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园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小游园也叫游憩小绿地,是供人们休息、交流、锻炼、夏日纳凉及进行一些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设计师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1)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
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
从美学理论上看,明确的几何图形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2)因地制宜,力求变化如果小游园规划地段面积较小,地形变化不大,周围是规则式建筑,则游园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若地段面积稍大,又有地形起伏,则可以自然式布置。
城市中的小游园贵在自然,最好能使人从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
同时园景也宜充满生活气息,有利于逗留休息。
另外要发挥艺术手段,将人带入设定的情境中去,做到自然性、生活性、艺术性相结合。
(3)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①布局要紧凑:尽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将园林中的死角转化为活角等。
②空间层次丰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间,此外也可利用各种形式的隔断花墙构成园中园。
③建筑小品以小巧取胜:道路、铺地、坐凳、栏杆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内,使游人产生亲切感,同时扩大空间感。
(4)植物配置与环境结合,体现地方风格。
严格选择主调树种,考虑主调树种时,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外,更多地要注意其风韵美,使其姿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
注意时相、季相、景相的统一,为在较小的绿地空间取得较大活动面积,而又不减少绿景,植物种植可以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以点植为主,在边缘适当辅以树丛,适当增加宿根花卉种类。
此外,也可适当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
(5)组织交通,吸引游人在道路设计时,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6)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要按互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如:硬质景观突出点题入境,象征与装饰等表意作用,软质景观则突出情趣,和谐舒畅、情绪、自然等顺情作用。
(7)动静分区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设计小游园时要考虑到动静分区,并要注意活动区的公共性和私密性。
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游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
园林道路铺装技巧
常用的铺装材料及使用范围
路面材料路面类型及运用范围
沥青沥青路面(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等)
透水性沥青路面(人行道、停车场等)
彩色沥青路面(人行道、广场)
混凝土混凝土路面(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
水洗小砾石路面(园路、人行道、广场等)
卵石铺砌路面(园路、人行道、广场等)
混凝土板路面(人行道等)
彩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水磨平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仿石混凝土预制板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混凝土平板瓷砖铺面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嵌锁形砌块路面(干道、人行道、广场等)
砖普通粘土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砖砌块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花砖釉面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陶瓷锦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透水性花砖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天然石小料石路面(骰石路面)(人行道、广场、池畔等)铺石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天然石砌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砂砾现浇环氧沥青塑料路面(人行道、广场等)
砂石铺面(步行道、广场等)
碎石路面(停车场等)
石灰岩粉路面(公园广场等)
砂土砂土路面(园路等)
土粘土路面(公园广场等)
改善土路面(园路、公园广场等)
木木砖路面(园路、游乐场等)
木地板路面(园路、露台等)
木屑路面(园路等)
草皮透水性草皮路面(停车场、广场等)
合成树脂人工草皮路面(露台、屋顶广场等)
弹性橡胶路面(露台、屋顶广场、过街天桥等)
合成树脂路面(体育用)
铺地设计要素
铺地作为空间界面的一个方面而存在着,像室内设计时必然要把地板设计作为整个设计方案中的一部分统一考虑一样,居住区道路铺地,由于它自始至终地伴随着居民,影响着居住区环境空间的景观效果,成为整个空间画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园路是园景重要的一部分。
1.铺地质感
(1)质感调和
居住区道路铺地质感与环境和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
铺装的好坏,不只是看材料的好坏,而是决定于它是否与环境相谐调。
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与建筑物的调和。
质感调和的方法,要考虑同一调和、相似调和及对比调和。
如地面上用地被植物,石子、砂子、混凝土铺装时,使用同一材料的比使用多种材料容易达到整洁和统一,在质感上也容易调和。
而混凝土与碎大理石、鹅卵石等组成大块整齐的地纹,由于质感纹样的相似统一,易形成调和的美感。
选用质感对比的方法铺地,也是提高质感美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草坪中点缀步石,石的坚硬、强壮的质感和草坪柔软、光泽的质感相对比。
因此在铺装时,强调同质性和补救单调性小面积的铺装,必须在同质性上统一。
如同质性强,过于单调,在重点处可用有中间性效果的素材。
(2)质感与空间
外部空间中的尺度模数,要比室内空间扩大10倍才合适。
因此,质感也会因粗糙、刚健而有良好的配合。
大空间要粗犷些,因为粗糙的往往使人感到稳重、沉着、开朗。
另外,粗糙的可以吸收光线。
因此,大面积铺装应粗糙些好。
细滑给人以轻巧、精致的感觉,重点处可以精细些。
小空间尺度小、细致,给人以精美、柔和的感觉。
(3)质感与色彩
质感变化要与色彩变化均衡相称。
如果色彩变化多,则质感变化要少一些。
如果色彩、纹样均十分丰富,则材料的质感要比较简单。
步行道与周边路缘的不同质感,对比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