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认识位置教案

人教版认识位置教案

人教版认识位置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13页二、单元教材分析: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

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学具:语文书、数学书、笔盒。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二)教学新知: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学生: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这四个方位。

(板书课题)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个别汇报。

(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

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巩固拓展: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

2、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到校园内找一找,那里也藏着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左、右(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页)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学具: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

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回答:右手教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学生回答:左手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知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教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2、认识左右。

(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个别汇报。

(2)教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教师:请大家将学具盒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

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2)教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都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拓展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

(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教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来帮助她。

(四)全课总结: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六、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13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和熟练运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篇二:201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认位置》教案】认位置教学内容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教师:光盘课件。

学生:文具盒、学具盒等。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1、游戏一。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2、谈话: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哪只手是右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游戏二。

【篇三: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方向和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感受建立方向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会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引导教学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1.猜谜语:有位勤劳老公公,天色一亮就出工。

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学生猜谜语引出太阳)2.启发提问:师:太阳公公每天早晨从那边升起?(东边)傍晚太阳从那边落下?(西边)你还听说过哪些方向?3.引出课题:东南西北。

二、自主探究:1、初步认识教室里的东、南、西、北。

坐在教室里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窗户)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哪边是教室的南和北?说一说教室的南和北各有什么?(一般门朝南开,南边有窗户;北风很冷,北边有窗。

)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南和北。

边指边表达: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2、编儿歌,体会东、南、西、北的方位。

师:有一首儿歌,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东南西北。

请大家把这首儿歌填完整。

出示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指一位同学面朝东,一边用手指着方向一边读儿歌。

思考:傍晚回家,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你发现东和西是什么关系?(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呢?3、活动中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①活动一:请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变换不同的方向后,再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让这名学生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面向东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谁?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谁?师:刚才,他面向不同的方向,用前、后、左、右描述了他周围四个同学的位置,现在又用东、南、西、北描述了四个同学的位置。

有什么不一样吗?(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右会不断发生变化)②活动二:全班站立,听老师口令,说到哪个方向,所有同学就用手指并面向那个方向。

师:东、南、西、北、东、南、西、北??学生听口令活动。

师:你们发现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关系?(从东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①游戏一: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站立,听口令做动作:东面的小组招招手,南面的小组拍拍肩,西面的小组跺跺脚,北面的小组点点头。

②游戏二:请一学生站在正中间,并蒙住他的眼睛转三圈,然后告诉他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让他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其他同学当裁判。

5、教学例1,感知校园图中的东、南、西、北。

①观察例1主题图。

师:我们走进校园,你看到什么?(如果学生没有提到“大门”,就追问:学校大门在小红的哪边?)师:小红面对的是早上的太阳,你能说说小红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吗?师:学校的这些建筑物分别在校园的什么方向?学生看图口答: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