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给老师讲座PPT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给老师讲座PPT


0
数量
PART ONE
听评课的概述
(一)听评课的概念
听评课
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评课是听课的延 续与升华。这两种活动密切相关,听课、评课合 称为听评课。
(一)听评课的概念
观察者带着明确 的目的
直接从课堂情境 中收集资料
听评课
凭借自身感官及 有关辅助工具.
依据资料作相应 研究的一种教育 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1 听课中的“听”
(6)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7)促进个体发展; (8)“巧妙” 地安排练习; (9)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10)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1 听课中的“听”
朱永新老师的“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 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④学习方法
⑤目标达成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2 听课中的“观”
就是观察。观察要有重点,观察的重点主要取决 于听课目的,听课目的不同,所要观察的内容和重点 都会有区别。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3 听课中的“记”
一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要点”“课堂观察记录” 二是教学评点 “教学评价” “课堂点评”
(三)评课原则
总要求 平等交流、换位思考、 客观公正、整体衡量、 积极肯定、谨慎否定、 正确归因、启发建议。
(三)评课原则
1. 智慧追问原则。 2. 平等对话原则。 3. 客观公正原则。 4. 激励性原则。 5. 针对性原则。 6.差异性原则。
PART THREE
如何进行评课
多元化的评课目标与标准
(一)听评课的概念
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内教与学的状况所进行的记录、分 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 展的专业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主编的《课堂观察 》一书,从学 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和课堂文化(C)等方面构 建了四个维度的课堂观察框架(LICC),包括20视角68观察点进 行课堂观察,还包括实施程序、几十种观察量表。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4 听课中的“思”
常规的思考主要包括:教学思路与目标;教 学重点、难点的处理;课堂结构设计;教学 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 功;教学思想等。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4 听课中的“思”
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得失。”倾听和观察是感知器官的感受,如果听 课过程中只感知不思考,听课中获得只是表象和 浅层的感性信息。 且听且思考






备 标 准
备 目 的
(一)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1
2
进入“教师” 的角色
要进入“学 生”的角色
3
要进入“学习 者”的角色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听课中的“听”
1 德国教学法专家赫尔伯特·迈尔在《怎样上课才最棒》
一书中提出的“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 (1)清晰的教学结构; (2)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3)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4)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 (5)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二)课堂Fra bibliotek做好听、观、记、思
4 听课中的“思”
深入的思考包括:(进入到你的三个角色中) ①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②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或出现错误的地方,原因是什么。 ③换位思考:如果“我”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 ④如果“我”是学生,怎么样我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⑤教师对难点的突破是做了什么样的教学思考。
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听评课是教研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教师教学生活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他是 体现同伴互助的最典 型的活动。
CONTENT
2002——2016知网搜索记录
200
180
172
160
162
140
140
120
125
100
94 86
80
70
60
40
43 44 30
20 2 2 4 10 13
(二)听评课的作用
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
12
形成良好 教研文化
34
提升课堂 教学质量
沟通协调 各方关系
(三)听评课的类型
检查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 临床指导式型听课 推门式听课
PART TWO
如何听课
(一)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思 想 准 备
舆 论 准 备
角 色 准 备
备 学 生
(一)听评课的概念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相互提供教 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 题进行对话交流,以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
专业能力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与“听课评课”比较,评课主要适用于需要对课堂教学做
出评价、分出等级的时候,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 教师培训活动。
(三)听课后做及时沟通交流——评课
PART THREE
评课概述
(一)评课的形式
口头评、书面评 专题评、全面评
自评、他评 个别评、集体评
(二)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 “听”、轻视 “评”、忽视 “评后改”。 2.听而不评、评而不深。(一言不发、敷衍了事、平淡肤浅) 3.全科式诊断。(不分轻重、主次) 4.评“新”弃“旧”。(过分要求形式方面的东西)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从重视知识掌握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多化的评课目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标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定向与达 成,是衡量课好坏的尺度,是评课的中心。
采用何种方式呈现?

②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师 的 教
③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④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⑤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
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
⑦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①课前准备

②情绪反应


③学习状态
叶澜老师的“五实”即有意义(扎实)、有效率(充 实)、生成性(丰实)、常态性(平实)、有待完善 (真实)。
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1 听课中的“听”
大师们站的的角度不同,思考的问题也就会不一 样,但是,这三位大师都涉及到课堂的三个要素:教 师、学生、课堂文化。
(二)课堂上做好听、观、记、思
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三维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