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深入探讨文章主旨,感受作者的情感。
2、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3、学会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课前预习:加拼音或者写出汉字luō()下来 zuàn()干微sè()凉sōu sōu () chěng()能一茬()噌噌()勒紧()兀()地教学过程:一、导入寒冬过后,看见萌芽的柳树,我们知道春天到了。
在诗人的眼中柳婀娜多姿,(幻灯2)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是有这样一位作家,在暖和的阳光里,看到舒卷的柳叶总会摘下一片嚼一嚼。
知道他是谁吗?生答:宋学孟。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他一起进入柳叶的时代,感受那段特殊的岁月。
二、检查生字词(生读完后简单评价,强调逞能的读音,攥紧的字形蒙蒙亮的音和嚼的音形。
)带领学生齐读2遍。
三、初读课文,感知柳叶1、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4分钟】,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写了哪几件往事?抢柳叶(上树爬高、和三叔抢柳叶),吃柳叶(菜糊糊粥,菜包子),2、那么你能告诉我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的是什么吗?嚼、恋、赞柳叶文章就是这样以柳叶为线索,传奇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
3、作者这样的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评价这段生活。
(苦、乐)4、乐在何处?5、苦在何处?四、请大家再次深入地研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你的阅读感受的词句,试着加以分析。
1、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2、这里连用了三个“吃光了”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排比),(注意一下是什么吃光了!)这就强调突出了饥饿的程度。
在这之后人们才是“又抢”柳叶,这表明抢柳叶实际上是人们无奈之下的选择。
说明柳叶好吃吗?(不好吃,比树皮还难吃),这么难吃的柳叶还得去抢,否则就吃不到,说明吃柳叶容易吗?(不容易)这样的生活是苦还是乐?——苦;是呀这是一段令人心酸而苦涩的岁月。
3、(可以给学生时间加以讨论2分钟)强化阅读听到这老师有一个疑问:苦与乐不是一对反义词吗?谁能告诉我文中的苦与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的确,在一个八岁孩子的眼中能爬树逞能是一种乐,能吃饱肚子是一种乐;可这种乐却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一种乐。
因为那是中国人民最艰难的一段岁月。
由于国力薄弱的新中国,遇上了自然灾害,再加上政治上的浮夸风,致使全国人民生活极端困难,在那个严重饥荒的岁月里,到处都是消瘦的躯干、苍白的脸色、渴望食物的眼神……中国科学院一九八九年发表的国情报告说:“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成为本世纪中国最悲惨的事件之一。
”于是成年后的作者再度品味这段生活,他看到的是一种苦,年少时的乐也就成了苦中的乐,苦中作乐,以乐衬苦,让人倍感其苦。
(板书)4、作者对柳叶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请你找一找,这种感情集中在哪些地方?5、下面分读1、2、3、14、15段,对柳叶,作者抱有什么情感(感激),因为柳叶救过我的命。
)你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4、除了这种情感之外,你还从文中品出了家人和我之间的什么情感?家人对我的爱和关心五、结束语一叶知秋,一叶知情,如歌岁月,橙蓝青紫。
生活的苦,如茶,只有用心才能品出芳香。
让我们搜寻我们生命中的记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收获震撼,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收获阳光。
六、像《柳叶儿》一样反映那段特殊年代的作品还有很多,老师推荐给大家2篇:张洁的《挖荠菜》和刘绍棠的《榆钱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阅读。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命题人审核人审批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序号一、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春天来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和谐。
海风轻拂,海浪轻逐。
①天空中又一次飘满风筝和鸟鸣。
沙滩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②我们漫不经心地随意走在沙滩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③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①②③二、仿照下面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1、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整个荷塘;,;我原想亲吻一瓣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雪原。
2、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示:滴水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广读博览;,是在告诉我们。
三、现代文阅读礼物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
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
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学的日了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
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
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
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
""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
"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
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
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1、答案要点: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2分,答出一点给1分)2、(1)答案要点: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2分,其它答案意思正确也可)(2)答案要点:①1万元来之不易②凝聚着母亲的心血(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确也可)(3)答案要点:①嫌女儿浪费钱②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2分,答出一点给1分)3.感激等;委曲等(4分,每空2分)4.答案要点: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3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确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