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我校数学教师一般都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而且每个班级人数较多,教学工作量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很少。

平时作业设计单一化,甚至仅局限于使用课本中的习题以及与课本配套的教辅用书中的习题。

没有认真地思考设计学生的作业,更难做到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怕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严重。

綦春霞在《数学理论与数学课程改革》中说:单纯的训练甚至比停止训练更容易让人脑神经出现萎缩,对数学技能训练来说,单纯、机械、过度的训练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因此,合理进行作业设计已成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深入,我们学校大多数数学老师意识到有效的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迫切的要求加入研究的队伍。

2、现实社会的要求。

(1)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作业设计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课题组为增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我校数学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认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减少在教学时间和练习量上加班加点,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备课、作业设计”切实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身心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在基础教育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在数学作业的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中一直比较重视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发展,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样既提高了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又提高了作业的效益。

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

借鉴国外的经验也将有助于本课题的研究。

(2)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的设计往往只偏重作业的认知功能,忽视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的发展功能、作业的评鉴功能以及认知心理学功能,作业评价单一,往往局限于学生对错的判断。

目前好多学校和地区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都进行了研究,很多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和书写时间有一个严格的限制,促使教师布置作业合情合理。

对作业设计也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作业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为了解“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我们借助网络搜索了部分资料,还查阅了部分科研方面的报刊及专著。

从目前我们检索到的资料看,天津市、广州市、深圳市、苏州市、浙江省宁波市等相关学校及教科所有关于小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该项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等指标上有明显地提高,学习负担有所减轻,但范围较广没有分化到细节,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实施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1、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变被动地完成作业为学生自主乐意地接受、巩固和内化知识的过程。

2、通过有效作业的训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3、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要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4、因人、因地制宜地使作业具有开放性与层次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四、研究内容
1、基础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

2、趣味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

3、层次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

4、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

5、综合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

6、开放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并着手实施。

边实验,边总结。

2、个案分析法:对典型性班级、学生资料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对一些前后差异明显的班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分析。

3、文献资料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育,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生长。

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4、问卷调查法:对全校师生的基本情况采取访问、座谈、问卷等方法,以了解每一位实验对象的角色转变轨迹。

比照阶段性研究后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理论创新:在作业的设计的有效性研究中,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实践创新:充分利用百年老校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研究的丰富的经验,雄厚的资源以及数学组强大的教研力量,对目前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展开调查,构建有效作业设计的标准,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效作业设计的机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及有效性研究上有所突破,以此为载体构建“有效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育”,最终实现教学双赢、师生共同发展。

七、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变得十分重要。

使作业设计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设计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作业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十、研究进度
课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至5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016年3月)
2、调查了解有关于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及评价的现状。

(2016年4月)
分年级组织数学教学设计沙龙,了解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及评价的现状,完善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方法,写成作业设计案例。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2016年5月)
针对案例,进行合作研究,初步小结小学数学设计如何做到有效性研究方法。

根据收集的案例,集中课题组教师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对小学数学设计如何做到有效性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同时动员课题组教师发表论文。

4、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2016年6月)
召开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会议,总结得失,调整方案,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
1、课题的成员经讨论,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3、积累素材,并作阶段性小结。

回顾总结,汇编论文集、案例集,撰写中期报告,举办中期成果汇报会,邀请教科研部门领导以及兄弟学校教师参加讨论。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班级进一步进行研究。

(2014年4月)(三)总结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8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1)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评价表,了解课题效果。

2、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由蒋天云老师负责,将课题前期的全部研究结果进行汇总,为课题结题的研究报告的撰写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同时完善课题理论框架,完成课题结题报告的初稿。

(2)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题理论框架,撰写研究报告(3)汇编课题的教学案例集和优秀论文集
3、做好结题工作(2017.8)。

请上级领导专家对本课题进行鉴定,举行课题结题会议。

由老师负责,邀请上级教科研部门的专家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鉴定,举行课题结题会议。

十一、研究人员组成及分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