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及设想
安庆市第一职教中心方德生
新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
由于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工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除一个市、县办了几所工业、农业学校外,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十年动乱,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以学工、学农劳动等运动的形式进行的。
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我国的职业教育才开始规范,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我们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今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已经实行免费上学。
相信职业教育会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但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的。
这将会严重制约我们的产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的。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还较严重
由于我国是从封建的农业国快速走上工业化国家行列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认为,读书就是读、写、算、记、思,技能的学习不是学校教案的目标,也不是学生学习的方向。
在中学阶段,学习就是为了考取大学。
技能的学习只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会给孩子的前程带来严重影响。
学习技能,那是不具备学习能力孩子的事。
他们为了未来的谋生,学个一技之长,从事一些简单劳动,从此走上社会可以养活自己。
其次,一些家长认为,我家的经济条件好得很。
孩子不去工作我也能养活。
也不需要让孩子早早地走进社会,挣几个血汗钱。
孩子在学校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
将来能考上大学就上大学继续学习;不能考上大学,就回家帮我们料理公司、商店,管理我们的企业。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既然你读书不行,那就不读书了。
跟手艺人后面去学门技术。
这样学得快,来钱也快。
上什么职业学校?不嫌丢人?甚至想当然地认为,职业学校不仅学不到东西,还可能跟一帮小混混后面学坏了。
到时候不仅书没有读好,技术没有学到,人还可能变坏了,变油了。
不如早早地出去,打工挣钱。
二.职业教育应该溶入普通教育中
一些教育专家早就认识到,目前的普通教育,不是把孩子学聪明了,而是学残了,——中学生体能普遍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学傻了,——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干;学自私了,——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学暴涙了,——残杀父母和师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可是我们的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目标却越来越远。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一个环卫工人却有许多大学生去应聘,而一些制造业却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
有人说,我国的飞机发动机长期上不去,不是缺乏设计人才,而是制造人才、装配人才素质不高。
这就是明证。
我们有必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弄得那样泾渭分明吗?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两门技能有什么不好?
例如,一名初、高中学生学会了维修电工,他就是上大学了,也有用武之地呀。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建立了家庭,不都是可以派上用场吗?如果学会了机械装配,他对机械结构、机械传动同样了解。
今后即使他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这些知识对他未来的科学研究、科学设计也大有益处。
如果一名女同学学会了缝纫,学会了伤口包扎,学会了急救,学会了烹调,
对她的未来不都是百利而无一害吗?
通过对普通学校的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可以将他们从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性,获得了更多的人文知识,学会了团结协作,学会了相互帮助。
三.我国未来教育设想
我想:既然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学校;既然国家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既然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信心;既然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自由发展;既然我们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既然我们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我们就应该让学生从小去接触技能,学习技能。
我们可以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每年抽出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技能学习。
小学阶段,我们可以开设简单技能课。
让小学生学习装配操作,雕刻操作,刺绣操作,医学包扎操作等等。
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设计一些技能课。
例如,装配操作学习,开始以简单的机械塑料模型进行训练,后来再以机械钟、表等实物让学生进行装配;也可以进行电路安装,电子模型安装等。
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心灵手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也为未来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初中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接近实际方面的技能培养。
如组合机械装配,烹调、裁剪、园艺、机械加工、电子装配等技能的培训。
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掌握了两三门初、中级技能。
为此,我们可以将现有的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作为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技能培训基地,让初中学校带领学生每学期安排一个或两周时间去学习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发给技能证书。
这样,既不增加中小学的办学成本,又达到了让义务阶段学习的学生学习技能的目的。
到了高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是进行纯理论的普通高中学习,还是进行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职业学校学习。
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选择的余地加大,毕业的去向增多。
大学阶段,尤其是工科的本科院校,应该侧重在职业中学招生,这些学生文化课和技能课成绩各占。
使那些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
可以说,这些学生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基础,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有良好的创造性。
这样一来,中职业教育也就不是一种断头教育,那些文化基础好的,又希望继续学习技能的学生也愿意选择在中职学校上学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也会提升。
这些大学同样可以招收高素质的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们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也让整个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国民的素质得到提升,让人人有用武之地。
这样,我们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