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从有利的一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国际资本流动使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通过借人外国资本弥补本国国内储蓄的不足,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国内外投资者获得新的投资机会,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实现资本或资金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还加快了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实现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大带来的还有不利的一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尺量的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带来投资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冲击。
如80年代拉美国家遭遇债务危机,又如从90年代中期开始,墨西哥、泰国、韩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均遭受过金融危机的冲击。
教训之一:资本流入国必须要有良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框架以控制有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如明确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金融与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等等。
教训之二:新兴市场国家和转型国家在开放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的选择和正确的开放次序。
与此同时,还必须有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
教训之三:要加强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双方的风险管理。
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资本输出人方面存在两种形式的错配,一是货币币种错配,二是时间错配。
东南亚国家一方面从国外引人大量短期的外币贷款,另一方面将这些资金投向了国内长期的投资项目,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或者国内投资项目失败,就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教训之四:强化国际金融制度的协调与安排,防止未来出现金融危机或减少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
如1999年成立的金融稳定论坛,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交流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稳定,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降低系统风险。
该论坛制定并推广了与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相关的12项核心标准,内容涉及到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会计及审计方面的信息披露等问题。
通过采用严格的标准来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确保这些标准能够得以贯彻执行,才会形成健康有序的金融制度,避免资本流动引发市场波动,甚至造成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
总而言之,国际资本流动一方面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了资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弥补了流入国储蓄与投资间的缺口,进而推动实体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福利水平,同时改善流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另一方面,如果对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管,也会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金融市场、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有时甚至还会引发经济和社会危机。
简言之,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