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代中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
现代中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
20世纪80、90年代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的金融脆 弱性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系统 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某种程 度上抵消了金融自由化的积极 效果 研究领域开始重新关注金融体 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 而金融脆弱性和传染性再次成 为金融监管的重点 14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小结
16
监管根本依据:银监法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已于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 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对促进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共6章50条,对银行业监管的目标、监管的对象、
“在天使管理之前,要不断反 思银行业监管问题(Rethinking bank regulation, till angels govern)”
-James R. Barth, Gerard Caprio, Ross Levine, the World Bank
15
第二部分
银行监管的基本理念
四四六: 四个监管目标 四条监管理念 六条良好监管标准
自由竞争结果优胜劣汰,可能危及金融体系稳定
银监会监管的主要使命之一:如 何在维持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 保证整个体系的相对稳定和安全
13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20世纪70年代
发达国家“滞胀” 出现,布雷顿森林 体系1973年崩溃, 以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和货币主义、供 给学派为代表的自 由主义理论和思想 开始复兴 在金融监管理论方 面,金融自由化理 论开始抬头
银监会监管目标之一: 提高透明度, 加大信息披露
10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3)委托-代理问题
当存在多个代理人时,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合谋”的问题。 如一家金融机构一般会有多个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的经 营者可能采取“合谋”行动来对付股东。当监管难以覆盖所 有分支机构,产生多个委托-代理人问题 金融机构的高度关联性使得这个问题也尤为突出
5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古典经济学:“看不见的手”,主张市场自 由调节,反对政府干预 “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理论: “看不见的手”无法控制通胀或紧缩,为更 加广泛意义的银行监管奠定了理论基础
6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理论溯源于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观点的革命性 挑战:认为自由放任的银行制度和金融机构 的个体行为,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来缓解其内在风险
刘明康:《银监法》适应了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于加强银行业的监 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银监法》具有二大特点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监管理念,50%以上的条款直接体现了《核心原则》的内容 作为监管行为的专门法律,对监管机构使用监管手段和措施给予了适当授权,
监管的核心在于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 关系,监管制度与一个时代的金融市场、政 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
“在自由与风险之间寻找平 衡(Balancing freedom and risk)”
-Tommaso Padoa-Schioppa, member of ECB Executive Board
4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为什么需要银行监管? 银行监管对于经济及金融体系的作用,一直是市场 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等经济学派争论的焦点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宏观 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社会管制理论、博弈论等, 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银行监管理论主张,包括最后 贷款人、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经济管制理论、 不完全信息以及金融行为理论与博弈
监管的原则、监管的独立性、监管者的保护、监督协调机制、监督 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要求、监督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监督管理机构 的权限、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成思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执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有法 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监管,忠于职守,履行好监管 职责
17
监管根本依据:银监法
7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经济周期说占据了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重要地位 经济危机的分析框架又为明斯基(Hyman P. Minsky,1985) 和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85)继承和发展 流动性学说强调,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错配及流动性下降, 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金融风险传染说则认为,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递导致了 金融机构脆弱性的蔓延和扩散 开放经济的“投机性冲击”模型(Speculative Attack)将汇 率因素引入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银监会监管目标之一: 管法人,强调公司 治理和内控
11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4)外部性:不好的溢出效应
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及 其连锁反应将影响体系 中别的机构甚至整个体 系 杠杠性加剧这种外部性
银监会监管目的之一: 管风险、防范系统性 风险,维护银行业体 系稳定
12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5)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的悖论
银行监管的基本理念与实践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湖北监管局 高国林
主要内容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念
2
第一部分
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
3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什么是银行业监管? 银行业监管(Banking Regulation or Supervision),即监管部门依据有关的法律法 规和监管指引,对银行业市场参与者及整个 银行业体系运行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体 系安全稳定,规范参与者的行为 其核心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一种关系和博 弈,也就是政府与市场的一种关系和博弈
8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监管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市场失灵(特征:竞争不充分)
银监会监管目标之一:通过审 慎有效监管,防止银行对公众 实施价格垄断或对金融消费者 滥用权利,保护广大存款人和 消费பைடு நூலகம்的利益
9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论
(2)信息不对称
金融体系更为突出的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现象, 导致即使主观上愿意稳健经营的金融机构也有 可能随时因信息问题而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