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教学设计
②实数的概念;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教学活动5
五、拓展与小结
1)问题:希伯索斯发现的到底是个什么数呢?
课件展示:介绍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叙述无理数被发现的过程.
②阅读课文:P88页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呢?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3)布置作业:
①习题13.3第1,2题.
思考题: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以及运算法则对于实数来说是否还适用呢?
1)我们所学过的数是否都具有上面问题中数的特征?
列举一些数(如π、 、 等)
学生通过有理数到小数的转化,类比得出无理数的概念
2)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教学活动3
三、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1)问题: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π、 这样的无理数的点吗?
数学《实数》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实数(第一课时)
科目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及开方运算,对数的范围的扩展(从有理数到实数)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通过本节课引入无理数的概念后,让这种模糊的认识变为清晰的了解。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参与无理数的概念建立和发现数系扩充的过程之中,强化对无理数的认识。
1. 了解无理数的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2.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实数的分类。
2. 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资源
1、教师பைடு நூலகம்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设备(多媒体教室)
2、学生准备直尺、2个正方形纸板、1个圆形纸板、剪刀
《实数》教学过程描述
启发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给出已学过的数的分类。(出示分类课件)
教师在分类过程中适时给出实数的概念.
2)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课件出示)
0.15,-7.5,-π.
①有理数集合:{ …};②无理数集合:{ …};
③正实数集合:{ …};④负实数集合:{ …}.
3)小结:
①分类原则:同标准,不重不漏;
教学活动1
1)探究问题: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3,- , , , , 转换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2)结论:(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得出)任何一个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是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任何有限小数或是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教学活动2
二、无理数概念的引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2.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
三、知识与技能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借助上节课 的得出和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教师参与并指导实际操作;
课件演示:π在数轴上的位置、 、- 在数轴的表示;
3)结论: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教学活动4
四、实数的分类
1)问题: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的分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