕:“孔老师,那我家依依会发展成进监狱那样的人吗?”孔老师笑着说:“给您看文章只是想让您明白,家长的教育可能是造成孩子说谎的原因,依依的情况当然跟这个不一样了,她的行为还只是说谎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

下次一定不要给她钻空子的机会,还要让她明白说谎是错误的行为,如果再有下次绝不客气!当然更要鼓励她,相信她以后一定不会再说谎了。

这样就可以了。

”依依妈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专家课堂说谎是指孩子说假话,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说谎的原因多种多样,不同年龄的孩子说谎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而多数孩子说谎都是像案例中的依依一样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而造成的,家长首先要改变以往错误的教育方式,才能解决孩子说谎的问题。

一、孩子为什么会说谎1.年龄特征对于5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事物的真伪,富于幻想,常将幻想与现实掺和在一起,常常为了满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说谎。

另外他们的记忆还不成熟,尚不能区分什么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什么是他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自己认为发生了的事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那么自然、那么普遍,我们可以将其当做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比如,一群孩子在一起讨论谁的爸爸高,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比我高很多!”马上会有另一个孩子说:“我爸爸比李老师还要高!”第三个孩子可能要说:“我爸爸比这棵树还要高!”也许第四个孩子该说:“我爸爸比10层楼还要高!”……越说越离谱,其他孩子开始对后面孩子的说法产生怀疑,但那个孩子会信誓旦旦地说:“我没有骗你们,我爸爸真地有那么高!”对于成人而言,那孩子显然是在说谎,但对于他自己来说,他不过是想说明自己的爸爸最高,好赢得这次争论,他只是要满足他这种欲望。

再比如,一个孩子对她的小伙伴说她过生日时爸爸带她去月亮上旅游了,其实她只是想像她过生日时去月球旅游了。

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他们会根据他们的需要扭曲现实。

2.成人的不良暗示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被暗示性很强,只要成人略微使用暗示性语言,孩子就会顺着成人的引导编下去。

比如孩子班里有个很爱打人的小朋友,妈妈听说他一天能打好几个孩子,妈妈很担心,听说邻居家孩子就被打了,于是便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他打。

家长怀着一份期待的提问有很强的暗示性,孩子完全能理解家长语言中包含的意思,十之八九的孩子会给出家长所期待的答案,但往往是孩子在说假话。

吉林省靖宇县保安希望小学幼儿园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个真实案例,一个3周岁半的小男孩强强平时在班级同学中总是爱推这个咬那个的,所以老师平时对他很关注,可是有一天她的姥姥找到学校来,说孩子回家说老师让其他同学一起来打他,老师向家长解释并当着家长的面问到其他同学,孩子都说没有,家长不相信,说强强亲口告诉她的,并怀疑说其他孩子是不敢说,这时老师让家长来找到我,我同家长讲了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并做了个实验,由我亲自到班级去问强强:“老师有没有说让别的孩子打你?”起初强强还是说让了,我继续问他:“都谁打你了呀?”他就指边上的一名女同学,那个女同学连忙否认说没有,并说强强还推过他呢,我又问他,这时他又指了边上的一个男同学,那个男同学也连忙否认说没有,并说强强昨天还要咬他呢,我又继续问强强,同学们都说没有打过你,你怎么说老师让他们一起打你呢,这时强强低下头来,我问他老师到底有没有让其他孩子来打你呢,他摇摇头,我说那你为什么要那么说呀,是不是姥姥在家一个劲的那么问你,你才说的呀,强强说是的,是姥姥让我说的,我笑了笑摸着他的头说,和同学之间要好好相处,不要欺负同学,同学也不会欺负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