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中小企业是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加快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重要基础。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小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鄂尔多斯市走进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的进程,更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通过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形成了对今后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对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一、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一)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按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全市除了15户大型企业和国有金融、保险、通信、邮政以外所有企业都为中小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

2008年,全市中小企业7197户,占全部企业的99.6%。

——从产业划分来看,三产份额较大。

第二产业共2755户,占全市全部企业的38.1%,占全市中小企业的38.3%;第三产业共4442户,占全市全部企业的61.4%,占全市中小企业的61.7%。

在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工业的煤炭、化工、建材、电力、绒纺等行业。

在第三产业中,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房地产业。

——从行业划分来看,工业、住宿和餐饮业较多。

全市中小工业企业2190户,占全市中小企业的30. 4%。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06户,占4.3%;纺织业145户,占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2户,占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15户,占7.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户, 占0.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8户, 占1.6%,其它工业行业占到12.9%。

中小建筑企业565户,占全市中小企业的7.9%。

批发和零售业2013户,占28.0%;住宿和餐饮业517户,占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41户,占4.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17户,占7%;房地产业81户,占1.1%;金融业202户,占2.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88户,占5.4%。

——从经济类型来看, 私营企业数量占到六成。

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是推动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力量。

形成了我市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市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占1.7%,集体企业占0.9%,股份合作企业占1.4%,有限责任公司占24.7%,私营企业占62.1%,港澳台投资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4%,其它企业占2.9%。

——从各旗区来看,东胜区占到三分之一。

东胜区中小企业2507户,占全市中小企业的34.8%;达旗1015户,占14.1%;准旗1217户,占16.9%;伊旗631户,占8.8%;西四旗前旗380户,鄂旗758户,杭锦旗271户,乌审旗418户,分别占到全市中小企业5.3%、10.5、%3.8%、5.8%。

2.中小企业就业渠道广吸纳人员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而且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298193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4.8%。

——从产业划分来看,二产吸纳人员较多。

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决了一大批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3461人,占全市全部企业的52%,占全市中小企业的61.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4732人,占全市全部企业的32.6%,占全市中小企业的38.5%。

在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工业的煤炭、化工、建材、电力、绒纺行业。

在第三产业中,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房地产业等行业。

——从行业划分来看,工业吸纳人员占四成。

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28192人,占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43.0%;在工业中,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7356人,占15.9%;纺织业8783人,占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3651人,占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834人,占5.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432人, 占3.5%,其它工业行业占到10.5%。

建筑业55269人,占全市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18.5%;批发和零售业32575人,占10.9%;住宿和餐饮业18606人,占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8163人,占9.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731人,占0.2%;房地产业11581人,占3.9%;金融业占6366人,占2.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9974人,占3.3%。

——从各旗区来看,东胜区吸纳人员最多。

东胜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117913人,占全市中小企业的39.5%;达旗36812人,占12.3%;准旗57311人,占19.2%;伊旗27998人,占9.4%;西四旗前旗9211人,鄂旗40199人,杭锦旗9081人,乌审旗10513人,分别占到全市中小企业3.1%、13.34%、3%、3.5%。

(二)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鄂尔多斯市紧紧围绕“结构转型、创新强市”发展战略,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立足资源优势和地区实际,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全市中小企业创造增加值1057亿元,占全市GDP的65.9%。

其中,第二产业创造增加值583亿元,占中小企业增加值的55.1%,第三产业创造增加值474亿元,占中小企业增加值的44.9%。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2008年,全市中小企业创造营业收入2873亿元,营业利润677亿元,上交税金215亿元。

第二产业创造营业收入1548亿元, 营业利润331亿元,上交税金136亿元,分别占全市中小企业的53.9%、49.6%、63.3%。

第三产业创造营业收入1325亿元, 营业利润346亿元,上交税金79亿元,分别占全市中小企业的46.1%、48.6%、62.3%。

从行业划分来看, 工业企业是主力军。

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创造营业收入1327亿元, 营业利润288亿元,上交税金126亿元,分别占全市中小企业的46.2%、18.5%、26.8%。

建筑业创造营业收入221亿元, 营业利润42.8亿元,上交税金9.8亿元,分别占全市中小企业的7.7%、6.3%、4.5%。

批发和零售业创造营业收入780亿元, 营业利润147亿元,上交税金50亿元,分别占27.1%、21.7%、23.3%;住宿和餐饮业创造营业收入27.3亿元, 营业利润4.2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分别占0.7%、0.6%、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创造营业收入230亿元, 营业利润127.7亿元,上交税金17.4亿元,分别占8%、18.9%、8.1%;房地产业创造营业收入186.6亿元, 营业利润66.9亿元,上交税金9.9亿元,分别占6.5%、9.8%、4.9%。

二、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鄂尔多斯市中小企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增长转型的关键时期,孕育着企业制度、产业发展、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重大转变。

在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问题1.融资问题通过调研了解, 融资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手续繁,归还期短。

(1)从直接融资来看,空间有限中小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一般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股票市场筹措资金。

(2)从间接融资渠道看,贷款难从银行借贷来看,中小企业自身经营风险大,信息透明度不高,担保能力弱,商业银行因为这类贷款数额小、笔数多、风险大和成本高的考虑,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从民间借贷来看,银行资金的收紧使民间资金活跃起来。

在鄂尔多斯市这个民间借贷活跃的地方,企业对民间资金的需求,从过去的短期流动资金,转而为企业较长时期的经营和项目所需要,民间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银行资金的替代。

民间借贷的利率高,资金价格的上升,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财务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赢利空间,影响了大量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

2. 担保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信誉度等问题,抵押担保难,无法从商业银行取得大数量的资金支持。

(1)从担保品种来看,银行只认可土地、房地产等不动产作抵押,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账目不健全,又无可靠的担保机构,担保品种比较单一。

(2)从担保机制来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社会担保机制。

由于融资难,资金周转不畅,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引进,设备和产品的改造更新,原料购进等都受到一定的制约,影响其经营和发展。

3.市场准入障碍多,创业环境不公平(1)中小企业市场准入方面,办理时间长、审批手续多、经费成本大、进入门槛高。

在我市通常筹办一个中小企业,从开始到最后注册登记,少则1个月,多的达几个月,甚至个别的长达半年到一年。

这样的话,一个企业注册下来,市场需求极有可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商机也将早已不复存在;而且,繁杂的审批环节使得兴办的中小企业,注册成本加大,进而成为企业投资的重要部分,最终导致投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加大。

(2)创业环境方面,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欠缺公平,政策导向、优惠措施等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

如遇到土地使用、村企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时,政府对大企业大项目是”保姆式”的服务,而小企业却截然不同。

这些外部环境的不公平使中小企业创业困难,发展维艰。

(二)企业自身问题1、规模偏小结构单一我市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煤炭、化工、冶金、建材、绒纺及批发零售餐饮等商贸企业。

结构和经济规模,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少。

如2008年,我市第二产业中小企业2755户,其中限上企业只有541家,仅占到第二产业19.9%。

中小企业产业链短,产品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企业少。

2、自主发展创新能力不强一方面,由于受传统的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的观念落后,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于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创新机制。

同时由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粗放型、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设备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基本无自主创新和科研开发能力,从而造成了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再加上企业员工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不足,导致企业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弱化,这样很难开发出高附加值且具有竞争的产品投入市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