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02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8
2.1.2 工作方式
3、单工通信工作原理: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9
2.1.2 工作方式
4、单工通信的特点: 优点:设备简单(收发合用部分电路或部件)、省
19
市话局
• 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特点 利用小区覆盖,频率重用提高系统容量 系统需要进行频率规划,克服同频干扰 系统需要进行过境切换,保证通话连续 系统需要进行用户管理,保证漫游实现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20
2.2.4 蜂窝通信的基本原理
34
2.3信道分配策略
1、固定分配 (2)等频距配置法
– 举例
等频距配置时可根据群内的小区数N来确定同一信道组内各信道 之间的频率间隔,例如,第一组用( l,1+N,l+2N,l+3N,…), 第二组用( 2,2+N,2+2N,2+3N,… )等。例如N=7,则信道 的配置为:
第一组1、8、15、22、29、…
电池作为电源的移动台则更不利) —改进做法:移动台采用单工方式,基地台采用双
工方式,即所谓的半双工通信。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14
2.1.3 调制方式分类
调制方式、种类的表示符号, 对于调制种类的符号表示要反映调制形式的全貌
和所需带宽。不同的调制种类由四部分构成: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2
2.1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2.1.1 无线通信的频谱环境
长波
中波
短波
超短波: 米波
微波: 分米波
厘米波
毫米波
亚毫米波
光波: 红外光
30-300 KHz 0.3-1.5 MHz 1.5-30 MHz 30-300 MHz 0.3-3 GHz 3-30 GHz 30-300 GHz 300-3000 GHz 3103-3105 GHz
第二组2、9、16、23、30、… 第三组3、10、17、24、31、… 第四组4、11、18、25、32、… 第五组5、12、19、26、33、… 第六组6、13、20、27、34、… 第七组7、14、21、28、35、…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31
2.3信道分配策略
1、固定分配 (1)分区分组配置法
– 特点 避免三阶互调;但未考虑同一信道组中的频率间隔,
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邻道干扰。 每组信道数增加时,频谱利用率降低。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3
43
2
754
3 4
分裂后小区结构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28
四 、 过境切换
BS
BS
BS
BS
BS BS
BS
MSC:扫描接收、判定位置、
准备信道、切换信道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最前面的数字表示这种调制种类所占用的带宽(单位为kHz); 第二部分为一个字母,说明主载波的调制形式; 第三部分为一个数字,说明信息传输种类; 第四部分为一个字母,表明辅助特性。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15
2.1.3 调制方式分类
调制种类的符号表
30
2.3信道分配策略
1、固定分配 (1)分区分组配置法
– 举例 设给定的频段以等间隔划分为信道,按顺序分别标明各信道的号 码为:1,2,3,…。 若每个区群有7个小区,每个小区需6个信道,按上述原则进行分 配,可得到:
• 第一组 1、5、14、20、34、36 • 第二组 2、9、13、18、21、31 • 第三组 3、8、19、25、33、40 • 第四组 4、12、16、22、37、39 • 第五组 6、10、27、30、32、41 • 第六组 7、11、24、26、29、35 • 第七组 15、17、25、28、38、42
2 7 5 1 6 3 4
3 4 2 7 5
3 4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25
频率重用与同信道干扰
1 6
2 7 5 1 6
1 6 3 4 2 7 5
2 7 5 1 6 3 4
3 4 2 7 5 1 6
1 6 3 4 2 7 5
2 7 5 1 6 3 4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7
2.1.2 工作方式
2、单工通信分类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频单工(收 发采用相同的频率)和异频单工(收发采用两个 不同的频率,两个频率相隔一个较大的间隔: 150MHz 频 段 为 5.7MHz , 450MHz 频 段 为 10MHz , 900MHz频段为45MHz)两类。
一、小区、区群与频率重用 小区形状的确定
小区的实际覆盖
想象的 覆盖
理想的 覆盖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21
实际的 覆盖
无线区群构成
☺ 区群内每个小区使用不同的频率 ☺ 区群的形状能够无缝覆盖整个区域 ☺ 区群间同频小区的距离保持相等
无线区群的几种形状
5
2.1.2 工作方式
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及频率使用方 式分,可分为:单工(同频、异频单 工)、双工(同频、异频双工)和半 双工通信。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6
2.1.2 工作方式
一、单工通信 1、单工通信概念:所谓单工通信是指
通信双方的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 信,某一方收发信不能同时进行。
双方可同时进行信息传输(而不需交替地 进行收信和发信,某一方收发信机能同时 工作)的工作方式,区别于后面的半双工 通信,这种方式也称为全双工通信。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11
2.1.2 工作方式
2、双工通信分类:双工通信可分为频分双 工(FDD:收发采用两个不同的频率,间隔 同前,也称异频双工)和时分双工(TDD: 收发采用一个的频率,也称为同频双工, 家用无绳电话中多为此种方式)两类。
电、成本低。 缺点:由于使用PTT(Push-To-Talk)按讲开关,
使用不方便(不习惯) 5、单工通信应用:特殊训练的场合,如部队、警
察、调度等通话相对少而简练的场合。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10
2.1.2 工作方式
二、双工通信(也称全双工通信) 1、双工通信概念:所谓双工通信是指通信
N=3
N=4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22
N=7
无线区群N的数目
N=i2+ij+j2
其中,i与j是正整数,(i>=0,j>=0,i+j>0)
小区半径r
i j
同频复用因子Q=D/r
同频小区之间距离D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17
2.2.2 蜂窝概念的形成
第一个移动电话服务诞生于1946年
用于无线电调度,如急救、警察、出租车等 基本特点是发射功率大、基站覆盖区域大
蜂窝概念
有限的频率资源和不断增加的用户之间的矛盾,七十 年代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覆盖的概念,随后得以发展 并商用化
固态技术的成熟
手持机面向公众,如BB机、对讲机等
23
无线区群N的数目 N=i2+ij+j2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24
蜂窝通信的基本原理
二、信道总数与频率重用
1 6
2 7 5 1 6
1 6 3 4 2 7 5
2 7 5 1 6 3 4
3 4 2 7 5 1 6
1 6 3 4 2 7 5
32
2.3信道分配策略
(1)分区分组配置法
– 无三阶互调信道组校验方法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在一个信道组内, 若任意两个信道序 号的差值均不相等, 则该信道组是无三 阶互调的信道组。
33
2.3信道分配策略
1、固定分配 (2)等频距配置法
– 1.方法 按等频率间隔来配置信道的,只要频距选得足够大,
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邻道干扰。这样的频率配置可能正 好满足产生互调的频率关系,但正因为频距大,干扰 易于被接收机输入滤波器滤除而不易作用到非线性器 件,这也就避免了互调的产生。 。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模拟蜂窝电话获得成功
AMPS,TACS,……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UST
18
2.2.3 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构成及其特点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的构成
BS
B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