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保险资金管理的运用现状

国际保险资金管理的运用现状

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与启发
现代保险业的重要特征是承保业务与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并重,二者被喻为保险业进展的“两个轮子”,对保险业的进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是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对保险公司产品创新的有力支持,是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

截至2005年底,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已达14315.8亿元,全年投资收益率达到3.6%,比2004年提高0.7个百分点。

资金运用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渠道进一步拓宽,保险投资治理制度不断完善。

然而,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保险业在资金运用方面的历史较短,经验较少,还需要不断的探究和学习。

因此,了解和学习国际上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进展和经验,是特不必要和有益的。

一、国际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
(一)保险资金运用的结构和比例
1.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结构的规定。

依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淌性的原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法都对保险资金的运用方式(或称投资对象)做了详细规定。

从美、日、德、和中国台湾的保险法来看,尽管它们各自所规定的资金运用方式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确实是所规定的资金运用方式都较为灵活多样。

大伙儿普遍规定的资金运用方式如下:存款(包括银行存款、信托存款和邮政储蓄)、有价证券(包括公债、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股票、不动产、贷款(包括一般贷款和抵押贷款)、专项资金及社会公共投资、海外投资(包括购买外国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国外公司的股票、公司债及直接投资等)。

国外成熟市场的保险业投资组合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保险投资的证券化比例比较高;其次,投资组合多元化特征比较明显,组合中包括股票、不动产、MBS/ABS、托付贷款等金融产品,同时投资组合面向全
球金融市场;再次,具备利率避险工具;最后,资产组合以长期投资为主,保险资产与负债能够实现有效匹配。

2.关于保险资金运用比例限制的规定。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防范投资风险,都在保险法中依照本国和本地区实际,在对保险资金运用方式进行限制的同时,也严格地规定了保险资金运用的比例。

这种比例限制分为方式比例限制和主体比例限制两种。

方式比例限制要紧是限制风险较大的资金运用方式占总资产的比例。

如规定有价证券、抵押贷款、不动产各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尤其在有价证券的资金运用中,规定了公司债券、股票各占总资产的比例。

如日本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购买国内公司的公司债、股票以及以此为抵押的放款不得超过总资产的30%。

许多国家和地区保险法还对有关筹资主体及保险资金运用于每一筹资主体的比例加以限制。

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保险法就规定,存放于每一金融机构的金额,不得超过保险资金的10%;购买每一公司的股份
不得超过保险资金的5%等。

对主体比例加以限制,能够有效操纵有关筹资主体所带来的资金运用风险,从而为操纵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提供了条件。

(二)保险资金运用的模式
国际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模式分为三种:外部托付投资、公司内设投资部门、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治理机构。

外部托付投资的模式指保险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投资运作,而将全部的保险资金托付外部的专业投资公司治理,这种模式适于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部分大型保险公司也将个不投资品种(如投资连结险)交由基金公司运作。

提供托付治理的机构要紧是一些独立的基金公司和部分综合性资产治理公司。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将保险资金交给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有偿运作,保险公司的成本较低,能够集中精力开拓保险业务,还可享受到投资公司的投资技能、信息等专业服务。

缺点是外部托付的操
纵风险较大,保险人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承担外部投资公司的操作风险,操作的透明度问题也不容忽视。

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模式是指在保险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治理部门,并在投资部门内按分工和投资业务的不同,分成多个分部或小组,具体负责本公司的保险投资活动。

例如大都会人寿在总部就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部,治理150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对海外公司投资业务进行监管,还直接参与保险产品的开发。

投资部共有职员220人,其中负责固定收益证券投资治理的有160人,资产组合治理的人员有25人,其他人负责其他投资品种和综合治理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保险公司可直接掌握并操纵保险投资活动,缺点在于投资部门是公司内设的一个部门,交易内部化,缺少专业性和竞争性,不能适应现代投资业的治理和服务要求。

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治理机构的模式是指在保险公司之下设专门的保险资产治理公司,由其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运作。

保险资产治理公司可由保险公司单独设立,也可通过与其他具有专业优势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