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有:(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根据开阳县城GPS(E)级控制网(贵州省第一测绘院所施测的控制点,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一、坐标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第五章控制测量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原则上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但为了便于以后的发展使用,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同等级或高一等级的控制点通视;同时点位还应满足以下要求: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符合上述条件的旧有控制点可利用其标石和觇标。

3.外业观测外业使用南方静态GPS9600和动态RTK GPS S82接收机进行静态定位模式观测。

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按照有关GPS技术规程执行。

观测时应认真、仔细、正确填写测量手簿,天线高要两次量测,较差不得超过3mm,最后取中数使用,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可不记录气象数据。

4.数据处理及平差基线解算及平差使用GPS接收机随机软件:HDS2003 数据处理软件包或其他商用软件。

GPS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1) 相邻点间弦长精度:σ= ±22)+a⋅(db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10mmb—比例误差系数≤(三等5ppm、四等10ppm);.;.d —相邻点间距离(km )(2)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应超过22σ⋅(3) 异步环闭合差三维坐标闭合差应满足:n 为独立环中的边数(4) 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三等不超过3.0ppm ,四等不超过6.0ppm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三等不超过5.0ppm ,四等不超过10.0ppm 。

(5) 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

(三)一、二级控制测量 1.一、二级控制点的布设一级控制点在E 级GPS 控制点下加密,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罗马数字“Ⅰ”;二级控制点在四等GPS 控制点和一级控制点下沿测区次要街道进行加密,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罗马数字“Ⅱ”。

2.选点和埋石一、二级控制点均应设置长久牢固的标志。

位于土路或堤坝上的点需埋设标石,其标石规格为:顶面12㎝×12㎝、高65㎝、底面20㎝×20㎝的混凝土标石;位于沥青路面上的点可打入长20cm 、φ2.0㎝的钢钎作为标志,钢钎中心钻一直径为1.5mm ,深5mm 的洞;水泥路面上的点位应钻一深20㎝,直σσσσ⋅≤⋅≤⋅≤⋅≤n W n Wz n W n W y x 32222径5cm的园孔,把测量标志用混凝土镶嵌进去。

控制点布设完之后,应在现场作较详细的点之记,并在点位附近明显且牢固的地物上用红漆做好标记,以便查找和利用。

3.观测与计算一、二级控制点观测可以使用导线测量,使用2″级全站仪进行方向法观测。

(1) 导线测量与计算a.一、二级导线水平角观测时按方向法进行观测,导线两端点一般需联测定向角。

一级导线按方向法观测时,应按左、右角进行观测。

导线观测及主要技术要求:(注:导线网结点间的长度为附合路线长度的0.7倍;n为测站数。

)b.边长测量使用全站仪单程观测平距两测回,一测回四次;.读数。

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小于10mm,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5mm。

气象数据可取每条边主机端的数据,气温最小读数0.5℃,气压最小读数为100Pa(或1mmHg)。

气象数据可直接输入全站仪,由仪器自动进行气象改正,但气象观测数据必须记录在观测手簿上。

观测边长经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投影到参考椭球面并归算到高斯平面上。

c.一、二级导线网的验算及平差计算使用正规计算软件在微机上进行,在四等GPS控制点下对一、二级导线网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2) GPS测量及计算a.一、二级GPS网可分别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线形式组成。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中的边数不得多于10条,不允许出现支点或支线的形式。

可根据需要布设为若干个控制网。

b.外业使用南方静态GPS9600和动态RTK GPS S82接收机进行静态定位模式观测。

观测前制定好观测计划。

观测要求按照有关GPS技术规程执行。

c.观测时应认真、仔细、正确填写测量手簿,天线高要两次量测,较差不得超过3mm,最后取中数使用,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

d.基线解算及平差计算可使用GPS接收机随机软件或其;.;.它商用软件进行。

一、 二级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为:σ为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为固定误差(一级10mm ,二级15mm )b 为比例误差系数(一级10×10-6,二级20×10-6)d 为相邻点间的距离(km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应超过22σ⋅异步环闭合差三维坐标闭合差应满足:n 为独立环中的边数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不超过9.0ppm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5.0ppm 。

三、高程控制测量 1.四等水准网布设四等水准网以国家三等及其以上等级的水准点为起算点。

四等水准环线或附合于高级点的路线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80km ,结点间或结点与高级点间路线长度不应超过30km 。

2.外业观测22)(bd a +±=σσωσωσωσω⋅≤⋅≤⋅≤⋅≤n n n n z y x 32222水准观测使用DS3型以上等级水准仪和区格式水准标尺。

水准仪、水准标尺按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中5.2.2的检验项目检验,并进行记录和整理,检验合格的仪器和标尺方能投入使用。

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测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距离直读,每一测段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

记簿要求字迹清晰、美观、正规,严禁连环涂改和就字改字,手簿不允许出现空页、空格现象。

3.平差计算平差计算采用水准网严密平差程序计算。

表10注:L为路线长度,单位为km。

4.高程拟合;.未联测四等水准的GPS点及一、二级控制点的高程,以联测四等水准的控制点作为固定点,利用GPS点的大地高进行高程拟合求定。

为减少粗差对高程拟合的结果产生的影响,高程拟合应选择多个拟合方案进行。

对各方案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剔除影响拟合精度的粗差,选择最佳拟合结果作为最终成果。

以高程拟合法求得的GPS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不超过±4cm。

第六章地形测量一、测量的基本规定及精度要求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2.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作业前对所用的各类仪器按要求进行检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4.地形图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基本比例尺为1:500。

图名以图幅内的地理名称取名;图号注记为图廓西南角坐标值,以公里为单位,取小数点前两位和小数点后两位,X在前Y在后,中间加短线。

5.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m。

6.图上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15m;高程注记点的密度为1点/dm2以上。

二、地形碎部测量该项目所有测区碎部测图,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即使用CASS7.1数字测图软件,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内业使用微机进行编辑。

地形地貌野外数据的采集,一般在各级基本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内外分点等方法测定或用动态RTK GPS 直接测量。

当控制点不能满足地形要素野外数据采集的需要时,一般地区在图根点上发展一级支导线(一条边)作为测站,特殊困难地区可发展两级,其总长不超过200m。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大于150m。

地形地貌要素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构)筑物、交通、管线、水系、植被、地貌等。

1.测量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内业编辑时展绘,一律用《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相关符号表示,图根点一律用《图式》3.1.8符号表示。

2.居民地及垣栅(1) 房屋以墙基角为准,不得综合,不同性质、不同高度、不同权属的房屋应分割表示。

楼房的阳台应准确表示,落地阳台(指最底层阳台和地面直接接触的)楼房主体墙以虚线表示,突出部分按实际位置以实线表示;不落地阳台(指最底层阳台不和;.地面直接接触)楼房主体墙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

附属在楼房等建筑物上的门廊、雨罩等只采集带支柱的;二层以上的突出楼房,底层墙基以实线表示,突出部分按投影位置以虚线表示;居民地内部小于6m2的偏房、单独的小门楼一般不采集,与房屋毗连的小门楼可按房屋综合采集。

凡有基础的在建房屋均应采集,并用《图式》4.1.3符号表示。

(2) 二层以上(含二层)的楼房应加注结构性质及层数,注记在建筑物的右下角。

对于楼房层数,四周门窗处房檐的净高在2.2m以上的算作一层,低于上述高度的不算一层。

(3) 街道两侧用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搭建的不正规的临时建筑一律不采集。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区内正规的停车棚,大于6m2的要采集,并用棚房符号表示。

(4) 室外楼梯要采集,并按《图式》4.3.4符号表示。

地下建筑物的天窗及地下室一般不采集,但大面积的地下商场应采集,用《图式》4.1.4虚线表示出范围,内加说明注记,地下商场的入口按《图式》5.8.3符号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