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育“洛果”品牌 打造核桃名县(全市核桃大会经验交流材料)

培育“洛果”品牌 打造核桃名县(全市核桃大会经验交流材料)

培育“洛果”品牌打造核桃名县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全县总面积2830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381个村,总人口46万,是商洛唯一的黄河流域县。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生长。

据记载,核桃在洛南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历史,生长五百余年闻名全国的“中国核桃王”至今仍枝繁叶茂地健长在我县境内。

近年来,该县把核桃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把培育“洛果”核桃品牌、打造“国省名县”作为“产业兴县”战略的重大举措来实施,坚定不移推进核桃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良种化栽培、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全力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核桃总株数达到730万株(34万亩),其中良种面积14万亩,2009年产量达到633万公斤,产值1.26亿元,全县农民户均核桃收入1260元,人均350元。

核桃基地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荣获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1金1银和4个优秀奖项、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中国十大名优核桃”称号和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第七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中国核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成为全国十大金牌核桃之乡。

该县在发展核桃产业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抓组织引导,推动产业化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洛南群众发展核桃的传统优势、立地条件较好的自然优势、土地面积较多特别是坡塬地较多的资源优势,洛南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并将其确定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重点项目,先后制定了《核桃产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开发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以及《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核桃产业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设立产业股,专职负责核桃产业开发的组织实施工作。

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逐级夯实了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技术干部包工程的工作责任。

在具体工作上采取“两条线、两包干”工作责任制,即林业部门一条线包技术服务;各级党政机关及主管领导一条线包组织发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乡镇政府、林业局每年坚持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签订目标责任合同,严格实行奖惩,夯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使核桃产业发展做到“五有”;即工作有人安排、任务有人落实、进度有人督促、质量有人把关、技术有人指导,为核桃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抓基地建设,推动规模化生产没有规模就没有市场,没有规模就缺乏竞争力。

为了做大做强核桃产业,洛南县委、县政府从基地建设入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两高一大”原则,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

2007年以来我县新发展良种丰产园5000亩以上3片,3000亩以上5片,2000亩以上8片,1000亩以上13片,500亩以上21片,百亩以上85片。

全县共建万亩以上的核桃乡镇8个,千亩桃核村30个,百亩核桃组200个,为核桃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抓布局规划,统筹规模发展。

坚持良种建园与实生栽植并举的思路不动摇,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以洪箭路、洛柞路、洛华路、永洛路、友谊路、景丹路、蒋河、洛惠渠“六路一河一渠”沿线的永丰、四皓、卫东、保安、谢湾、城关、景村、古城、石门、麻坪10个立地条件好的乡镇为主,每年建设良种核桃示范村10个、建设良种核桃标准示范园2万亩,集中打造一批核桃坡(园)、核桃路、核桃沟(渠)。

在布局上采取集中连片建园与零星栽植相结合,做到与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小流域治理相结合,使之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区域化格局。

在品种布局上,连片建园推广早实良种,以辽核、香玲、中林三大品系为主,零星栽植以西洛1、3号晚实品种为主。

二是抓宣传动员,鼓励规模发展。

利用广播、电视、板报、会议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国际国内广阔的市场前景,宣传发展产业致富成功典型。

几年来,共刷写标语8000多条,在重点基地修建管护碑100余座,举办电视专题讲座、周末话题11期,通过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建好良种核桃园的认识,充分调动了栽植积极性。

三是抓示范典型,带动规模发展。

积极实施强村大户战略,该县每年拿出10万元,重奖核桃“一乡一业”产业大镇和“一村一品”产业强村,并命名表彰“核桃标兵”。

在全县培育了一批核桃专业村、核桃种植大户示范典型。

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推动核桃产业规模发展。

同时,县上每年还开展“每个党员、干部、职工为农户捐五几年试验,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成活率高达95%以上,成功嫁接30万株。

四是抓核桃种改,实施高效生产。

为在短期内实现核桃栽植规模上的突破,他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研究破解资金以及良种苗木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在土层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继续实施良种苗木栽植建园,另一方面在土层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实施核桃点播,然后利用高接换优技术进行嫁接改造。

先种后改技术的推广,既降低了良种建园的前期费用,又实现了核桃上山上坡,还有利于大面积推广,迅速扩张基地规模。

经过5年努力,力争实现再新增40万亩良种核桃建园目标。

四、抓科学管理,推动标准化生产发展核桃产业,建园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在核桃栽培中,该县牢固树立了“三分栽、七分管”的经营理念,严把规划关、整地关、种苗关、栽植点播关、管护关、抚育科管关,坚持没有规划放线的不整地,整地不合格的不栽植,没有施底肥的不回填,回填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不栽植,达不到良种壮苗标准的苗木不栽植,没有覆膜、扩盘、浇足定根水、涂白的地块不验收,管护和抚育科管责任没有落实的包工程人员和技术干部不撤离“七不”措施,实行标准化生产。

一是强化核桃科管技术培训。

组织技术人员编印了《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核桃科管技术规程》,以全县25个核桃产业合作社和核桃技术协会为中心,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利用集会、板报、多媒体教学等形式,采用理论讲解与现场指导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核桃科技下乡活动。

5年来,共举办核桃科管技术培训班520期,培训农民技术员25000余人。

二是强化病虫害防治。

以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县财政投资30余万元,购置高压喷雾器等防治器械300台,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以核桃举肢蛾为主的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

积极推广亿农公司研发的烟雾防冻技术,有效预防晚霜冻害。

三是强化以垦复、施肥为主的综合科管。

组建100余人的综合科管专业队,进村入户,指导林农对零星实生大树进行深翻施肥,促进健壮生长;对良种建园进行修剪、扩盘、除草、施肥。

研发的秦阳牌核桃专用肥已远销山东、山西、河北等地。

五、抓加工营销,推动市场化发展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该县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70%的产量以原核桃出售,30%的产量实行初加工就进入销售市场,核桃深加工的缺失已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化发展进程,影响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核桃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在基地建设上,县政府每年拿出近200万元为果农在种苗、化肥、农药上予以补贴,从2007年至今县政府共投入到核桃产业的资金就达上千万元。

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原则,三十年地不动树权不变,用于发展核桃产业的土地承包期限可延长至50年。

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到乡村投资、承包、租赁领办、带头开发核桃产业。

核桃园(树)优先列入国家相关工程项目,享受国家有关政策。

在龙头企业扶持上,坚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省扶持资金,帮助飞鹏核桃食品加工企业,加大产品攻关力度,力争尽快把“金核果”牌核桃油等核桃系列加工产品做大做强。

二是积极招商推介,创办核桃加工企业。

通过举办核桃节、建立核桃观赏园、举办新闻发布会、制作宣传广告等措施,广交天下客商和朋友,推出一批核桃产业开发招商项目,畅开门户招商引资,共同建立核桃工业园区,培育一批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具有较强牵动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核桃产业优化升级。

三是整合市场资源,拓展市场空间。

积极促成本地核桃企业与县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进行产权重组,组建规模较大的核桃加工集团公司,通过引进人才,技术改造,加强内部管理,增加产销对路的花色品种,不断提高加工能力,争取生产出具有洛南特色的几个名牌深加工产品,走出山门,走向国际市场,以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积极兴办一批核桃销售企业。

积极申报注册国家级名牌产品——“洛果”核桃商标,申请洛南核桃地理标志认证。

积极策划设计精细包装核桃产品,在县城和核桃主产区集镇设立一批核桃专业批发市场,搭建交易平台。

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核桃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调指导、服务主体和桥梁纽带作用,帮助果农与加工销售企业、科研院所之间加强横向联合,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市场。

目前已组建5个龙头核桃合作社,25个乡镇核桃产业专业社,200个村组核桃产业合作社,吸纳果农7.5万户,经营核桃园9.5万亩,占全县34.6%。

筹集资金280万元,购回核桃专用机动喷雾器、嫁接工具等,培育组建了核桃科管专业队和各种形式专业销售队伍,培育销售大户,销售商品核桃、核桃仁等系列产品,通过各种渠道打通外贸出口销路,重振洛南核桃外贸出口创汇雄风,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继续坚持“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科技带动、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大产业、大规模、大发展”的理念,按照“栽、点、接、管”多措并举的方针,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核桃总株数发展到2000万株,70万亩,核桃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达6亿,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1600元,真正把洛南打造成核桃“国省名县”,把核桃产业做成支持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