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司薪资调研报告
开展此项工作的背景:
1.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员工之间相互攀比的问题,都觉得自己的工资低,同级岗位之间苦乐不均,部分员工心理不平衡;
2.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公示的薪资管理办法,新进员工的工资确定人为因素较大,随意性强,不利于企业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
3.管理人员考核跟不上,方案中考核基本无法执行,考核形同虚设。
4.企业没有薪酬设计的原则可以遵循,没有可以承受的薪资成本底限控制。
调研目的:
1.提出符合企业现阶段管理的薪资总量控制点及薪资结构。
2.使企业薪资水平既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又能够满足企业薪资成本底限的要求。
3.形成企业内部薪资调节机制,达到刺激竞争的作用,避免内部的薪资不公平现象,所有的调整过程有既定的程序、有公开的标准、有可衡量的依据。
一、人员标准薪资层级分析
高管层
◆中层、主管及顾问
中层管理人员
◆普通管理层
管理人员标准工资比例分析表:
辅助部门:
辅助部门人员
一线生产人员:
一线生产人员
销售部门
销售人员
全员薪资比例分析
全员薪资比例分析
人员总结构情况
各岗位与市场平均价位(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2005年度公开职位指导价)的比较:
二、员工薪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同一层级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管理层次相同,薪资标准不一致,甚至管理层次低的薪资高于管理层次高的,部分员工心理出现不平衡现象。
2、管理人员的考核缺乏定量考核指标,即便有考核项目,实际执行力度不够,基本上属于不考核。
下一步需要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考核标准、建立公司对考核执行的监督检查。
3、福利性待遇如手机费等,要有明确的报销范围、报效标准,否则会出现工作内容一致、层级一致,但待遇不一致。
4、管理岗位四定一核方案是以各部门为单位进行设计,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出现部分岗位薪资设计不合理。
三、根据标准调查项目取得的调查结果:
1.公司各岗位中最难招聘、最难留住的岗位如下:
✧能独当一面组织、实施某一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
✧有相关专业经验的中层主管
✧专业技术人员
✧工作量大、工作职责重的岗位,如出纳、采购
✧高级技工
✧销售人员
2.员工薪资不满意调查
✓认为公司薪资缺乏内部公平性,部分员工工作能力不够,但工资水平却很高。
✓公司不能按时发放工资。
✓认为公司整体工资水平太低,缺乏外部公平性,同岗位没有市场竞争力。
✓认为公司工资方案不合理,缺乏过程公平性,主要指计件工资,岗位之间缺乏合理的平衡,劳动强度大的比不上劳动强度低的。
✓销售政策不合理,销售人员工资水平不合理
✓对于新员工公司缺乏统一的薪资确定标准,随意性强,缺少专业技术岗位试用期结束到能独立上岗阶段的工资确认办法。
3.员工对薪资不满的表现:
4.公司哪些职位比市场工资水平低
●中高级管理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
●销售岗位
5.市场对哪些人员的需求竞争最激烈
➢有工作经验、独立工作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有很强专业技能的人员
➢有销售经验的市场工作人员
四、XX公司薪资政策的确定原则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但企业在薪资结构影响到运营效果、甚至影响到正常经营的时候,应该对薪资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合理的调整,应该本着量力而行、保证重点、合理平衡的原则进行企业的薪酬设计。
1、量力而行,总量平衡;
由公司明确岗位考核范围、考核人员、考核职权划分,确定总薪资水平,如销售收入的%或管理费用%,目的是控制工资总额在一个合理的企业承受范围内。
目前管理费用中工资达到44%,销售费用中工资达到34%,管理性工资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全员工资占销售收入的16%。
2、寻找重点,保护企业核心团对力量;
明确企业现阶段各层次、各部门的重点和核心岗位,确定相关岗位薪资水平、岗位职能要求,根据任职资格对重点岗位进行人员筛选,选择用人途径。
3、因岗定薪,解决内部公平性问题;
根据企业管理性工资总额,结合现行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确定层级薪资设定标准、福利标准、确认方法、程序等。
4、强化考核,提高劳动生产率;
各部门明确各管理岗位职责、考核指标、考核方法,报公司统一备案、监督检查。
建议公司专人对每月的岗位考核进行复核及抽查。
5、完善制度,补缺拾漏。
制定有关试用期工资补充制度,增添应届毕业生实习期工资待遇标准,增添岗位专正、晋升、合同签订、续签程序的制度。
五、按照合理比例设定的薪资底线
企业可用于支付工资的空间:
毛利+生产一线工人工资=46+20=66万
销售费用:32万-现有工资11=22万
管理费用:40万-现有工资17=23万,占销售收入的8%。
可支配工资=66-22-23=21万
可使用人工人数=21/1500=140人
设计方案与现状对比:
假设:销售收入达到每月350万元,毛利率达到20%=70万元,企业可用于支付工资的空间:
毛利+生产一线工人工资=70+20=90万
销售费用:32万-现有工资11=22万
管理费用:40万-现有工资17=23万
可支配工资=90-22-23=45万
可使用人工人数=45/1500=300人
设计方案与现状对比:
六、薪酬体系选择方案:
◆职位薪酬体系
是按照员工的职位等级规定薪酬等级和薪酬标准,而不是按照员工的技术能力规定薪酬标准,员工在哪个职位工作,就执行哪个岗位的薪酬标准,即所谓的同工同酬。
有2种定薪方式:
1.一岗一薪制
2.一岗数薪制,是指每一个职务内设置若干个薪酬标准,不同职务的薪酬标准有部分等级交叉。
其特点是:一职数薪,同职可不同薪,标准适当交叉,不同职亦可同薪,不升职亦可增薪。
◆技能薪酬体系
是按照员工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标准确定薪酬等级,并按照确定的薪酬等级标准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制度。
六、企业经营层在讨论薪资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
⏹回归理性,杜绝感情因素;
⏹生存第一,杜绝透支财力;
⏹合理变通,避免无目的超额付出;
⏹适时应变,确定应变机制,将损失降到最低;
⏹全局观念,企业的利益重于一切。
七、需讨论决定的议题:
☐公司薪资总额及用工总数
☐公司人员结构及薪资结构比例
☐按岗位特性确定采用何种定薪方式
☐重点岗位的确定及薪资定价政策
☐薪资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包括考核审核流程、考核区间、发放时间等问题的确定
➢薪资总额确定思路:
企业销后收入规模:月销售总额
企业毛利水平:最低毛利率%
管理费用限额:月消耗限额
销售费用限额:月消耗限额
可供支配工资总额=毛利-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贷款利息)
➢人员结构确定思路:
1、划分管理层次:管理层、销售、基层生产
2、确定三层人员结构比例:20、20、40
3、细化每一层人员结构比例:
管理层=高管:中层:基层管理=10:20:70
销售=销售管理:一线销售=20:80
一线销售=大区经理:业务员=20:80
基层生产=班组长:普通工人=20:80
➢薪资结构确定思路:
1、以人员结构层次划分类别
2、按结构类别层层确定薪资比例
管理层:销售:基层生产=30:30:40
管理层=高管:中层:基层管理=40: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