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最新)2011中小学校长考试试题及答案新时期校长领导力的提升第一章校长领导力的理论概述一、领导力的定义。
领导力是各种社会类型组织最核心的竞争力。
它体现的是领导者以个人的人格魅力为基础,以法定的领导职权为条件,对周围的环境、组织的发展和组织成员的成长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二、什么是校长领导力?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它包括校长的言行、要求以及校长自身的品格等引起被领导者作出积极反应的感召力量。
校长领导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办学思想的领导力办学目标的领导。
办学品味的领导。
办学风格的领导。
2、课程实施的领导力(1)坚定地执行国家课程。
(2)充满智慧地建构课程。
(3)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3、校园文化的领导力(1)思想建设。
(2)心理环境建设。
(3)文化活动建设。
4、师生发展的领导力(1)促进教师发展的策略。
(2)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
三、校长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一)思维力与洞察力(二)学习力与创造力四、校长领导力的时代特征:校长领导力的时代特征有以下几方面:(一)战略远见(二)关注环境五、校长领导力的价值分析:(一)领导力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
(二)领导力是领导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性范畴。
(三)领导力的性质和作用程度是判断领导水平高低的基础标志。
(四)培养领导力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必然选择。
六、情境领导理论(一)情境领导理论的出现(二)情境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三)情境领导模式(四)情境领导理论的评价七、信息处理与领导力(一)信息处理理论关注的要点(二)信息处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三)领导力与追随者的信息处理八、几种有代表性的领导权变理论:1、菲德勒模型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3、路径—目标理论第二章校长领导力的开发一、校长领导力的技能分解学习力和创新力。
二、洞察力的内涵分解对洞察力进行解读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洞察发展,转化目标。
第二,洞察人性,激励成员。
第三,洞察变化,利导冲突。
三、决策力的过程分解科学决策的过程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发现问题。
第二,确定目标。
第三,拟定方案。
第四,评优选优。
第五,试验验证。
第六,方案实施。
第七,信息反馈。
第八,追踪决策。
四、执行力的行为分解校长的执行力在学校工作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树立确立的目标,确定执行力的方向;(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优化学校的管理流程;(三)营造公平的环境,提升教职工的整体执行能力;(四)优化高效的组织结构,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五、感召力的效能分解校长的感召力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德化人;(二)以“能”服人;(三)以“和”凝人;(四)以“新”带人。
六、校长的沟通技能(一)善于倾听;(二)学会幽默;(三)情感沟通。
1、情感沟通能够加深沟通双方之间的信任度;2、通过情感沟通能体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情感尊重;3、情感沟通更有助于消除冲突。
七、学习力是什么?从构成要素来看,它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力等要素。
八、学习力的具体表现1、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2、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更新观念的能力;3、符合实际的有利于学校教育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
九、创新力的定势分解(一)心理定势(心理素质)1、感召力2、记忆力3、思考力4、想象力(二)思维定势(思维素质1、独立性思维2、求异性思维3、跳跃性思维十、简述校长领导力的个人基础。
(一)思想素质(二)校长的知识素质基础首先,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其次,要具有有关法律知识。
再次,校长要具有管理学知识。
最后,校长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
(三)校长的能力素质基础1、综合分析能力2、观察和预见能力3、决断力4、创新能力5、协调能力(四)校长的心理素质基础(五)校长的身体素质基础十一、校长如何赢得认同(一)用文化的力量陶冶人——校长要做个文化人;(二)用思想的力量感召人——校长要做个思想者;(三)用智慧的力量启迪人——校长要做个读书人;(四)用情感的力量感化人——校长要成为服务者;(五)用人格的力量感动人——校长要成为楷模形象。
十二、校长怎样规划愿景(一)校长要准确把握学校“共同愿景”的内涵;(二)校长要有能力规划和提炼学校的共同愿景;(三)校长要做好规划、培育个人愿景的工作。
十三、简述校长的激励艺术(一)激励的内涵第一,激励是一种刺激,是一种行为动力,所以可以说成“激励力”。
第二,激励的行为主体是管理者和管理组织,激励体现了管理者的意志,是一种管理者的目的性活动。
第三,激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涵几个环节的过程,是几个环节有序连接的过程。
第四,激励就是一个行为主体根据对激励对象需要的理解而采取相应的刺激方式。
第五,激励的目的是激励的行为主体的思想的对象化过程。
第六,激励过程中,充满了对人的认识和关怀,使之成为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教师需要的特点与激励的基本原则(三)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方式十四、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方式1、价值激励2、目标激励3、授职激励4、奖惩激励5、民主激励6、楷模激励7、情感激励十五、协调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目标原则2、统筹原则3、公正原则4、适度原则十六、校长应具备的人际关系能力与艺术3、与教职工交往(1)与一般教职工交往(2)与特殊人交往十七、校长必须开发的领导意识1、战略意识,(1)要重视战略预测与分析(2)要讲究谋略(3)要有忧患意识;2、超前意识;3、改革意识;4、竞争意识;5、协调意识;6、形象意识;7、敬业意识;8、责任意识;9、教师意识;10、法规意识。
十八、校长储备知识的结构相关知识十九、知识储备的途径1、博览群书2、专博结合3、奋勉自学4、独辟蹊径5、动态调节6、向实践学二十、领导力的训练(一)用好权(二)了解下属:1、追求安全2、追求温暖3、追求信赖4、追求事业(三)学会讲话1、声音洪亮,富有节奏2、情理交融,声情并茂3、手势姿态,巧妙配合4、吐字凄楚,通俗易懂第三章校长领导力的训练一、校长思维力的训练(一)思维的参悟,能力的升华1、考虑事物的多元素2、考虑多角度全方位3、考虑多种思维热点4、突破定势的影响5、向反方向思维发散(二)原理的遵循,提升的捷径1、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三)摒弃的思维,发展的障碍1、功利主义思维2、现实主义思维3、形式主义思维二、校长洞察力的训练(一)独具慧眼,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二)长于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三)大胆探索,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三、校长决策力的训练(一)扩散思维,一会决策内涵(二)明确愿景,扩展决策视野(三)果敢决断,提升决断能力1、树立自信心2、强化风险意识3、锻炼忍耐力(四)完善计划,排除决策干扰1、计划和决策的联系与区别2、计划与决策的完善与双赢四、校长执行力的训练(一)理解执行,提升认知高度(二)制度构建,内化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特点(1)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
(2)绩效管理是学校文化,价值认同和塑造的过程。
(3)绩效管理是一种正面的激励。
概括起来,学校中的绩效管理是一种让学校教师完成他们的工作的提前投资。
2、学校管理中绩效管理的原则(1)坚持以前绩效考核指标为核心。
(2)坚持目标管理。
(3)科学实施业绩评价。
3、绩效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1)对教师工作质量坚持绩效分层考核。
((三)组织保障,感受人文关怀1、维护教师尊严2、民主管理学校3、尊重教师选择4、促进专业成长5、拓展培训领域6、变压力为动力7、创设宽松氛围8、和谐人际关系9、创设办公室文化10、丰富精神生活(四)文化保证,提升办学品味1、学习文化是创立名校的基石;2、学校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3、学校文化是教育质量竞争中的砝码;4、学校文化是学校力量的凝聚剂;5、学校文化是质量教育的突破口;6、学校文化是现代学校的重要元素(五)注重细节,活用执行技巧五、校长感召力的训练(一)自我修炼,提升魅力1、贵在自觉修炼2、重在自主行动3、悟在自省反思4、精在自校研究(二)知人善任,造就魅力1、知人要做到“五不”(1)不以好恶而取才2、善任要做到“五坚持”(1)坚持德才兼备(2)坚持重用人才(3)坚持用人所长(4)坚持注重实践(5)坚持明责授权3、知人善任,打造感召魅力(1)说话行事的信用(2)敢于承担的责任(3)注意讲话的艺术(4)注重个人的形象(5)凸显关爱的人文(三)策略激励,驱动行为1、善用目标激励2、赏识艺术和用人之长(1)突破思维定势,敢于用人之“短”(2)摈除成见宿识,乐于用人之“短”(3)发现“短”中之“长”,善于用人之“短”3、环境激励一是人际关系环境。
二是校园自然环境4、重视并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各种需要(1)物质需要,即生理需要。
(2)精神需要六、校长沟通力的训练(一)学会倾听,共建愿景1、校长与中层领导的沟通2、校长与有误会的教师沟通3、校长与错怪了的教师沟通4、校长与年轻教师的沟通5、校长与老教师的沟通6、校长与女教师的沟通7、校长与弱势教师的沟通(二)善于表达,言行一致1、校长要有公仆心2、校长要有知人善任心3、校长要有仁和心4、校长要有善于利导人心5、校长要以诚换人心6、校长要以德服人心(三)协调矛盾,化解冲突1、要不断提升协调能力2、要讲究工作协调的方式与方法3、要增强语言的表达功力七、校长学习力的训练(一)学会学习,时代召唤学习力1、学习力,是最根本的推动力2、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3、学习力,是最活跃的创造力4、学习力,是最本质的竞争力(二)自我修炼,开发学习领域1、加强理论学习促提升,自觉起到“领头雁”的作用2、加强个人修养促提升,自觉起到“导航者”的作用3、开拓创新促提升,自觉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4、严格自律促提升,自觉起到示范的作用(三)校本教研,共建学习型团队1、学习是进步的根本2、学习型团队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八、校长创新的特性1、校长创新的普遍性2、校长创新的相对性3、校长创新的谨慎性4、校长创新的文化性5、校长创新的复杂性6、校长创新的艰难性7、校长创新的集体性九、校长创新的要素1、问题是校长创新的前提2、信息是校长创新的基础3、新颖是校长创新的魅力4、成效是校长创新的关键5、团队是校长创新的保证第五章情境中的校长领导力一、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教授等研究者从现代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将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分为以下步骤。
1、陈述目标2、分析任务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堂教学活动设计5、教学6、评定二、教学设计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制定教学目标。
二是进行任务分析。
三是选用教学方法。
四是开展教学评价。
三、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校长领导力1、教育研究的先行者2、课程开发的领头雁3、校本教研的策划者(1)教育思想创新(2)队伍创新(3)评价方式创新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校长领导力1、理解要求2、开拓渠道3、创造氛围4、提供支持五、成熟与发展阶段分为哪四个水平?第一,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