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

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

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

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

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b 、能力强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a 、《“锻炼锻炼”》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套不住的手》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a 、绿原的《重读<圣经> 》b 、公刘的《哎,大森林》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5、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c)。

a 、《红灯记》b 、《白毛女》c 、《沙家浜》d 、《龙江颂》6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a)。

a 、杨朔b 、秦牧c 、史铁生d 、周涛7、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d)。

a 、新写实小说b 、寻根小说c 、新历史小说d 、先锋小说三、名词解释1、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2、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3、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5、写实文学: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

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

6、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7、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

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

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

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

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8、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产生于80年代末的欧美。

以美国的格蕾.格林和英国的科拉.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企图“改写所有由男性文化体系衍生出来的种种规范、典律”,“揭开久经压抑、掩藏的躯体、无意识以及文化、语言中的深层欲望”;其分析方法则“结合了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马克斯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论”。

我国的女性文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指的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主体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不一定是女性。

女性主义文学源于英美,带有女权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如波夫瓦以女性关心话题为主题、面向女性读者的文学。

9、《望星空》:作于1959年,该诗通过宇宙的“浩大无比”,“没有涯际”来对比人间与人生的有限和不足,从而潜在地表达了诗人对被主观狂热所左右着的现实的忧思,并且以倾斜与平衡,错位与和谐,躁动与平静的对立统一传达出一种启人深思的艺术张力。

10、“新生代”诗人: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

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

加上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的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

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

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11、新写实小说: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

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12、“三突出”“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3、“三红一创”《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青)。

14、干预文学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

四、简答题1、十七年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答:(1)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

“三红一创”(2)纪实性的品格。

(3)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

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

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

3、《创业史》的艺术特色答:主题: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形象。

梁三老汉:当代文学史上塑造最经典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

他动摇与集体和个人两条道路之间:一方面自私,一方面希望儿子成功,而儿子越成功与他的思想距离却越远。

梁生宝:典型人物的代表,具有进取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党。

(2)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心理描写,柳青式的议论结合在一起。

①宏伟的结构,高度的视角②对比手法:?梁氏父子之间的矛盾;?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与扶农、重农之间的矛盾(3)对比手法:人物语言口语化,叙述语言书面化。

五、论述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①两条中心主线,均以林道静为中心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她的自身成长,第二条主线是她的革命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