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大兴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卷(2010.11)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涂在机读卡上,共50分)1.下列物质不属于天体的是()A.北斗七星B.河外星系 C.蟹状星云 D.彗星2.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金星B.太阳C.水星D.月球3.有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B.水星、金星与火星属于类地行星C.金星是太阳系中能自己发可见光的行星D.金星和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两侧4.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A.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B.地表形态复杂多样C.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D.有生命物质存在读图1(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图15.图中○4为()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6.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三者的关系的是()A.a B.b C.c D.d7.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8.太阳的主要成分是()A.氢和氧 B.氧和氦C.氢和氦 D.氧和氮9.太阳巨大的辐射能量来自()A.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B.太阳内部的核裂变C.太阳表面剧烈的太阳活动 D.太阳表面的磁爆炸10、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生物的形成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煤、石油的形成D.火山的喷发11.下列地区中,森林生物量最丰富的是()A.亚马孙平原B.西伯利亚C.长白山区D.阿尔卑斯山区12.下列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B、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C、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最高的部分D、太阳黑子数目多的年份耀斑的数目也多13.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属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日珥D.耀斑和黑子14.下列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B.太阳大气稀薄,人们肉眼观测不到C.太阳大气从外向里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D.太阳大气成分的变化通常称为太阳活动。

1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太阳活动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②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③耀斑会干扰无线电通信④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图2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图2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7.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小于北京读图3“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图4“地球公转速度变化”。

图3 图418.甲图M 点的纬度、乙图N 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1月B.60°;7月C.60°;1月D.30°;7月19.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A. 1恒星年B. 1恒星日C.24小时D.1太阳日20.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 .四季更替B .长江南岸受侵蚀较北岸严重C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 .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21.关于地方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B .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C .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D .相对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总早于偏西地点22.下面关于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避开陆地,日界线和180度经线不完全重合B .日界线是天然存在的C .由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D .日界线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23.北京时间是 ( )A.北京市的地方时B.东九区的区时C.西经120°的地方时D.东八区的区时24.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 ( )A.23026/B.300C.600D.66034/25.地球表面太阳光直射范围的大小是由 ( )A.人为规定的 B.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的C.地球的球体形状大小造成的 D.地球自转造成的26.北半球夏至日 ( )A.是12月22日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月份90速度(km/h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太阳直射点在23026/N27.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正值北京的()A.春季B.夏季C.冬季D.秋季28.下列各地中,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A.海口(20°N)B.汕头(23°26/N)C.北京(40°N)D.南京(32°N)29.下列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地方的是()A.北京B.海口C.上海D.哈尔滨30.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A.每天都重合B.每天都不重合C.春分、秋分日重合D.冬至、夏至日重合31.在晨昏线上()A.时刻为0时B.时刻为6时C.太阳高度等于00D.时刻为18时32.北温带的特点是()A.有太阳直射现象B.有极昼极夜现象C.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D.四季分明33.北京(北纬40度)某中学,要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一座新教学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应考虑()A.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B.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C.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D.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4.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5点,则该地的经度为()A.115°EB.130°WC.75°ED.165°E35.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A.昼夜现象B.昼夜更替C.昼夜长短变化D.四季变化36.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026/S向北移至23026/NB.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C.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D.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37.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C.地球的自转运动 D.黄赤交角的存在38.每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比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长9天多,其原因是()A.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是远日段,地球公转所需时间比较长B.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是近日段,地球公转所需时间比较长C.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远日段,地球公转比较慢D.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近日段,地球公转比较慢39.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A.氮和氦B.氧和氮C.氢和氧D.氧和碳40.水圈是()A.连续而规则的圈层B.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读图5“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41——42题。

图541.图3中③表示()A.地核B.地幔C.地壳D.岩石圈42.岩石圈位于()A.①外部B.②顶部C.③顶部D.③和②顶部43.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B.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水圈的全部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关系44.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图6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46题。

图6图7 ① ② ③ ④45.图中①~④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 )A.①B.②C.③D.④46.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和②较小B .②和③较小C .③和④较小D .③和①较小47.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同一等压面上存在气压差异C.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48.下面图7中,能正确反映城郊之间、海陆之间热力环流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49.图8中四幅小图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图850.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图9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50分)51. 图10中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请回答;(18分)(1) 这一天是北半球______日(节气),一般为每年的____月____日前后。

(2)这一天,图中A 、B 、C 、D 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__,其白昼长____小时(3)这一天,图中A 、B 、C 、D 、E 五地中,白昼时间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也相等的是_____。

(4)按图所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_______点。

(5)请在图11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阴影标出夜半球,以表示出图10中的昼夜 情况。

52.读图12和图13,完成下列要求。

(14分)(1)请在图12中北极地区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日,图13中三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日,图13中三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正午时人影最短的是______。

(4)图12中B 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C 地出现_____现象(极昼或极夜),B 、C 两地相同的地理现象是______。

A .地方时B .正午太阳高度C .昼夜长短D .气候图12 图13 图密 封 线 内 不 许 答 题53.观察图14,回答下列问题:(8分)图14(1)白昼时,由于大气的 等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而到达月球的太阳辐射能被月面全部吸收,所以地面温度比月面 。

(高、低)。

(2)夜晚,由于没有大气,月面辐射放出的热量全部散失到宇宙空间,而 地面辐射的热量大部分被大气 ,从而保留在大气中,同时大气 又以 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起到 作用,所以夜晚 地面温度比月面 (高、低)。

(3)综上所述,地球与月球相比,昼夜温差较大的是 。

54、图15为北半球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甲受力分析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1)F 1代表 力,其方向是 。

其作用是 。

(2)F 2代表 力,其方向 是 。

如果只有F 1和F 2作用于空气,则风向为 ,此现象只发生在 。

(3)F 3代表 力,其特点是 。

(4)在图15中画出甲地近地面的风向。

F 1 F 2F 3● 图15大兴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期中考试卷(2010.1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1、B2、D3、C4、D5、D6、A7、B8、C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B 16、D 17、C 18、B 19、B 20、A 21、C 22、A 23、D 24、A 25、B 26、D 27、C 28、A 29、B 30、C 31、C 32、D 33、D 34、C 35、B 36、A 37、D 38、A 39、B 40、B 41、C 42、D 43、B 44、D 45、B 46、B 47、C 48、B49、C 50、D二、非选择题:(共50分)51、(共18分)(1)冬至 12.22(2)A 24(3)CE(4)14:00(5)略52、(共14分)(1)略(2)汕头>海口>北京(3)北京汕头(4)90°极夜 A53、(共8分)(1)吸收(反射或散射)减少(减弱)低(2)吸收大气逆辐射保温高(3)月球54、(共10分)(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使风速加快(使风力加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