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平津战役
•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 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 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 “三大战役”之一,1948 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 林彪(中)、罗荣桓(右)、聂荣臻(左) 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 彪、罗荣桓、聂荣臻、 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 • 第一阶段:新保安,张 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 家口战役 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 • 第二阶段:天津战役 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 改编中华民国国民革命 • 第三阶段:北平和平解 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 放 师52.1万人,控制北平、 天津及华北大片地区。
三大战役
• 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 • 平津战役
十大元帅 • 毛泽东授予:
朱德,彭德怀, 林彪,刘伯承 贺龙,陈毅, 罗荣桓,徐向前 聂荣臻,叶剑 英
国共实力的更迭
中国共产党提出 “保护工商业”和 “发展生产,繁荣 经济公私兼顾,劳资 两利”主张。
战争中共产党节节胜利。他们
掌握着主动权,保持着攻势作 战的全部优势。
和平谈判
同意谈判
• 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 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 国进军的命令》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示意图
江 南京 江阴 苏 上海 徽 湖口 江 浙 江
安
西
南京
江阴 江阴
湖口 湖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 登
• 国民党:军事失利, 物价飞涨,民怨沸腾, 内部争吵不已。 • 军费激增→通货膨胀 →物价飞涨→印刷钞 票
• “灰心丧气,毫无斗志”, “政府进一步恶化”,“它 已失去民众的支持”,“悲 观与绝望情绪与日俱增”
——司徒雷登笔下
的南京政府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塘沽
二、渡江战役
1国共和平谈判 2、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哎,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 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 痛苦,我要提出条件!
发表求和声明, 企图借此争取喘息时间, 布置长江防线,以便卷土 重来
430 万人 130 万人
373 万人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敌我力量对比表
总 机动 形 军队 兵力 兵力 势 人民 解放军
280 万 优于 敌军 主 动
1948年8月
装 备
大为 改善
后 方
巩 固
士 气
高 昂
国民党 军队
360 万
不
足
被
动
略占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猛虎掏心
返回
辽沈战役
•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 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 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 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 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 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 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 解放军攻克锦州 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 塔山阻击战 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天津塘 沽
平 津 战 役 示 意 图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入 城 仪 式
前排右起: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徐州 陈官庄 双堆集 碾庄
淮 海 战 役 示 意 图
长春
歼敌47万
张家口 锦州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沈阳 黑山 营口
在平津战役 中,我军制定了 怎样的作战方 针?
歼敌55.5万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 州
塔山
长春
歼敌47万
张家口 锦州 新保安
沈阳
黑山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营口
北平 天津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300 290 万人万人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 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 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 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 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 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 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 战略性进攻战役。 •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 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 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 杂最大的一次战役
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
① 实现了全东北的解放,同时对于加速华北的解 放乃至全中国的解放,都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② 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国民党军已降 至290万人,解放军已增至300余万人,首次在 数量上占了优势,从而根本上改变了双方总兵 力长期存在的优劣态势,使军事形势进入一个 新的转折点。 ③ 使东北成为巩固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
优势
危机
四伏
低
落
三大战役
战役名 发起时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称 间
歼灭和改编
辽沈战 役
1948年9月
国民党军队 1948年11 月
淮海战 役
平津战 役
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1948年11 月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