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与翻译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羽解而东归。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王数项羽曰 /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 / 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 项羽负约 / 王我于蜀汉 /B.汉王数项羽曰 / 始与项羽俱受命 / 怀王曰 /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 / 王我于蜀汉 /C.汉王数项羽曰 / 始与项羽俱受命 / 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 / 王之/项羽负约 / 王我于蜀汉 /D.汉王数项羽 / 曰/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 / 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 / 约王我于蜀汉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
陵则是更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
这儿称冢不称陵,事实上暗含褒贬。
B.江南,地理区域,指长江以南,是当时的经济富庶之地。
在古代文献中,江南常与“江北”“中原”等区域概念相并立。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
“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赦的重大犯罪。
这儿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D.公,古爵位名。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
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12.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
项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
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
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
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
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2)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10.A11.B12.B13.(1)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讨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就可以掉你项羽,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2)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成,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
【解析】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汉王”“项羽”“怀王”“命(命令)”“入定关中者(先入关中者)”“约”“我”“蜀汉”,虚词“与”“之”“于”,第一“曰”意思是“说”,“汉王数项羽曰”意思是“汉王列举项羽的罪状说”,结构独立,意思完整,其后为汉王所说的话,其后断开,排除 D项。
“命”是“命令”发出者是“怀王”,所以“受命怀王”省略了介词“于”,为“受命于怀王”,意思是“从怀王那里接受命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两项,再结合本句意思:汉王列举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
句子可以断开为: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 / 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 项羽负约 / 王我于蜀汉 / 故选 A。
11.此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的能力。
文化常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官的迁、建筑的名称、年号、号、号、一些文的名称、官的一些礼、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有一些避的法等。
平注意累,尤其是本的注的相关内容,答要注意集合境的含作答。
中 B ,文中“江南”并不是指江以南地区。
当羽自立王后,“使人徙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乃使使徙帝沙郴。
趣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江王之江中” ,由此可,文中的江南并不是指江以南。
故 B。
12.本考学生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答,注意和原文,找、地点、人物、、手法以及重点句的翻上的。
本要求出“ 本文内容的理解,有的一”, B ,“ 羽⋯⋯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 法,原文是“伏弩射中王”,由此可不是羽射的箭,是暗中埋伏好的弓箭手射的。
故 B。
13.本考学生文言文翻能力。
文言翻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以直主,意,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不能翻的助等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充,才能做到不分。
平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分点,翻保分点的落,如( 1)中的“以”,率;“从”,跟着,跟随;“残”,残暴的人,指羽;“刑余罪人” ,指受刑的罪犯;“公”,指羽;“何苦乃与公挑”,又何必累我来跟你挑呢。
(2)中“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 省略主语“汉王”,翻译时补齐;“使”,派;“斩首八万”,杀了八万楚兵;“遂”,终于;“略”,攻占;“定”,平定。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行军作战,老弱者由于运送粮饷疲备不堪。
汉王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
项羽要跟汉王单独决一雌雄,汉王则一项一项地列举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
你项羽假托怀王之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而自任上将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项羽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当回报怀王,而你项羽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挖了始皇帝坟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
你硬是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
你采用欺诈手段在新安活埋了二十万秦兵,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
你项羽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迁移赶走原来的诸侯王田市、赵歇、韩广等,使得他们的臣下为争王位而反叛,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
你项羽把义帝赶出彭成,自己却在那里建都,又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已有,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
你项羽派人在江南秘密地杀了义帝,这是你的第九条罪状。
你为人臣子却谋杀君主,杀害已经投降之人,你为政不公,不守信约,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
如今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讨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只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就可以掉你项羽,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 项羽十分恼怒,埋伏好的带机关的箭射中了汉王。
汉王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汉王因受箭伤而病倒了,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
汉王出去巡视军营,病情加重,立即赶回了成皋。
项羽跟汉王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
项羽罢兵回东方了,汉王也想率军回西方。
但汉王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于是进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
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
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
五年(前 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成,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
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
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
于是,汉王用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