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题(第十一章)一、单一选择题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 C )A、社会手段B、社会计划C、社会理想D、社会现实2、我国古代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其根本原因是( D )A、人们的认识太肤浅B、思想还不成熟C、生产力水平太低D、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3、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和谐”概念的是( A )A、毕达哥拉斯学派B、米利都学派C、爱非斯学派D、爱利亚学派4、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曾提出过许多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但结果只能陷于空想,其根本原因是( B )A、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探索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B、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C、他们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时代D、他们的构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的,超越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5、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是( B )A、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形态B、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C、人们可以不劳动,随心所欲地享受D、由社会主义社会与和谐社会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6、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党的( C )A、十三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六届六中全会7、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党的( C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8、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是党的( D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9、胡锦涛同志的哪次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概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总要求( B )A、2004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B、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C、2005年10月,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D、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10、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概念的是( B )A、2005年10月下旬 ,在朝鲜访问时的一次讲话B、2006年5月中旬,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一次讲话C、2006年5月下旬,在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上的讲话D、2006年6月,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A、本质属性B、表现形式C、政治体制D、经济体制12、目前,我国社会( A )A、总体上是和谐的B、总体上是不和谐的C、处在和谐崩溃的时期D、处在和谐重建的时期13、关于“和谐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社会B、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形态C、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组织得到很好协调或稳定的那种社会D、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和谐社会是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体B、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社会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C、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D、和谐社会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应该是社会主义(D )A、经济建设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16、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上各种所谓的“和谐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 )A、我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B、我国的和谐社会能够实现,历史上各种所谓的“和谐社会”不能够实现C、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都不能够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我国的人与自然关系是和谐的,而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和谐的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时也就是社会和谐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和谐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D、我国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间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要短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 )A、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条件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条件C、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形式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式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是( C )A、两者是并列的B、两者同时实现同时完成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0、《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B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D、走共同富裕道路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D )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22、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C )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安定有序2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C )A、诚信友爱B、以人为本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25、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在党的领导下26、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B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27、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C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8、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D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 C )A、群众B、基层C、党D、干部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 B )A、城市B、基层C、农村D、中央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D )A、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B、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C、胡锦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能力是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的一项重要内容D、《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E、2006年6月,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第一次提出“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2、是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 ABC )A、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E、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3、目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ABCDE )A、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B、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C、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D、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E、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CDE )A、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B、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C、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D、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E、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5、一般讲,和谐社会就是( AB )A、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C、没有矛盾的社会D、生产力水平很高的社会E、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是(ABCDE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充满活力、安定有序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7、建设和谐社会,充满活力是指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C、创造才能得到发挥D、创造成果得到肯定E、社会保持安定团结8、建设和谐社会,诚信友爱是指(AB )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C、全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D、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E、创造成果得到肯定9、民主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民主法制是指(ABC )A、民主得到充分发扬B、法治得到切实落实C、积极因素得到调动D、创造性得到全面增强E、社会管理得到完善10、建设和谐社会,安定有序是指(ABCDE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C、社会秩序良好D、人民群众安居乐业E、社会保持安定团结1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指(ABC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D、发展成果人民共享E、人与自然矛盾消除12、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是( ABCDE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B、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D、人与人和谐相处E、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 ABC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C、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D、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E、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除了坚持以人为本以外,还有( ABCDE )A、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民主法治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1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DE )A、坚持以人为本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B、坚持科学发展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C、坚持改革开放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16、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举措是(ABCDE )A、坚持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B、加强制度建设,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C、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E、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17、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要方面有(ABCD )A、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