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2 编制原则1.3 编制采用的标准和规范规程1.4 指导思想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目标2.1 工程概况2.2 工程目标第三章施工部署3.1 施工准备3.2 施工总体安排及流水段的划分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4.1 测量控制方案及技术措施4.2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3 承台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4.4 墩身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5 桥台盖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6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7 支座安装方案及技术措施4.8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9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10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要点4.11 混凝土浇注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12 桥面系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第五章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5.1 工程特点5.2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5.3 桩基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对策5.4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6.1 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6.2 质量体系6.3 影响质量的因素6.4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6.5 质量保证措施6.6 质量的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6.7 创优计划第七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7.1 工程进度计划7.2 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7.3 冬期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7.4 农忙季节及节假日正常施工保证措施7.5 雨季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7.6 高温季节施工安排及保证措施7.7 影响工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7.8 当工期出现偏差而应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第八章安全、文明、环保管理体系与措施8.1 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8.2 施工中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预防措施8.3 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8.4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九章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资源配备计划9.1 组织机构9.2 管理人员配置计划9.3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9.4 劳动力配备计划9.5 主要材料计划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施工排水措施10.1 冬季施工的措施10.2 雨季施工的措施10.3 施工排水措施第十一章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风险控制11.1 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11.2 风险控制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2.1 现场布置原则12.2 现场布置说明12.3 施工平面布置管理12.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第十三章合理化建议13.1 新技术应用的建议13.2 缩短工期的建议13.3 降低工程费用的建议13.4 提高工程质量的建议第十四章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14.1 治安联防方案14.2 重大节假日安全保卫方案14.3 治安保卫制度14.4 工地门卫制度14.5 民工住宿安全管理制度14.6 民工住宿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五章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15.1 成品保护管理措施15.2 工程保修工作管理措施和承诺第十六章对总包管理的认识以及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16.1 对总承包管理的认识16.2 对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协调、管理、服务方案第十七章与发包人、监理人及设计的配合17.1 与业主的配合服务17.2 与监理单位的配合措施17.2 与设计单位的密切配合第十八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18.1 调查分析18.2 保护措施18.3 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第十九章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19.1 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第二十章收尾和竣工阶段的管理配合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五章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5.1 工程特点本工程主要特点是:工期紧、施工任务重、交叉施工多。
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工序及工期、根据工程量大小及工期要求配备数量合理的人材机、协调组织好各工序交叉施工。
5.2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本工程的施工重点及难点是桩基础施工和支架现浇箱梁施工。
5.3 桩基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其对策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重点、难点主要是钻孔及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孔口高层及钻孔深度误差、孔径误差、钻孔垂直度误差、桩底沉渣过厚或开灌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塌孔、钢筋笼错位(如钢筋笼的上浮、扭曲或偏靠孔壁)、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断裂及夹层、扩径、缩颈、断桩等。
针对各种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
1、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1)孔口高程的误差孔口高程的误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质勘探完成后场地再次回填,计算孔口高程时疏忽引起的误差。
二是由于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废渣的堆积,地面不断升高,孔口高程发生变化造成的误差。
其对策是认真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各孔口的绝对高程,每根桩开孔前复测一次桩位孔口高程。
(2)钻孔深度的误差有些工程在场地回填平整前就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地面高程较低,当工程地质勘探采用相对高程时,施工应把高程换算一致,避免出现钻孔深度的误差。
另外,孔深测量应采用丈量钻杆的方法,取钻头的2/3长度处作为孔底终孔界面,不宜采用测绳测定孔深。
钻孔的终孔标准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为准,不宜以固定孔深的方式终孔。
因此,钻孔到达桩端持力层后应及时取样鉴定,确定钻孔是否进入桩端持力层。
(3)孔径误差孔径误差主要是由于工人疏忽用错其他规格的钻头,或因钻头陈旧,磨损后直径偏小所致。
对于桩径1200mm的桩,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30~50mm是合理的。
每根桩开孔时,合同双方的技术人员应验证钻头规格,实行签证手续。
(4)钻孔垂直度误差造成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主要原因如下: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
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
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钻头偏离方向。
钻进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钻头偏离方向。
钻孔垂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进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应立即调整。
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
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粘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
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整器。
(5)孔底沉渣过厚或开灌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孔底沉渣过厚除清孔泥浆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外,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
要准确测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桩的终孔深度应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取孔内钻杆长度+钻头长度,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3处。
在含粗砂、砾砂和卵石的地层钻孔,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
当采用正循环清孔时,前阶段应采用高粘度浓浆清孔,并加大泥浆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
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把孔内泥浆密度降至1.1-1.2g/cm3。
清孔整个过程应专人负责孔口捞渣和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时对孔内泥浆含砂率和孔底沉渣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较多。
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粘度和稠度偏小,砂粒悬浮在孔内泥浆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6)钢筋笼的错位(如钢筋笼的上浮、扭曲或偏靠孔壁)引起灌注砼过程钢筋笼上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砼过早结块,当砼面上升至钢筋笼底时,砼结块托起钢筋笼。
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砼逐渐升高,当砂层上升至钢筋笼底部时便托起钢筋笼。
砼灌注至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笼上浮。
若发生钢筋笼上浮,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出现。
(7)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发生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
严格把好进库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砼的和易性,是防止桩身砼离析和强度偏低的有效措施。
(8)桩身砼夹渣或断桩引起桩身砼夹泥或断桩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初灌砼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入砼内。
砼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砼面。
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砼上部结块,造成桩身砼夹渣。
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砼的正常上升,当砼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砼内。
严重时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导致砼灌注中断。
导管的埋管深度宜控制在2~6米之间,若灌注顺利,孔口泥浆返出正常,则可适当增大埋管深度,以提高灌注速度,缩短单桩的砼灌注时间。
砼灌注过程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分别采用理论灌入量计算孔内砼面和重锤实测孔内砼面,取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确保导管的埋管深度≥2米。
单桩砼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砼初凝时间内。
(9)扩径及缩颈成因:冲击频率及冲程冲击频率过快,对原淤泥层形成挤压,在孔内压力小的情况下向孔壁扩张或局部坍塌,冲击过大是形成扩与缩的成因之一。
灌注速度过快及提拔速度过快孔壁泥层在护臂泥浆作用下形成稳定整体,在灌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压力作用下向四周扩张,形成护壁,在灌注过程中提拔速度过快将形成缩颈。
5.4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重点、难点及对策浇箱梁的施工重点、难点主要是支架的刚度及稳定性、梁体合龙、箱梁的实体质量及外观质量控制。
1、支架的刚度及稳定性控制首先对地基进行验算,为保证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并满足一定的安全系数,针对本工程,应将基底池塘内淤泥清除,填土压实,然后浇注15㎝厚C15混凝土。
其次要选用刚度较大的钢管搭设支架,支架搭设前对桩基承载力、施工荷载、箱梁结构自重、预压荷载、支架安全性和稳定性等进行充分计算和验算,必要时作专项课题研究。
施工期间,支架钢管应进行防锈处理,防止因钢管锈蚀而影响支架的稳定性。
支架预拱度的设置应考虑预压沉降和弹性恢复等各项因素并征得设计单位认可。
每一浇筑跨应设置预压沉降观测点,为了确切掌握预压总沉降量和卸载后的地基回弹量及支架弹性变化量,观测点宜设在支架顶托上,对应地基上也要设置地基回弹量观测点。
沉降稳定时间应科学合理的确定。
2、梁体合龙为改善结构受力,在中跨合龙时要求对两悬臂端对顶1200KN,施工时需制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边跨及中跨合龙施工的温度要求在10℃-15℃之间,不得大于15℃。
边跨合龙前应经过连续几天的环境温度变化观测,掌握温度变化规律后,选择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间对合龙段两侧混凝土梁进行临时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