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儿护理
3.应用铁剂的护理要点 mg/ ① 剂 量 以 元 素 铁 计 算 , 口 服 量 为 4 ~ 6 mg/ kgd) 次口服, 疗程为2 个月。 (kgd), 分 2 ~ 3 次口服 , 疗程为 2 ~ 6 个月 。 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长期服用可致铁中毒。 投药。 从小剂量开始 , ② 口服铁剂 从小剂量开始,在两餐之间 投药 。 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 由于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 ,可引起胃肠不适及 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2)失血性: 失血性: 急性失血性贫血:外伤性失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外伤性失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 慢性失血性贫血: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 3)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G-6-PD缺陷症、地中海贫血。 PD缺陷症 地中海贫血。 缺陷症、 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脾功 能亢进。 能亢进。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1.患儿的活动耐力逐步提高。 患儿的活动耐力逐步提高。 2.家长及年长患儿能叙述致病原因,并 家长及年长患儿能叙述致病原因, 能主动配合治疗,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能主动配合治疗,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不发生感染。 不发生感染。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适量活动 注意休息, 中度贫血: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 轻 、 中度贫血: 不必严格限制日常活动 ,但剧 烈运动时较同龄正常儿童易感疲乏, 烈运动时较同龄正常儿童易感疲乏, 甚至头昏 目眩。因此,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 目眩 。因此 ,应让患儿生活有规律, 做适合个 体的运动。勿需卧床。 体的运动。勿需卧床。 对严重贫血者:限制活动。 对严重贫血者: 限制活动 。应根据其活动耐力 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 下降程度制定休息方式 、 活动强度及每次活动 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一)小儿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特点:
1、分为胚胎期造血及生后造血。 分为胚胎期造血及生后造血。
①中胚叶造血(卵黄囊): 中胚叶造血(卵黄囊) 胚胎第3周开始, 周减退, 10周时停止 周时停止。 胚胎第3周开始,第6周减退,第10周时停止。 肝脏造血: ②肝脏造血: 胚胎6 开始, 个月达高峰, 个月减退。 胚胎6-8W开始,5个月达高峰,6个月减退。 脾脏造血:胚胎8 开始, 个月停止。 ③脾脏造血:胚胎8W开始,5个月停止。 骨髓造血: ④骨髓造血: 胎儿期第5个月开始,生后2 胎儿期第5个月开始,生后2~5周后成为惟一的 造血场所。 造血场所。
2.合理安排饮食 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 ①向家长及年长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 会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会导致本病,帮助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 ②指导合理搭配患儿的膳食。 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 让家长了解动物血、黄豆、肉类含铁较丰富,是 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 防治缺铁的理想食品; 维生素C 肉类、氨基酸、果糖、 维生素C、肉类、氨基酸、果糖、脂肪酸可促进 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 铁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 咖啡、牛奶、蛋类、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 茶、咖啡、牛奶、蛋类、植酸盐等抑制铁吸收, 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应避免与含铁多的食品同时进食。
5、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不振、异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 食欲不振、异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重者 出现口腔炎、舌乳头萎缩、吸收不良综合征。 出现口腔炎、舌乳头萎缩、吸收不良综合征。 6、髓外造血表现: 髓外造血表现: 淋巴结肿大。 肝、脾、淋巴结肿大。 7、其它表现: 其它表现: 头发枯黄、 倦怠乏力、 反甲。 头发枯黄 、 倦怠乏力 、 反甲 。 患儿易患呼吸道 感染。中耳炎等。 感染。中耳炎等。
第二节: 第二节:小儿贫血
一、小儿贫血概述
1、贫血的定义: 贫血的定义: 指末梢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 低于正常。 低于正常。 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WHO: WHO:6 月 ~ 6 岁 HB<110g/L;6~14 岁 < 120 g/L; HB<110g/L; 14岁 120g/L; 我国小儿血液学会:新生儿<145g/L; 我国小儿血液学会:新生儿<145g/L;1~4个月 90g/L; 个月<100g/L。 <90g/L;4~6个月<100g/L。
【病因】 病因】
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以下原因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1.先天性储铁不足: 先天性储铁不足: 早产儿、双胎、胎儿失血、 早产儿、双胎、胎儿失血、孕母患缺铁性贫血 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 2.铁摄入不足: 铁摄入不足: 食物铁供应不足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 原因。单纯牛乳、人乳、谷类等低铁食品未添 原因。单纯牛乳、人乳、 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喂养婴儿, 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喂养婴儿,和年长儿偏食常 致缺铁。 致缺铁。
3.生长发育快: .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的儿童生长发育快,早产儿生长 发育更快,其铁需量相对增多,易发生缺铁。 发育更快,其铁需量相对增多,易发生缺铁。 4.丢失过多和(或)吸收减少: 吸收减少: .丢失过多和( 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比成人多。 正常婴儿每日排铁量比成人多。 用未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肠息肉、膈疝、 用未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肠息肉、膈疝、 钩虫病常因慢性小量肠出血,致铁丢失过多。 钩虫病常因慢性小量肠出血,致铁丢失过多。 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 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 耗,影响铁利用。 影响铁利用。
3、血生化: 血生化: 血清铁减低( 10. umol/ 血清铁减低(<10.7umol/L。 总铁结合力增高( 62. umol/ 总铁结合力增高(>62.7umol/L)。 血清铁蛋白减少(<12ug/L)。 12ug/ 红细胞游离原卟琳增高( umol/ 红细胞游离原卟琳增高 ( > 0.9umol/L)。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根治本病的关键是去除病因。 根治本病的关键是去除病因。 治疗本病的特效药是铁剂。 治疗本病的特效药是铁剂。 严重贫血, 70g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低于 70g/L者,可多次少 量输注浓缩红细胞,以尽快纠正贫血症状。 量输注浓缩红细胞,以尽快纠正贫血症状。
【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
1.病史: 病史: 2.身心状况检查 : 3.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常见护理诊断】 常见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供应不 营养失调, 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有感染的危险。 4. 知识缺乏
3、贫血的程度: 贫血的程度: HB( g/L ) HB( 轻度: 120~ 轻度: 120~90 中度: 90~ 中度: 90~60 重度: 60~ 重度: 60~30 极重: 极重: <30
RBC (×1012) 3 -4 2 -3 1 -2 <1
4、贫血的分类: 贫血的分类: 病因分类: (1)病因分类: 1)红细胞生成不足: 红细胞生成不足: 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生理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生理性贫血。
(二)、小儿血液特点: )、小儿血液特点: 小儿血液特点
(1)出生时RBC:5~7×1012/L, 出生时RBC: /L, Hb:150~220g/L; Hb:150~220g/L; 生后2 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 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1012/L,血红蛋白 降至110/ 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降至110/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WBC:出生时为15~20× (2)WBC:出生时为15~20×109/L,婴儿期为 10×109/L,8岁后接近成人。 10× 岁后接近成人。 WBC分类 WBC分类:2次交叉现象。(后图) 分类: 次交叉现象。 后图)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象: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红细胞↓、血红蛋白↓↓; 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 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 心淡区扩大。 心淡区扩大。 2、骨髓象: 骨髓象: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不主。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不主。 胞浆发育落后于胞核。 胞浆发育落后于胞核。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 以 6 个月 ~ 2 岁最多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个月~ 膜苍白: 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显, 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显,呈进行性加 重。
3、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 不爱活动,活动后气促、心悸;心率增快、 不爱活动,活动后气促、心悸;心率增快、心 脏扩大或心力衰竭。 脏扩大或心力衰竭。 4、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注意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烦躁、注意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 智能多较同龄儿低;年长儿童可诉头昏、 降、智能多较同龄儿低;年长儿童可诉头昏、 耳鸣。 耳鸣。
②骨髓外造血: 骨髓外造血: 在婴幼儿时期,由于造血代偿潜力小, 在婴幼儿时期 , 由于造血代偿潜力小 , 在发 生贫血及感染需要增加造血时,小儿肝、 生贫血及感染需要增加造血时 , 小儿肝 、 脾 及淋巴结恢复胎儿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 及淋巴结恢复胎儿期的造血状态 , 出现肝 、 淋巴结肿大, 脾 、 淋巴结肿大 , 同时周围血象出现幼稚红 细胞或幼稚粒细胞,称之。 细胞或幼稚粒细胞,称之。
(2)形态分类:(书表P136) 形态分类: 书表P136) 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 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 低色素性。 低色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