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与经济增长关系

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与经济增长关系

广东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及与经济增长关系学院:商学院年级:专业:第小组成员:张三(组长)080803021004李四 0808030210142011-01-17目录1.调研背景 (2)2.调研目的 (2)3.调查方法 (2)4.调查过程 (2)4.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2)4.1.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 (2)4.1.2 产业单位数的增长与产量增长的相关性及回归方程 (3)4.2 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作用 (4)4.2.1 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4)4.2.2分时期三次产业占生产值比重 (5)4.2.3 不同时期三大产业值差异性是否显著 (6)4.2.4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关关系 (6)4.3三大产业与GDP增长的关系 (7)4.3.1 分时期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 (7)4.3.2 重要年份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平均拉动率 (8)4.4三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相关关系 (9)4.5抽样年份样本与总体年份样本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 (10)5.结论及建议 (10)5.1调查结论: (10)5.2对策建议: (11)附录 (12)附录1:参考文献 (12)附录2:数据来源 (12)附录3: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12)1.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经济蓬勃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二、三产业在调整中快速增长, 通过探索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以及大力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广东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但在其升级中必定会出现不少的问题,如何保持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以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如何保持产业结构均衡发展,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广东经济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调研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统计,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分析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广东产业经济持续化发展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3.调查方法通过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广东省产业状况的相关数据,汇总整理,参考文献,查阅有关新闻报告。

(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2010【国民经济核算部分】)采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Excle表格作为spss的导入数据源,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作为本次报告的展示形式。

4.调查过程4.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及原因4.1.1 1978-2009年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图一:生产总值变动情况(亿元)图二:1978-2009产量增长速度(%)分析:由图一所示,生产总值的变动只要分为两个阶段,七五期间之前处与平稳增长趋势,与基期相比增速为 2.16;而七五期间之后处于快速增长趋势,与基期相比增速为207.8;从七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短短的二十年间,产业生产总量增长了200多倍。

4.1.2 产业单位数的增长与产量增长的相关性及回归方程数据显示,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广东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

我们首先假设该数据不正确,即产业活动单位数与经济总量无相关性;由于生成的结果得出sig为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

所以产业单位数与产量的增长具有相关关系。

由于只搜索了2008年和2009年的相关数据,所以造成相关系数偏向于1.回归方程的建立:回归方程为:产总量=18715.775+0.024×产业单位数表明一个单位产业单位数的增长会导致平均0.024单位总产量的增长。

4.2 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作用4.2.1 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对于产业总值的增长必定起着就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我们从宏观的角度观察三次产业在总值总的作用。

图三:各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分析:由图三表明,从1978-2009年期间,第一产业占产业总值的8.06%,第二产业占产业总值的48.66%,第三产业占产业总值的43.28%。

30年期间,形成了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4.2.2分时期三次产业占生产值比重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占生产值的比重是否存在差异,产业结构是否进行了升级,以下图进行讨论说明;图四:各时期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注释:0—6分别表示1978-1980时期、六五时期、七五时期、八五时期、九五时期、十五时期、十一五时期分析:图四表明0到2时期,广东省为第二产业为主、第一和第三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3到6时期,广东省为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政府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有了初步的成效。

产业结构从二、一、三转变为三、二、一。

4.2.3 不同时期三大产业值差异性是否显著图五: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是否具有差异性分析:首先假设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没有显著差异性。

由图五所显示的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在不同时期的检验p值为sig=0,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

即表明第一产业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

同理可表明第二、三产业在不同时期具有显著差异性。

此结论与上述三大产业升级收到初步成效具有一致性。

4.2.4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由生成表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相关性检验数sig=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R=0接受相关系数0.949;同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拒绝原假设R=0接受相关系数0.94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拒绝原假设R=0接受相关系数0.998。

所以三大产业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次产业高级化初见成效。

4.3三大产业与GDP增长的关系4.3.1 分时期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图六:各时期三大产业贡献率图七:各时期三大产业贡献率分析:由图六、图七表明:第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9-1985年的35.9%提升到“八五”时期的最高水平63.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后逐步减弱,至2006-2009年平均为55.7%。

第三产业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5年的38.2%,稳步提升到2006-2009年的42.4%。

1978-2009年服务业波动系数为5.3%,低于第二产业的7.9%,特别是1996-2009年服务业的波动系数仅为1.3%,远低于第二产业的3.3%,服务业波动幅度显著低于工业,随着服务业总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对经济起稳定器作用。

4.3.2 重要年份三次产业对GDP增长平均拉动率图八:主要年份三大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率(%)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初,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差距不大,1980年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5.2个、5.3个、6.1个百分点。

90年代开始,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拉动。

2004年,第一产业仅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9.37和5.2个百分点,成为广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

4.4三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相关关系分析:为研究三次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的分析,第一产业与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53,第二产业与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1,第三产业与产总值的相关关系为0.999.第二产业最有效的拉动经济的增长,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

4.5抽样年份样本与总体年份样本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假设M=9250.676(即1999年的产量)为一百年的平均产量,问抽样样本与总体样本是否有显著差异?分析:统计数据收集了32年的总产量,32年的均值为8976,以1999年的年总产量(92506.76)为一百年平均产量的估计值,算得P值为0.892,即以0.05的显著水平认为此估计与总体均值无差异。

5.结论及建议5.1调查结论:本调查报告研究了1978~2009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1)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的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业层次由二、一、三演变为现在的二、三、一, 产业结构高度化倾向明显, 而这种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2)在考察期间内,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差别显著。

在广东的整体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才是第一产业。

5.2对策建议:根据研究的结果, 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 如要实现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应对来自长三角的有力竞争,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遵循“稳定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1) 走现代集约化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目前在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为30 %左右, 产值占GDP 的6 %左右。

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就要积极发挥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在农业量的提高的同时, 更要做好质的提高。

在农业保持发展的同时, 争取让更多的劳动者转移出来, 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在有条件的地区, 尽快按照市场规律组合各种生产要素, 对区域性涉农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逐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经科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2) 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为此, 广东今后在工业方面主要的任务是: 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

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大对信息产业及信息研发的投入; 加快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②以打造世界级制造中心为目标, 努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

具体对策是: 壮大石油石化产业, 建成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带(群) ; 做强做大汽车产业; 加快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

③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 实现传统产业升级。

(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广东的传统服务业发展已比较充分, 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

高度发达的工业需要优质快速的服务来配套, 优质快速的服务需要先进的服务理念和可靠的服务技术来保证。

因此, 广东在今后应重点打造生产性服务业。

具体做法如下: 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②加速推动科技文化服务业; ③建立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

继续搞好国有银行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 积极发展证券、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加快培育证券、基金等资本市场, 同时, 加强政府对金融的调控、监管, 维护金融秩序, 防范金融风险, 逐步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附录附录1:参考文献1.王玉潜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未来2.刘鲁鱼胡振宇广东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与思路调整3.广东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分析报告之五——广东服务业发展阶段特征(/tjfx/t20100625_80055.htm)附录2:数据来源1.广东统计年鉴2010(国民经济核算部分)/tjnj/c3.htm1.1地区生产总值1.2地区生产总值指数1.3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1.4三次产业贡献率1.5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附录3:小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