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2)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2)
三、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及城市发展存在问题 (3)
四、大环境下,煤炭产业和城市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4)
1、延长煤炭工业的产业链 (4)
2、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5)
3、招商引资 (5)
4、建立煤炭大学、学术性科研基地 (6)
五、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摘要:综述了鄂尔多斯地区煤炭产业的基础和现状,就该地区的煤炭发展条件和其巨大的消费市场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就煤炭产业及其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做了相应的阐述和建议。
关键字: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条件、转变、经济
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地位
统计资料显示,鄂尔多斯是我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地和生产基地。
该地区的不粘煤具有低硫、低灰、低有害杂质、中高热值、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
素有“天然精煤之称”,保有储量为1217.85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占内蒙古的一半以上。
显然,鄂尔多斯是一个超大的煤炭基地,而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工业的主要燃料和动力、化工的主要原料。
我国现阶段大约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60%的民用商品能源以及70%的化工原料都是煤炭提供的。
煤炭工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促就内蒙古经济发展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的原因。
二、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和现状
伴随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鄂尔多斯煤炭产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煤炭资源的勘探、开采阶段。
在此阶段鄂尔多斯煤炭产业主要注重煤炭资源勘探开采,目的是寻找更多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实现更多的煤炭产量。
当时,全是地方煤矿129座,全是煤炭产量在100万吨左右。
第二阶段是煤炭资源生产建设的起步发展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国家投资开发了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万利矿区和达拉特电厂等重
点项目,开始实施“国家修路,群众办矿,大中小并举”的能源开发方针。
受此推动,当时仅地方煤矿的产量就达300万吨以上。
第三阶段是煤炭资源规模的扩张阶段。
从1993年开始,在经济景气,市场需求较好的影响下,全市煤矿数量迅速增加。
到1998年全市地方煤矿数量达到1900多座,地方煤矿年产量也达到了1000万吨左右。
在当时煤炭企业也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如何实现规模扩张、产量增加等层面上。
与此同时,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相伴而生。
第四阶段是关井压产阶段。
从1998年底开始到2004年鄂尔多斯市多地方煤矿开展了大规模的关井压产、煤炭运输超载超限治理等工作,使全市地方煤矿数量从1900多座压缩到552座,煤炭的开采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五阶段是当今的煤炭资源整合阶段。
从2005年开始,全市全力实施“煤炭资源整合,采煤工艺改进和推广机械换开采”为主要内容的“提高地方煤矿资源回采率三年攻坚战”。
以此成为该市科学发展基础的关键一战。
第六阶段是煤炭资源的多元化发展。
夯实了发展基础,具备了资源优势的鄂尔多斯市正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产业升级、延伸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利用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努力提升资源开发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大力延伸产业链,形成了煤-电、煤-热、煤-油、煤-化肥、煤-醇和天燃气-甲醇等多条产业链,构筑起以煤炭、电力、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产业链群,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氮碱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链群。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正向多元化发展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
三、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及城市发展存在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理念的制约,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走的是一
条高开采、高消费、高排放、高污染和技术低、效率低的“四高三低”的粗放式经营道路,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如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产品附加值低;先前煤炭产业的恶性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煤炭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优秀的煤炭企业管理人才和煤矿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创新型人才短缺和创新资金投入的不足都严重制约着鄂尔多斯煤炭企业的发展。
鄂尔多斯拥有资源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地理位置的缺陷。
交通运输业的落后以及信息化产业的落后在一定意义上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煤炭作为该市发展的第一桶金,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着力打造西部鄂尔多斯交通枢纽工程,建立健全铁路公路交通网。
鄂尔多斯在此也做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作为一个煤炭城市,这些投入还远远不足。
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产业、发展城市的循环模式,让鄂尔多斯成为一个集信息、高新技术和交通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绿色都市。
四、大环境下,煤炭产业和城市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1、延长煤炭工业的产业链
鄂尔多斯在经历了众多煤炭资源发展阶段之后,最终走上了延伸煤炭工业产业链的道路,,以煤炭为工业之源,逐步发展煤炭一二次工业,建立能源产业和化工产业。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神华集团108万吨煤直接液化、伊泰16万吨煤间接液化、新能能源公司年产60万吨甲醇及40万吨二甲醚、久泰能源公司年产100万吨甲醇及10万吨二甲醚大型煤化工项目。
目前,鄂尔多斯市委托有关部门编制5000万吨煤制油基地规划,最终把鄂尔多斯市建成中国的“西部大庆”。
在达拉特旗,正在建设的亿利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计划投资500亿元。
整个园区按“煤—矸石发电—精制盐—离子膜烧碱—PVC—工业废渣制水泥”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布局,可是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煤炭资源产业链达到巨大延伸。
2、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煤炭的开发利用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在当前经济开发对能源要求极高的条件下,在短期内停止对煤炭的开发利用是不可能的。
只有采用先进技术,利用当地的其他资源优势,发展绿色循环能源,从而充分带动城市的循环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伊泰集团已建成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是鄂尔多斯发展新型绿色能源的典范工程,总装机容量205千瓦,也是全国首个太阳能聚光光伏科研示范并网发电站。
东胜区传祥生活垃圾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应用“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通电处理城市垃圾产生的沼气发电,这也成为鄂尔多斯市绿色循环能源的又一亮点。
3、招商引资
5月17日奇瑞汽车公司总投资200亿元的新的汽车生产基地在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开工建设。
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2007年初开始建设,重点发展汽车整装及零配件生产、煤炭机械、工程机械、风能及太阳能装备、航空航天设备、环保设备、高新材
料加工、电子信息及光伏产业等。
4、建立煤炭大学、学术性科研基地
建立地方经济特色的煤炭大学,设置煤炭生产、加工、转换技术和煤炭经济管理专业,搭理培养煤炭专业性人才,逐步发展壮大进而设立国家级的优秀大学院校,充分发挥煤炭产业的经济优势发展鄂尔多斯学习型和人文型城市容貌,五、结束语
鄂尔多斯,一个以煤炭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的新兴城市,在转变煤炭发展模式的同时,正以转变思维,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在中国的煤炭产业书写着自己的新模式,它也将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更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上。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5.
[2]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R].呼和浩特:内蒙古地质测绘院,2004.
[3]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循环经济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Z].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