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ppt

第七章种子生产的理论与技术.ppt

实现一体化形式有企业办科研、科研办企业、科企联 合、技术转让。
(二)推动“四大” 组织大生产,建立大市场,组建大集团, 开展大联合。
(三)实现“五化” 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经营集团化,
种子管理规范化,育繁推销一体化,大 田用种商品化。
第三节 种子法的特点与新内容
198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种子管理条例》; 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 人民共国种子法》。
(2)每一轮最多4—5代,突变体存留与发生作 用的可能性小;
(3)群体不断扩大,几乎不受随机遗传漂移的影响;
(4)由于每一轮年限较短,自然选择的影响小;只 去杂去劣,没有人工选株、选系。
这种方法克服了循环选择法的弊端,有利于育、繁、 推、销一体化。但一定要有高水平专业化的种子生 产机构、技术人员与专门设施,育种单位要有能进 行多年贮存的育种家种子库。
1985年南京农学院陆作楣教授提出
株系循环法
单株 300-500
株行
各系选单株
各系选
株系圃
株系圃 单株 株系圃
200-300
100 核心 混 合 繁 殖
100 混 合 繁 殖
核心种子
原种圃
100 原种圃
原种
株系循环法生产原种程序
应用效果:
本方法能使小麦种子纯度提高5--10%。保 种圃(小麦150单株,一株一行种植), 淘汰率通常不超过20%;每个保留的株行 里再选择5--10个株系,其它混称为核心 种子,作下季基础种子田。本方法的实施 经验表明,一个小麦新品种建立1亩左右 的保种圃保存50--100个系,小麦可繁原 种20万公斤,一个县以上可实现原种和原 种一代统一供种。
(三)转基因新品种安全性评价
国内外对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 全有不同看法,进行安全性评价是必要 的。
2001年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生产安 全管理条例》。《种子法》规定,销售 转基因植物品种种子的,必须用明显的 文字标注(第35条)。
第四节 种子生产技术路线
一、种子生产的任务
1、品种更换:用新品种种子替换已 不适应生产需要的老品种。
第七章 种子生产 的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我国种子工作的发展
1995年
解放初期
家家种田 户户留种
1956年 四自一辅
70年代初
1978 年
种子产业化
四化一供 第三次飞跃
三有三统一
第二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
四自一辅:自繁、自选、自留、自 用,辅之以必要的调剂
三有三统一:公社或生产大队有种 子基地、有种子队伍、有种子仓库, 统一繁殖、统一保管、统一供种。
二、种子法若干新内容
(一)品种选育与审定、种子生产与经营条款中 都对主要农作物作出规定
种子法规定的主要农作物:稻、小麦、玉 米、棉花、大豆(74条第1款第3项); 农业部规定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油菜 新疆规定的主要农作物:甜菜、向日葵
(二)新品种保护制度
1、199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 种保护条例》。种子法以法律条文对此做出规定 (第12条)。
第一年
单株(穗)选择 第一次提纯
第二年 第三年
株(穗)行比较圃 第二次提纯
混合收获
原种圃
两年两圃制提纯生产原种的方法 (二级提纯法)
第一年
单株(穗)选择 第一次提纯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株(穗)行比较 第二次提纯

分别收获
株(穗)系比较圃 第三次提纯
混合收获
原种圃
三年三圃制提纯生产原种的方法 (三级提纯法)
2、品种更新:用生产上仍有利用价值 品种的优质种子替换同一品种已混杂 退化的种子。
二、种子的类别
世界各国对良种繁育程序不同阶段产生的种子都有不 同的名称。
加拿大将小麦种子分为育种原种、精选种、基本种、 注册种和检验种五类。
美国种子分为育种家种子、基础种子、登记种子和 检验种子四类。
日本将水稻种子为分原原种、原种和检验种三类。 我国农业部在1991年颁布的种子管理条例实施则中
南方的秋播或冬播作物收获后 北方或本省的高 海拔地区夏繁;
春播作物收获后就地再繁殖一代 倒种春、翻秋; 春播作物收获后就地夏繁加代---1%H2O2处理种子
24h,即可播种。
海南南繁
云 南 元 谋
作业:
1、你单位(或所在地区)主要作物 (2种),当前种植的什么品种?这 些品种各有何优缺点?各品种在栽培 上应注意那些关键技术?
一、种子法特点
(一)内容更加全面 (二)管理更加科学 1、明确种子执法主体:各级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
子行政执法的主管部门(第55条)。种子站是事业单位, 只是受委托实施委托执法。
2、强调政、事、企分家(56条)。 3、实行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第20条、26条)。 4、建立种子生产、种子经营档案制度(第25条、36条)。 (三)处罚更加有力
和大田用种的程序,即为重复繁殖程序。
国外: Breeder seeds Basic seeds Certified seeds
育1 种2 者 种 子
国内:原原种
….. n
基础种子 基础种子
基础种子
合格种子 合格种子
合格种子
生产用种子
生产用种 子
生产用种 子
原种
原种一、二代 大田用种
重复繁殖程序示意图
四化一供:
种子生产专业化 种子加工机械化 种子质量标准化* 品种布局区域化 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
种子质量标准化是四化一供的核心。 包括5项内容:
农作物优良品种标准; 农作物种子分级标准; 主要农作物种子原种生产方法标准; 种子检验方法标准; 种子储藏、包装、运输标准。
第二节 种子产业化工程建设
五、加速种子生产的方法
1)提高繁殖系数 2)异地异季繁殖,一年多代
(一)提高繁殖系数
每亩种子田收获的种子量
繁殖系数 = 每亩种子田的播种量
1、单株繁殖,精量稀播
有分蘖习性的禾谷类 作物,利用分蘖习 性,增加单株分蘖 数,提高成穗率, 增加繁殖倍数。
2、剥蘖移栽
利用作物分蘖再生特性,剥蘖移栽,加速繁殖
2、获得新品种权的条件
(1)属于国家新品种保护名录范围;
(2)不能违反国家法律、妨碍公共利益或破坏生 态;
(3)必须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有适当的名称。
3、品种权的归属
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 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 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 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 新品种的申请权和品种权可依法转让。
2、制订你单位所在地区一种主要作物 的育种目标。 手一轮原种生产都是从群体选择 单株开始,经过分系比较,混系 繁殖,进而扩大繁殖,至生产出
大田用种为止。
1、基本方法
这种程序是当品种混杂退化时,通过选优提纯生产 原种,进而扩大繁殖大田生产用种。每轮都是从选 择单株开始,到生产出大田生产用种结束。
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方法,由于既能提 高品种纯度,又防止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在品种更 换慢的条件下效果不错。
二、种子产业化工程的内容
包括五大系统,15个环节
(一)良种引育系统,包括(1)种质资源;(2)品种选育; (3)区域试验;(4)品种审定。 (二)种子生产系统,包括(5)原种(亲本)繁殖;(6)良 种生产。 (三)种子加工系统,包括(7)种子收购;(8)种子贮藏; (9)种子精选;(10)种子包衣;(11)种子包装;(12)种 子标牌。 (四)种子销售系统 ,包括(13)种子检验;(14)种子销售; (15)售后服务。
(五)种子宏观管理系统 贯穿于以上15个环节。
三、种子产业化的目标
(一)促进四个根本转变
1、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
2、由行政区域封闭的自给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 市场化转变;
3、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 企业集团转变;
4、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销一 体化转变。
一、种子产业化的意义与内涵
(一)产业化的本质是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要以经营 工业的方式来经营种业。 (二)产业化的核心是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 既有专业化分工,又有社会化协作。 (三)产业化的目标是提高种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利益,使 农民能够分享整个产业过程的平均利润。
(四)产业化的组织经营模式是”企业+基地+农户”,强调 一条龙。
水稻剥蘖移栽
3、芽栽繁殖
利用无性器官的繁殖习性,扩大繁殖系数。
马铃薯芽栽 马铃薯侧枝 扦插
水稻休眠芽催芽, 再生稻繁殖
马铃薯芽栽繁殖
4、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 一定条件下,都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组 织 培 养
(二)异地异季繁殖,一年多代
北方春播或夏播作物收获后 南方(广东、海南、 云南等)南繁;
原 种 生 产
原 种 繁 殖
大田用种生产
2、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的重点在“提纯”上,错位。 (2)种出多门,标准各异,提纯结果可能面目
全非。 (3)程序复杂,技术繁琐、费工。 (4)原种生产周期太长,跟不上需求。
四、提纯生产原种的一般程序
1)单株选择; 2)分系比较; 3)混系繁殖。
1、基本方法
重复繁殖方法是由专业化机构对育种家种子 用保纯法不断扩大繁殖的过程。
育种家种子采用“种子贮藏法”,即一年生 产,多年贮存,分年使用。也可由育种单位 自己连年繁殖。
2、方法评价
这种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保纯”。可以把影 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各种因素减少到最小程度。
(1)专业化生产,严格的制度,可防止机械混 杂与天然杂交引起的基因迁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