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分析初中地理属于非中招考试科目,一直以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命题原则和难易程度都没有作统一、明确和具体的要求,这样就给初中各年级的考试和命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04~05学年下期,我市初中地理学科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全市各年级组织了统一的考试,市教育局对市区实施新课程的三所初中七年级进行了质量调研。
调研结果是:三所学校总体平均分为53.81(市直一初中63.85、市直二初中48.44、市区三初中49.33),只有市直一初中在平均分以上,下面我就简单地汇报几点:一、试题命制原则:1、试题力求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试题无论从选材还是呈现形式都着力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核心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试题从学生的亲身经历、生活经验切入也是遵循的重要原则。
3、符合目前初中地理学科和我市地理教学的现状,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试题难易程度确定为难中易的比例为1:2:7。
4、尽量减少机械性记忆知识,增加具有明显迁移和应用价值的地理基础知识,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轨道上来。
二、抽样情况: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无法进行纵向比较(今年是首次实行新课程),为了便于横向比较,各抽取了三所学校的第二、第十二两个考场,抽样统计总分和各大题的几项统计参数,结果大致与市教育局公布的成绩一致(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一初中、三初中抽样的班级都是一一、一五班,其中有寄宿班,而二初中是一七、一九、一十一三个班)。
以下是总体抽样统计数据:三、试题分析:本套试题无论在题型、还是各题型所占分值上都保持相对稳定,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合占50分,综合题占50分。
前两道大题仍然侧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综合题则侧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与以往不同的是综合题适当减小读图分析题的比重,增加了符合课改精神的主观题的比重。
三个大题中,无论从平均分、及格率还是优秀率来看,难度最小的是单项选择题,其得分率、及格率、优秀率分别为81.7%、96.1%、63%;其次是填空题,难度最大的是综合题。
这样的难易程度及题型分配情况符合历来的统计规律。
由于填空题、选择题题量多,所占分值比例大,因此,必须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完这部分内容,而通过部分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有效地拉开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答题情况:填空题:总分20分,平均得分12.5 (62.5%),及格率、优秀率分别为59.6%、32.8%,不及格和优秀学生的比例都较大,说明学生在对填空题有关内容的掌握上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其中得分率高的题目为1、6小题。
1小题是有关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的考查;6小题是世人关注的热带雨林的分布问题。
由于师生对这些问题的高度重视,因此,答题情况最好。
失分率最高的是3、8、4、5、7、11。
3、8、7题是无图考图的内容,虽说是填空题,但实则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切实落实在地图上,单凭机械记忆不能解决问题。
第3题,叶尼塞河以西的俄罗斯的地形主要是平原,而不应答成具体的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要注意区别地形类型和地形区名称这两个概念;该河以东包括山地和高原两种类型,很多学生忽略了最东部的东西伯利亚高原。
第8小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回答问题的角度是大洲,而非具体分界线;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教材中“亚洲的范围”图,将亚洲与各洲的界线具体化、问题化,以加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亚洲与欧洲的界线较为复杂,有河流、海峡、山脉,而在东北则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隔。
第7小题涉及美国的两个海外州的分布,阿拉斯加州濒临北冰洋,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中。
第4、5、11小题分别涉及到气候、中东地区的居民和宗教信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
第4小题确定气候类型要紧紧抓住北回归线从本地区穿过这一点,对气候特征的描述则要抓住热量(气温)和降水量(干湿状况)两个方面。
选择题:总分30,平均分24.5 (81.7%),及格率96.1%、优秀率63%,尽管该题答题情况最好,但答案直接可从教材中得到,或纯粹记忆性的题目寥寥无几,要么渗透着无图考图的要求,如1、2、3、13、15、17、30;要么蕴涵着对基本地理规律、原理的考查,如6、18、25、26;要么是对重要地区、国家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判断,如5、7、11、12、14、16、20、21、22、23;还有就是对教材中“活动”内容的关注,如8、11。
根据试卷统计,失分率最高的是11(68.5%)、8、24、22、1、2、23、18、29、17,这些题目基本上都包含在上述四种情况中,都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较高的要求。
第11、8两题除要了解俄罗斯的资源优势、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外,还要结合课后的“活动”内容,认真细致地观察有关的地图,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8题C、11题A。
第24题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和最高的高原分别是巴西高原和青藏高原,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将二者混为一谈(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多的湖泊是贝加尔湖,面积最大的湖泊为苏必利尔湖两者也易混淆)。
第22、23题,要求学生在结合分区地图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巴西、美国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知识。
这两道题虽说分值不大,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往往顾此失彼,因此失分率较高。
第1、2、17题,要求学生必须心中有图,否则难度会很大。
第18题,主要考查美国海外州的分布特点,如果不能抓住这点,试题似乎无从下手。
第29题按理说失分率不应该这么高,纯粹是对几条重要河流的记忆。
四个选项中学生较为陌生的是D项利塔尼河,它位于中东地区(是黎巴嫩和以色列的共用水源)。
得分率最高的是16、20、3、28、5、14、4、9、27、19,这些题目相对来说,要求降低许多,知识面也窄,记忆性的知识多,也就容易得出正确结论。
综合题:总分50,平均分32.5 (65%)。
以下是各小题的具体统计数据:综合题的六道小题中,前三道客观性强,对答案的标准性和唯一性上要求高,后三道主观性强,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大,除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等多种能力。
第1小题(9分),平均分5.3(58.9%)、及格率52.6%、优秀率38.9%,难度中等偏大,仅次于第2小题,主要涉及到了教材中“亚洲地理分区”和“亚洲的气候类型”两幅图。
主要考查亚洲各分区中典型国家的分布和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
各问失分率的高低依次为⑷76.8%、⑵74.7%、⑶55.8%、⑴。
其中答题情况最好的是第⑴问,难度最大的是最后一问:要求学生掌握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东南沿海、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这三个地区的气候类型,要求学生心中必须有“亚洲的气候类型”这幅图。
做题时关键是抓住北回归线的分布和南亚(印度半岛)、东亚(我国东南沿海)特殊的海陆分布。
学生主要的错误是对气候分布的规律缺乏了解,回答成地中海式、温带大陆性、温带海洋性和热带雨林这四种气候的人很多。
⑵、⑶两问,要求学生在认真研究“亚洲地理分区”地图的基础上,注意到特殊国家的分布,这些都属于细节性的知识,需要老师加以强调,答案依次为哈萨克、阿富汗、中亚地区、东南亚。
第2小题(12分),平均分5.6(46.7%)、及格率34.7%,优秀率5.3%,这三项统计数据在六个小题中都是最低的,说明该小题难度最大。
各问错误率依次为⑷、⑶、⑸、⑹、⑵、⑴。
该题得分率最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A .对印度及南亚地区的有关地图重视不够或观察不深入、不细致;B.对教材中的“活动”、“阅读材料”等教材资源缺乏关注或研究不细或学生没有真正理解;C.教师没有对教材中的隐含知识进行适度地点拨、引导,如印度的软件业中心班加罗尔、巴基斯坦的主要灌溉水源印度河等。
⑷问失分率最高主要是由于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地势、地形、气候、河湖密度)。
⑶问主要在于学生不了解印度河与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的关系。
⑸问的答案克什米尔地区需观察“南亚地区”图。
⑹问只要采用排除法就容易得出答案D。
⑵问虽是课后的“活动”内容,但学生必须真正理解印度半岛的洪涝灾害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到来早晚、势力强弱之间的内在关系。
⑴问中的第二空班加罗尔,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完成P40“活动”2的知识后,再对照“印度工业的分布”图后,加以特别强调。
第3小题(12分),平均分8.7(72.5%)、及格率96.1%、优秀率45.3%。
此小题区分度不大,得分率和及格率都很高,说明难度不大,96%的学生能得到及格分,但优秀率不是最高,主要失分点是:第⑴问(在图中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第⑵问中的第一空D印度洋,第⑷问中的第一空方向的判断,这几点也正是该小题中的难点知识,也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重点突破的难点知识,应着重让学生掌握技巧、做题方法。
第4、5、6三道题中,4小题难度最大,6小题难度最小。
第4小题(9分),平均分4.8 (53.3%)、及格率60%、优秀率20%。
该题失分率最高的是第⑶问,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回答出河流沿岸城市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这一点,而另一方面的弊端出现的问题就很多了,如:降雨量少、旱灾的出现、水土流失、泥石流、地震、海啸的发生、有的地区比较潮湿、其它运输方式受到制约等。
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学生对特殊地理现象的概念、成因和空间分布规律缺乏了解。
比较合理的答案是城市废弃物对河流水体的污染。
第⑴问主要的错误表现在对我国主要沿河分布的城市知之不多,或者将城市、省份名称混为一谈。
第⑵问答题情况最好,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文字表述不够简洁,拖泥带水;二是对一些地理术语、概念模糊不清,如将河运与海上运输混淆,水资源、水能、水利、水力不能正确区分;三是有些说法值得斟酌,如土壤肥沃,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发电提供能源等。
第5小题(4分),平均分3 (75%)、及格率68.4%、优秀率33.7%。
该题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自由选择、灵活度较大(出题的方式比较人性化):一是可以选择回答亚洲还是巴西;二是亚洲或者巴西的世界之最很多,只要写出其中任何四点即可。
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有:部分学生没看清题目的要求,同时回答两个问题;对重要的地理知识掌握不多、不准确,知识面窄;只回答出地理事物,没有明确其属性。
第6小题(4分),平均分3 (75%)、及格率75.8%、优秀率54.7%。
该题答题情况最好,原因首先是学生对日本的石油运输路线图掌握得较到位,做到了心中有图;另外就是评卷中降低了要求。
“途经”本应强调顺序,但答题中只要学生回答出有关的知识点,不论其顺序如何,也不管是否出现错误答案,均采取了按点给分。
五、存在的问题:1、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