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资源(共19套)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总知识点1 细胞的分子组成1. (2017·全国卷乙·T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解析】选 B. 正常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完整,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细胞内,而丧失活性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项正确. 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存在,而氨基酸无肽键,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B项错误. 龙胆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属于碱性染料,细胞内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C项正确. 斐林试剂实际是Cu2+的碱性溶液,Cu2+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即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D 项正确.【易错警示】斐林试剂≠氢氧化铜斐林试剂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等量混合而成,实质是Cu2+的碱性溶液,可氧化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氢氧化铜是难溶于水的沉淀.2. (2017·江苏高考·T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解析】选B.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单糖,都具有还原性,但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A项错误;糖原、纤维素和淀粉都是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B项正确;蔗糖、麦芽糖、乳糖都是二糖,但蔗糖是非还原糖,不会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会产生麦芽糖,纤维素水解过程中会产生纤维二糖,D项错误.3. (2017·江苏高考·T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解析】选A. 鹅膏蕈碱是环状八肽,是由8个氨基酸脱去8分子水形成的,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A项正确;蛋白质不一定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也可能是由1条肽链构成的,B项错误;蛋白质变性是由于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的,不是肽键的断裂造成的,C项错误;变性蛋白质中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项错误.【知识总结】蛋白质变性的特点与方法(1)特点: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但肽键没有被破坏.(2)方法:①化学方法: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②物理方法:加热(高温)、紫外线及X射线照射、超声波、剧烈振荡或搅拌等.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知识点2 细胞的结构1. (2017·全国卷乙·T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 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解析】选 D. 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直接进入血液,由血液运送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赖于细胞间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因此D选项正确.2. (2017·江苏高考·T21)下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①②④属于生物膜系统B.结构③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C.⑤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⑥具有全透性D.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解析】选B、D. 图中①表示内质网,②表示细胞膜,④表示中心体,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但是①②属于生物膜系统,A项错误;结构③表示细胞膜折叠形成的突起,能增大细胞膜的面积,B项正确;⑤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⑥核孔中存在转运蛋白,所以也存在选择透过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不能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转录产生的RNA分子可以穿过核孔,C项错误;由于细胞膜的功能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而且蛋白质在膜两侧分布不均匀,所以细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功能有差异,D项正确.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知识点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1. (2017·全国卷甲·T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作用、特性及DNA复制. 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也可进行DNA复制,有合成DNA的酶,A项错误;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活细胞产生的酶(如淀粉酶)在生物体外仍然有催化活性,B项错误;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利用盐析的方法可使胃蛋白酶在提取液中沉淀析出,C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该酶应在低温环境中保存,D项错误.2. (2017·全国卷甲·T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明确原生质体的含义及曲线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规律.(2)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原理.【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依据曲线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可知,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原因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开始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A项错误;0~1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减小,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体和细胞壁都收缩,但原生质体收缩得更快,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项错误;2~3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开始增大,即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项正确;0~1 h内,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项错误.3. (2017·天津高考·T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解析】选C. 题图中加入酶C后,A浓度下降,B浓度上升,推测A经过反应生成了B,酶C 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项正确;该体系中在T1T2段曲线变化幅度较大,T2以后曲线趋于平缓,反映出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项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作为反应物的A过少造成的,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C项错误;图示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项正确.4.(2017·江苏高考·T22)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解析】选B、C、D. 由题图中信息可知,蔗糖在筛管细胞中被蔗糖水解酶水解,使筛管细胞中的蔗糖浓度小于伴胞中的蔗糖浓度,伴胞中的蔗糖就可以从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流入筛管中,A项正确;蔗糖在筛管细胞中降解为单糖,筛管细胞中的单糖浓度大于薄壁细胞,所以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项错误;蔗糖是顺浓度梯度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筛管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C项错误;蔗糖水解产生的单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项错误.【方法规律】“三看法”快速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知识点4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1. (2017·全国卷丙·T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 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解析】选A.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不能吸收红光,A项错误;通过测量叶绿素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可以绘制其吸收光谱,B项正确;CO2的吸收速率反映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C项正确;640~660 nm 波长的光属于红光,叶绿素可以吸收红光,将水分解成氧和[H],氧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D项正确.【易错警示】本题易判断A选项正确,错因在于审题不仔细,只注意了A选项的后半句“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而忽略了前半句“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2. (2017·天津高考·T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 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解析】选D. 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花青苷为水溶性,用水做层析液可以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月季成熟叶片具有紫红色的大液泡,可以用于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3. (2017·天津高考·T6)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解析】选D. 题图中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CO2吸收速率低于野生型,原因是突变型叶绿素含量较低,吸收光的能力较弱,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A项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CO2吸收速率大于野生型,原因是突变型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导致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B项正确;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C项正确;光照强度高于P时,在达到光饱和点以前,突变型光合速率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此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仍是光照强度,D项错误.【方法规律】曲线图中限制因素的判断方法(1)曲线上升阶段:纵坐标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横坐标为时间时,限制因素不是时间,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或光照等环境因素).(2)曲线水平阶段:纵坐标不再随横坐标增加而增加,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以外的物理量.4.(2017·北京高考·T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要关注两点:(1)图解中曲线最高点对应的温度表示最适温度.(2)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是净光合速率大于0.【解析】选D. 由图分析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55℃左右,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A项正确. 当温度约为25℃时,CO2的净吸收量最大,所以该温度为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B项正确. 根据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温度关系图可知,0~25℃范围内,总光合速率增加程度比呼吸速率大,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比呼吸速率大,C项正确. 超过45℃时净光合速率为负值,没有有机物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项错误.5.(2017·全国卷甲·T29)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填“B和C”“C和D”或“B和D”).(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解析】(1)据题图分析可知,①为水光解的产物之一,应为O2;②为NADPH还原C3后的产物,应为NADP+;③为ATP的水解产物,应为ADP和Pi;④为CO2固定的反应物,应为C5;[H]所表示的物质为还原型辅酶Ⅰ,即NADH.(2)题图中A过程为光反应,B过程为暗反应,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ATP的合成. (3)在无氧条件下,植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CO2.答案:(1)O2NADP+ADP+Pi C5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Ⅰ)(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6.(2017·全国卷乙·T30)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 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 回答下列问题:(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 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2)关键知识: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因素的相关知识.(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入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给予光照,甲、乙两种植物都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时,密闭小室中的CO2浓度逐渐下降,受CO2浓度的制约,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降低. 当密闭小室中CO2浓度下降到CO2补偿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为0. 因为甲种植物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所以当密闭小室中CO2浓度达到甲种植物CO2补偿点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大于0.(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给予光照,甲种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释放了O2,O2与NADH反应生成水,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故光合作用产生O2增多时,使细胞的有氧呼吸增加.答案:(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大于0(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 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7.(2017·江苏高考·T29)科研人员对猕猴桃果肉的光合色素、光合放氧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果肉随时间变化的光合放氧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果肉薄片放入含乙醇的试管,并加入适量,以防止叶绿素降解. 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原因是.(2)图1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 氧电极可以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测定前应排除反应液中的干扰.(3)图1在反应室中加入NaHCO3的主要作用是. 若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果肉放氧速率的变化是(填“增大”、“减小”、“增大后稳定”或“稳定后减小”).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对15~20 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的合理解释是;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含量减少的物质有(填序号:①C5②ATP ③[H] ④C3),可推测20 ~25 min曲线的斜率为(填“正值”、“负值”或“零”).【解析】(1)提取色素时,加入CaCO3可防止叶绿素降解. 由于色素能溶解在乙醇中,所以长时间浸泡在乙醇中的果肉薄片会变成白色.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和矿质元素含量,而图中含水丰富,所以图中影响光合放氧速率的因素有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 要检测反应液中氧气的浓度,应排除反应液中溶解氧的干扰,所以测定前应排出反应液中的溶解氧. (3)装置中的NaHCO3可为果肉提供CO2,提高反应液中NaHCO3浓度,CO2浓度就增大,在一定范围内果肉放氧速率增大,当达到CO2饱和点后,果肉放氧速率不再随CO2浓度增大而变化. (4)图2中不同时间段曲线的斜率代表光合放氧的速率,而15~20 min曲线的斜率几乎不变,说明这个时间段内净光合速率为0,即该时间段内的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 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因此没有②ATP和③[H]的产生. 短时间内C5与CO2反应生成C3的速率不变,由于②ATP和③[H]的含量减少,C3被还原成C5的速率下降,导致C5含量减少. 停止光照后,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没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可推测20~25 min曲线的斜率为负值.答案:(1)CaCO3光合色素溶解在乙醇中(2)光照、温度、CO2(NaHCO3)浓度溶解氧(3)提供CO2增大后稳定(4)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①②③负值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知识点5 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1. (2017·江苏高考·T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B.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解析】选B. 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就越弱,A项正确;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与细胞衰老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B项错误;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是细胞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发生的一种死亡过程,C项正确;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很少,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无接触抑制特征,D项正确.2. (2017·北京高考·T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解析】选 B. 在观察有丝分裂时,若选用洋葱根尖,则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若选用小鼠骨髓细胞,则用胰蛋白酶使细胞相互分离,A项错误. 将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裂细胞,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B项正确. 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在有丝分裂中期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C项错误.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能形成细胞板,D项错误.3.(2017·全国卷丙·T29)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 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 分裂间期的特点是(答出1点即可).【解析】(1)DNA合成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因DNA合成被抑制而停滞在间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均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或S期). (2)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在前期. 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特点是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答案:(1)分裂间(或答:S) (2)纺锤体形成不会(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知识点6 遗传的细胞基础1.(2017·全国卷甲·T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