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孩子们多一点“爱”

给孩子们多一点“爱”

给孩子们多一点“爱”我相信“耐心”是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同时多一份“爱心”是解决师生感情淡化带来的教学难度大的良方,在自己都觉得课讲得越来越乏味了时,请即时调整你的心态,在学生还没有“尊师”的时候先做到“爱生”,心里多了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于是有了“化险为夷”、“冰土解这段时间我们大家都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学校,我们常常都为一些调皮学生而伤神。

我们的学生是怎么样了?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服老师的管教?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一会儿东倒西歪,一会儿叽叽喳喳,“闹”得一堂课沸沸扬扬的;课外是天马行空,无人敢问;不做作业,拖欠作业,天天都有。

对比我们的学童时代,怎么也不敢这么“嚣张”,老师的一个不高兴的神色,哪怕是皱皱眉头我们都会诚惶诚恐,暗地想:今天肯定又要挨批评了。

如果在一堂课中谁坐得端端正正,那一定是老师的乖学生,好学生,小红花、小红旗肯定有得戴。

如今我们并没有摒弃“红旗飘扬”、“红花似锦”式的称赞和表扬方式,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再喜欢这些“红旗”和“红花”?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学生无时无刻不期待着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这里就给了我们老师一个反思了。

是不是我们平常对学生太严厉了呢?不是骂还是骂,不是责备还是责备。

现在就是因为我们的严厉而酿成了学生的反抗心理呢?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

学生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有着他们自己的评价标准的一个个独立个体,是天真无邪,对各种事物有着美好的憧憬的个体。

对于这么特别的一个群体。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逼着他来呢?我们总以我们的“威严”去“压榨”他们。

为什么我们不能对他们宽容一点呢?特别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你要想到学生还是孩子啊?他们年龄和心智都不成熟的,为什么老师总要我们大人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他们,衡量他们呢?小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以德服他们呢?现在让我带你们来看看这两个课堂吧!如果是你是那位上课的老师,你会怎么做呢?课堂一:在一年级的课室里,学生都乖乖地听着老师的话,认真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嘴巴朗朗地跟着老师读,对老师的提问对答如流。

课堂气氛甚为和谐,就在这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老师慢慢地觉察到那么“不和谐”的一幕--坐在前排的一个小辫子女生在优哉游哉地做自己的“活儿”--涂颜色(一年级学生最爱的作业)。

当时,那位老师二话没说就气冲冲地走到“小辫子”面前,一手就把她的颜料抢走了。

就在教师觉得这种“威严”能吓唬一下那位学生的时候,竟然,没想到的一个“竟然”那女生一手回抢她的颜料。

此情此景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手拿着同一盒颜料。

结果,大家都能够知道,老师的力气肯定比小孩子的大,所以……课堂二:在一个五年级的课堂里,绝大部分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听着教师的讲解,老师再发现了一个学生再在那里做白日梦,经过老师的多次点名提醒,借故提问……都不凑效。

所以教师就叫“白日梦”男生走出座位来,坐在讲台前的座位上听课。

本来这样子就能够解决问题了。

但是,矛盾又在此时发生了,那个学生竟然不听教师的话,反抗--坐在原位不动。

又是一个“竟然”,不过后来老师还是有他的办法,结果又需要我详细的描述了。

以上的两个课堂都是在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地冲突,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

结果我们都是我们的“威严”去拉平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为了“捍卫”我们的“威严”我们都会用这样或那样的“武力”来达成最终的结果--学生无条件的“投降”。

这就是我们老师的“威严”了!长期以来,我们老师,以我们学识的渊博,工作清苦而倍受大家的敬仰,尊师在现今盛行,其社会地位蒸蒸日上。

“老师”这个名词,在学子的心目中,就成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代名词。

在师长面前,学生“不敢高声语”,在师长面前,得循规蹈矩。

为了迎合老师,学生卖乖取巧、唯唯诺诺。

而当老师的在这样的学生面前自觉形象高大,欣然受之,老师的尊也就尽显无疑。

不过在教育中,重结果,轻过程,再加社会评价的急功近利现象,造成了教师在威严理念上种种偏差:为使学生有好的成绩好的表现,忽略了我们的主体本身价值的存有,视学生为灌输的容器;为求学生在行为、思想上整齐划一,视学生为掌中玩偶,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和人格,肆意泯灭学生的天性。

挥舞着指挥棒造就的仅仅一个个低能的、毫无创造精神的社会傀儡。

我们为了捍卫我们的“威严”总是每天绷紧我们脸部的肌肉。

上课时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老师说“是”绝对不让学生说“不是”。

师生之间中保持着一段“大”距离。

这就是我们的“威严”了吗?就让我们好好地反思一下吧。

我们不能再枕着学生的人格而酣然入睡,只有把学生当作是人的个体,在维护学生尊严和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定位师与生的关系,我们崇尚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但这绝不与师道之“威严”相悖。

师道与威严这个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本就有着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与之脱离而独树一帜。

在以上的两个课堂里,发生在师生间的矛盾,我们能换一中方式来解决吗?有更好的办法吗?即保持了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尊严,又不失对其学生的教育。

我相信“耐心”是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同时多一份“爱心”是解决师生感情淡化带来的教学难度大的良方,在自己都觉得课讲得越来越乏味了时,请即时调整你的心态,在学生还没有“尊师”的时候先做到“爱生”,心里多了对学生的理解与宽容,于是有了“化险为夷”、“冰土解冻”的时刻。

什么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是对学生的爱;潜心教学研究,追求教学高效率是对学生的爱;“严是爱,松是害”,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对学生的爱;有时候“视而不见”,故作不知也体现出对学生的爱…… 教师不但要有爱的情怀,而且要把握爱的艺术。

教师爱生,必须结合学生的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学业成绩以及当时的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就是对学生示爱的过程,要经过度析思考,有心理准备;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方式和方法;要合情合理、实事求实。

合适的时候,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条批语,点点滴滴都是对学生的爱;不合时宜,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与后进生交流,教师更要注意呵护其“心”,应该是“潺潺溪水”、“润物无声”;宽严适度,要求合适;在其闪光之处肯定和激励,在心态平静愉悦之时指出其不足。

今天你笑了吗?笑是一种发自心理和生理的一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催化剂,是“爱”的一种表现。

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我们能笑着去面对吗?在面对犯错的孩子时,我们能以我们成年人海量的肚量去接纳和宽恕他们吗?请老师们从今天开始用我们最真诚的心去欣赏和评价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用你的真心去表扬每一个有进步的学生;用我们的真心去教导每一个犯错的学生。

只要我们真心相对,学生总有一天他是能感到老师的爱与诚的。

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要再抱怨我们的学生了,孩子就是孩子,就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化我们没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学生吧。

我心中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这个词从我上学起到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就理解了这个美丽而有内涵的词。

我成了为人师者,也曾无数次地持续理解这个词的内涵,也曾努力地持续以这个词为镜子,持续地鞭策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说起教师的工作,真是感慨万分。

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自我良好的修养。

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去做的:一、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要有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

”它比喻教师要想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首先你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

所以,多学习基本知识技能和课外知识,也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部分。

因为随着时代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学习知识也不但仅围绕着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而学习,他们懂的也许我们不懂,所以,这就持续地要求教师:教书育人也是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只有教师自己本身持续充电,充实自己获得比学生更多的知识,才能培育好下一代人的成长。

二、要带好一个班集体,首先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往往是小学生心中的偶像,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所以,在工作中我率先示范,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前进的动力。

就现在我带的一年级来说,学生年龄偏小,在家里娇生惯养,只会接受别人的爱,却从来不知道怎么去关爱别人,自私的行为很严重。

有一次劳动课,学生们有的干、有的玩。

你说大家一起动手吧,有些人仍无动于衷。

从那时起我天天和他们一起值日,边干边支配他们怎么做,做什么,怎么找活做,怎么合作干,慢慢的值日工作基本有了明显的进展。

平时看到教室哪里卫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就亲自去打扫,使学生不好意思再打扫不净;如果班级地上有纸,我就弯腰捡起来,时间长了,学生也这样做。

工作上,从来就不迟到、早退,这样学生也不好意思迟到。

总来说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任何对学生有影响的场所和事情上,注重身教,以身作则、行为示范,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也得到学生的首肯。

三、努力工作,树立无私奉献的师德形象人们把教师比喻成一支默默无闻的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教育工作是艰苦和复杂的,教师必须要有责任感,勇挑重担,树立坚定的理想,克服教育教学上的畏难情绪和急功近利以及不负责任的行为。

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一下几点:1、教师要爱岗敬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我总是以自己能成为该职业中的一员而自豪。

我很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生,做到教书又育人。

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德育人,教学上,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儿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权利不爱自己的学生。

我们能为取得成绩的孩子感到高兴,也能谅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更是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2、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的今天,教师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

”在教育中,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在学生心目中,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的老是才是“好老师”。

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

教师要对学生保持一颗挚诚的爱心。

对待每一个孩子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个别优秀生,也不歧视个别学困生,特别是去协助一些自信不足的学生,肯定他们的成绩,多给一些鼓励。

当然,在跟学生交朋友,相互关爱的同时,我想自己也应该时刻把握其中的度,防止失去威信这种现象的发生,做到严字当头,爱字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