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主编:文江考试题型:1.选择题。
(10小题2=20分)2.填空题。
(10小题1=10分)3.辨析题。
(2小题6=12分)4.简答题。
(6小题,23分)5.综合分析题。
(15分)6.论述题。
(20分)考试内容:1.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特点:只需要观念和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2)流通手段:特点:需要现实货币,不需要足值的货币(3)支付手段:特点:买卖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平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交易不是同时进行。
作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4)贮藏手段:作用:金属货币制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购买力。
(5)世界货币:只有自由兑换的货币可以作为世界货币发行,此货币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贸易频繁。
2.足值货币:如果一种商品既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又可以作为一般商品进行消费,其价值相等,分为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
3.信用货币:(1)辅币。
(2)现钞。
(3)银行存款。
(4)电子货币。
4.货币制度的四大要素:(1)确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确定货币偿付能力。
(4)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5.货币制度:(1)本位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为无限法偿货币。
(2)辅币:为有限法偿货币,是本位币的等份。
(3)银本位制:①银两本位制;②银币本位制。
(4)金银复本位制:①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之间不规定比价,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就是市场上生金与生银的比价;②双行本位制:两种货币按法定的比价流通;③跛行本位制:金币为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5)金本位制:①金币本位制:金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②金块本位制:在一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来流通的制度;③金汇兑本位制:(6)纸币本位制: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
6.信用的含义:信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7. (填空题)信用的要素:(1)债权债务关系。
(2)一定的时间间隔。
(3)信用工具,即融资工具。
8.商业信用的作用:(1)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用关系,促进横向经济联系的发展。
(2)有利于加速物质和资金的周转。
(3)有利于巩固经济合同。
(4)有利于推销新产品。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2)商业信用受企业信用能力有限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3)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工商企业现有资本量的限制,提供的数量有限期限短。
(4)商业信用具有连锁反应,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9.银行信用是各种信用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用关系。
工具:存、贷款,汇票,本票,支票。
10.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银行信用具有广泛的接受性,风险性较小,安全性较强。
(3)银行信用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国家可以通过调节银行信用的规模、数量和方向来对经济进行调节。
11.国家信用的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
(2)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3)通过国家信用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建设。
(4)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是调剂政府收支季节性不平衡的手段。
12.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标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是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主要有三种方式:(1)赊销。
(2)分期付款。
(3)消费贷款。
工具:(1)消费信贷(耐用品、消费品贷款,住房贷款,教育助学贷款)。
(2)信用卡。
13.消费信用的特点:(1)非生产性。
(2)期限较长。
(3)风险较大。
14.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1)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2)扩大即期消费需求,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推销。
(3)增加消费总效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
15.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16.信用的经济职能:(1)配置资源。
(2)促进投资规模的扩大。
(3)提高消费总效用。
(4)调节经济。
17.股票和债券的联系:(1)两者都是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只是真实资本的代表。
持有股票和债券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并可借此进行权力的行使和转让活动。
(2)都是在间接融资中产生,是间接融资的融资工具,与向银行贷款相比,企业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筹集的资金大,时间长,成本低,而且不受银行贷款条件的限制。
(3)两者的收益率互相影响。
18.股票和债券的区别:股票体现的是所有权关系,债券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1)股票投资是一种无期限的投资,而债券投资则是有期限的投资。
(2)股票投资是一种所有权投资,股票持有者都是公司股东,在法律上拥有股份公司一部分所有权,而债券投资与所有权无关,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3)股票收益无法确定,债券收益确定。
19.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1)偿还性。
(2)盈利性。
(3)流动性。
(4)安全性(风险性)。
20.利率的决定因素:(1)平均利润率(最重要的内容)。
(2)社会经济运行周期。
(3)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4)国家经济政策。
(5)历史利率水平。
(6)国际利率水平。
21.利率的作用:(1)利率对控制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具有一定的作用。
(2)利率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利率可以促进调节产业结构。
(4)利率对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具有一定的作用。
22.(必考)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1)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本币贬值:刺激出口,抑制进口;本币升值:抑制出口,有利进口。
(2)对物价和收入水平的影响:本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并进而影响国内物价总水平上升;本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并进而影响国内物价总水平下降。
(3)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本币贬值:资本外流;本币升值:资本内流。
(4)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本币贬值:国际收入增加,支出减少,可能引起顺差;本币升值:国际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可能引起逆差。
23.金融市场(是无形市场)的构成要素:(1)交易主体:参与者。
(2)交易客体(对象):货币资金。
(3)交易价格:利率。
(4)交易工具:又称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一般包括债权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24.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金融资产的偿还期限: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工具交易市场)。
(2)按市场客体交易层次: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3)按交割期限: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交易在前,交割在后)。
(4)按融资范围: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
25.(必考)金融市场的功能:(1)融资功能:通过资金融通,实现资源化优化配置。
(2)综合反映功能。
(3)提高市场效率功能。
(4)调控功能,宏观经济调节。
26.货币市场的特点:(1)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低。
(2)管制较宽松。
(3)多数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27.(只需知道以下市场构成货币市场,不需牢记其名称)货币市场的构成:(1)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2)金融机构短期资金存贷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
(4)CDs市场。
(5)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6)短期债券市场。
(7)回购协议市场。
(8)贴现市场。
28.资本市场的特点:(1)期限长,风险大,流动性低。
(2)收益较高,价格变动大。
(3)一般集中在固定场所。
29.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区别:(1)两者交易的金融资产流动性不同。
(2)风险性不同。
(3)市场职能不同。
(4)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
30. (了解)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两市场资产可以互相转化,两市场的利率变动方向一致,两市场对经济周期的反应相同,而且在经济不景气时,两市场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31.汇率:也称外汇市场,是一国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它是一种价格,即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
32.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1)一般由政府出资创立。
(2)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
(3)有确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
(4)特殊的融资原则。
(5)独立的法律依据。
33.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1)具有政策性和金融性的双重特征。
(2)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金融企业。
(3)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财政机构。
34. (辨析题)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财政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与财政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财政资金的分配具有无偿性和单向性,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分配是信用分配,具有偿还性和双向性。
35.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1)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演变成现代商业银行。
(2)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直接组建股份制银行。
36.商业银行的性质: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追求利润最大化。
37.业务分离型金融体制:是指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
一般指银行业务与投资业务相分离。
38.分离型体制下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1)只有商业银行能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2)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主要业务。
39.全能型商业银行:又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证券业务等。
始终采用全能型模式的国家以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为代表。
40.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1)分支行制:(最基本的)总行制,总管理处制。
(2)单一银行制。
(3)控股公司制。
(4)连锁银行。
4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几乎不能给银行带来盈利)。
(2)贷款(最主要的资产业务)。
42.(填空题)我国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
43.(综合题)发放贷款应该考虑的问题:(1)贷款的合法性。
(2)贷款的期限和利率。
(3)对借款人的要求。
“6C原则”:品德,才干,资本,贷款担保,经营状况,连续性。
44.从事证券投资的目的:(1)谋取优厚的收益(利息收入和证券增值收入)。
(2)保持整个银行资产良好的流动性(商业银行的第二准备)。
(3)降低和分散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资产多样化,以分散风险)。
45.(填空题)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安全性。
(2)流动性。
(3)盈利性。
46.(选择题)世界最早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47.我国央行的组织形式:单一制: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
48.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
49.(填空题)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1)交易性需求。
(2)预防性需求。
(3)投机性需求。
50.(重点)在中央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的过程表现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供给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以此为基础扩张地向社会供给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